一门课六院士 一讲二十二年
介绍
在大讲堂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走上舞台,向200多张略显稚嫩的面孔鞠躬。掌声响起,一堂课开始了。
这位名叫张祖训的老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该课程被称为“测量与测绘测量”,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学学院所有本科新生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始于1997年9月。目前,教学团队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组成。
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测量学的学校里,这些学术“巨人”已经致力于教学和教育人们22年了。从新中国的测绘史到引领学科发展的著名教师的故事,从一个现实的应用场景到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前沿,他们不仅精心传授专业知识,还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传承了顽强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家乡情怀。
回归常识、责任、心灵和梦想。这门课程的开展正是*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做学生陶冶情操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美丽的罗家山脚下,大地测量学和地球测量学学校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生以这门基础课程为起点,谱写了值得时代的青春和春天的歌曲。
起源
"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留住想转学的学生。"
军训结束前,易与几个同学“合谋”转学。当他们第一次进入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学学校时,他们认为测绘既无聊又难学。他们要么在路面上一个接一个地设置水准点,要么扛着水准仪在野外顶着大太阳进行测量。
上完第一堂“测绘概论”课,伊改变了主意。
“什么是测绘?测量天堂和测绘地球!”宁晋生院士的开场白简洁有力。宁院士从什么是测绘开始,一直延伸到测绘在陆、海、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一堂课结束时,易意识到,“事实证明,卫星导航和全息图像等高科技应用与测绘是分不开的,测绘是一门‘土特产’。”
现在,易不仅没有转学,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免修研究生的资格,成为测绘学院导航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当时,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十名首批志愿者中有八名没有申请测绘专业,其中两三名强烈要求转专业宁晋生数了数手指。"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留住想转学的学生。"
当时,由宁晋生领导的武汉测绘大学尚未并入武汉大学。测绘是这所大学的王牌,但不受考生欢迎。本世纪初,原武汉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并成立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学学院。然而,情况并没有改变。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中全表示:“尽管武汉大学的测绘学科在教育部以往开展的所有学科评估中一直排名第一,但首次志愿入学考试率往往不到一半。”
有一些外部原因不受考生欢迎。测绘学科和行业对普通人来说早已陌生。还有内部原因。20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处于发展和转型时期。以往的课程和教材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迫切需要教学改革。
1996年,宁晋生建议学校的几位院士共同为新生开设一门基础课,明确阐述测绘遥感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科前景和未来出路。1997年9月,“测绘测量”正式启动。22年来,宁金生、李德仁、陈俊勇、刘景南、张祖训、龚建亚六位院士先后加入了教学团队。今年,87岁的宁晋生因为身体不好,把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
“这门课就像为测绘这个‘风景点’画一本指南,新生可以在里面游泳,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李对说道。
谈及“院士班”,测绘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刘美琴感慨道:“你们使用的教材编写者正站在讲台前给你们讲课。全国没有多少大学生享受这种待遇,是吗?”
