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天津大学原校长吴咏诗:校长之师,连博导都不是

科普小知识2021-07-19 06:56:40
...

永不消逝的微波

吴永世,校长的老师

“办大学就是办气氛”这句简洁的话仍然在我的耳朵里。4月23日上午,天津大学前校长、电子科学家、教育家吴永世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

天达大学现任校长李家俊前一天刚刚拜访了这位老校长。当时,两人只能在病房里紧紧握着手,无法再进行口头交流。这让李佳军感到非常难过:他在去学校的路上咨询过几次的老校长要走了。当时,吴永世因心肌梗塞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入院接受紧急治疗。

坏消息传出后,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前天达大学校长,赶来表示哀悼。他说,1986年至1993年吴永世担任田大校长期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当年吴校长在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全面、研究、开放”的办学方针,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创举,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中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他最终提出的这些重要思想,在我们今天回顾时,已经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大趋势,并影响了许多高校。”龚克说。

吴永世长期在一所不“全面”的大学教书。他的职业生涯遇到了基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1950年,他毕业于南开大学电气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学院和系进行了改组。他被调到天津大学