独特的技术
“听讲座就像追逐戏剧。听完一段后,你想听下一段。”
易还记得第一次听刘敬南院士演讲的情景
“测绘的本质是研究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您从哪里来?你在做什么?你要去哪里?这不仅是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也是保安人员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哄堂大笑,但刘景南接着严肃地说,“这也是航海研究的一个问题。”
整整三个小时,刘景南从我国卫星测量的发展历史中谈到了人类定位基因和北斗精确测量,并且越来越多地谈到了这种精神。易听了非常高兴。“以前,我觉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很遥远,但现在我面对的是研究北斗系统的科学家。遥远的知识立刻变得友好和容易理解。”
院士们讲基础课程,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为了让学生听和听,院士们认真备课,不敢懈怠。
《测绘概论》是学者们定期讨论和修订的教科书。目前,该书已被重印三次,并已成为150多所大学的专业基础教材。每年开学前,院士们都会重新备课,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他们参与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让新生们一入门就能一窥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
"学校一开学,我的精神就变得紧张起来."每年秋季学期开始前,龚建亚都会为新生组织研讨会和交流活动,通过课堂上有趣的理论热点和技术应用来解答学生的疑问。
院士讲课,上课有“独特的技巧”院士们不遵循剧本,而是改变方法来讲述好的测绘故事。
张祖训的课堂很“有趣”:为了让学生感受摄影测量,他把自己拍摄的张家界风景照片带到课堂上,并组织了一个小型“摄影展”;现代测绘技术发展迅速。他把无人机带到教室,一边示范一边解释。还有一次,他带学生们到外面,在现场演示低空无人飞艇的操作……我经常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倾听
虽然宁晋生已经80多岁了,但他是一位时尚专家。他可以玩年轻人喜欢玩的所有手机应用程序。几年前,他还在教学一线用电子潮产品演绎测绘科学,用新的网络媒体在课堂上学习,课后与学生互动。
李德仁是调动学生情绪和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悬念”:当摄像机被放在飞机上进行测量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你把它放在卫星上呢?随着问题逐渐加深,课堂上不时有“耳语”。看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李德仁很方便地介绍了讲座的要点,“学习隐藏在我们今天的讲座中。请看看摄影测量……”
这种课堂方法在校园里“圈粉”无数。如今,“院士班”已经满员,选择课程和上课的学生已经扩展到校外。学校里最大的教室是上课所必需的。想要改变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少。每年,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自愿申请转专业测绘。易笑着说:“听课就像追戏。听完一段后,你想听下一段。”
遗产
"院士对本科生的教学并不新鲜,只是回到了大学教育的起点."
院士们连续22年教授基础课程。这是有原因的。“人才培养是基础,本科教学是根本。在武都大学测绘学院,这是代代相传的理念。”张祖训说。
在“测绘概论”课中,学者们在学习时经常会提到他们的老师。当时,这些中国现代测绘大师也亲自给本科生讲课。
1955年,国家集中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测绘专业,汇集大部分测绘专家和教师,统一配置测绘教学和科研设备,成立武汉测绘学院。
次年9月,同济大学测量专业大二学生张祖训随系离开上海,来到罗家山以南的草地上,成为新学校的第一批学生。然而,他刚刚毕业的哥哥宁金生和班上的28名同学都成了新学校的助教。
当时学校里有许多著名的教师,包括夏,王,金同寅,,叶,,纪增娇,顾保康等张祖训回忆说,当时夏开设了大地天文学班,带领一批知名教授为本科生开班。他们还经常去学生宿舍指导和回答问题。
即使是本科生,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也会用他独创的“三阶段法”精心备课:在学期开始前,准备好一学期的所有课程,并写下课堂讲稿。课前一周再次复习和补充,并考虑教学方法;讲座前一天晚上,仔细检查一下内容。”张祖训说。
宁晋生回忆说,当时夏先生是学院院长,王先生是航空摄影测量系系主任。他们都给本科生讲课。“我们年轻的老师帮助准备教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那时起,我想当然地认为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
几十年来,武汉测绘学院被撤销、重建、更名和合并,但由著名教师教授基础课程的传统并未中断。在著名教师的精心培养下,本学科人才济济,先后培养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九名院士。
李德仁院士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被该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录取的李德仁,和测绘学院的许多新生一样。他不知道什么是测绘,正在考虑逃跑。
“最初我想去北京大学学习物理和研究火箭。结果,我学习了测绘。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令惊讶的是,在听了夏教授的测绘课程,了解到夏、王、等人去欧美留学的故事后,他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并把它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一九六二年,把一篇质疑苏联教科书内容的论文送给王审阅。他感到不安。王称赞这个“鲜为人知”的年轻人。他不仅认真修改了论文,还邀请李德仁在家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
“武汉大学的测绘学科已经繁荣了许多年,依靠的是传承的力量。这种继承是哲学和风格等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延续。”2017年,张祖训向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捐赠100万元,设立“教学成果奖”,奖励教学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鼓励传承良好的教学风格。
李德仁也在传承。1985年留学德国回国后,李德仁为本科生开设了三门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并提供了三本教材。现在,他开始为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提供基础课程“当代地理空间信息学原理”做准备。“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其次是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院士对本科生的教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只是回到了大学教育的起点。”
测绘学院和武汉大学校园正在推开更大的传承。测绘学院有20多个课程组。本科生的必修课基本上由课程组讲授,要求每位教授每年至少有90学时的本科生课时,相当于3门课程。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邹表示,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测绘学院将占总绩效60%的绩效分成两部分,其中60%评估教学,40%评估科研。全院教授上课的比例已达到本科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
把最好的老师放在教学的第一线。刘景南在2003年至200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他把本科教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促进了优质资源向本科生的倾斜。
目前,武都学院“高等教育为重,本科教育为基础”的理念和实践在不断深化。李表示,除了要求教授为本科生提供课外活动外,2017年底,武汉大学还投入2000万元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奖励,以提高对教学型教师的奖励。同时,对教学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单独列出,并采用单一就业指标进行专项评定,引导一线教师进入教学。
情感
"院士们的事迹和讲座已经成为独特的、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当这位著名的老师来到讲台时,学生们认真地听,被“有趣”的专业内容所吸引,甚至被老师们的“行为世界模式”所感染。
王、、龚建亚的“家传”故事在课堂内外广为流传。王是的导师,王、是龚建亚的导师。他们三个都出国留学了,并选择了回国。
“当时,有些人没有从国外回来。我妻子经常写信鼓励我,从学校回来是正确的方式。我的国家并不强大,无论我的个人生活有多好,人们都会看不起我。”20世纪80年代初,李德仁访问德国学习,并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博士学位。不久之后,他收到了妻子的来信,"下学期的课程表已经安排好了,学生们正在等你回来上课。"
由于李德仁的推荐,龚建亚于1988年去了丹麦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龚建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几个机构都邀请了他。这时,龚建亚收到了李德仁的来信:“我正在看欧洲杯足球赛。所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都将回到他们的祖国参加比赛。你也应该回到你的国家去参加比赛。”1990年10月,龚建亚选择从丹麦“回国”参加比赛。
除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强烈感情之外,还有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许多年后,张祖训经常在课堂上谈到王老师对卓志唯一的批评。“当时,王先生叫我编一个程序。因为我不擅长这个,我以忙为借口耽搁了几次。王严厉批评我说,人们不怕慢,怕站着。"
由于这项严谨而现实的工作,张祖训在14年的时间里磨利了剑,开发了全数字自动制图软件,产生了1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在“测绘调查”课上,每位院士都讲述了他对国家的真诚服务和克服困难的故事,讲述了他测量天空和测绘土地的故事,并在刚进大学的学生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慢下来没关系,你害怕停下来。”张祖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张镇邮报》。无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他在做实验时都会失败和遭受挫折。然而,一旦他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他“坚持青山不放松”,并学习到最后。
看到院士们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课,李星星心里燃起了“火花”。2004年从物理专业转到测绘学院的李星星正是在“测绘测量”课上打开了测绘工程的大门。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全国调查软件竞赛,并一路成长。他现在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理信息学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与李星星同年入学的丁浩(音译)并不知道“三个未知数”——什么是“三个未知数”,也不知道将来该学什么和做什么。然而,他没有想到会在十多年后成为测绘学院的固体地球物理学教授。理想的“萌芽”来自宁金生教授的“测绘概论”课。“那一年的情况和昨天差不多。当我下课回到宿舍时,我感到很兴奋,突然发现测绘学科与许多国计民生问题有很大关系。我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可以说,院士们的事迹和讲座已经成为独特而受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邹金贵说。
“不要提炼得太深,只是要求一个概述。关于具体的知识,请听下一期的解释。”在李德仁看来,他们的教学侧重于启发和引导。他们教“鱼”和“鱼”,让学生看到高山,让他们知道高山是可以攀登的。
丁浩的书柜里有一封宁晋生院士写的信:求真务实。在院士们的激励下,这些“务实”的新一代武大人正努力在新时期的科研“求真”道路上攀登下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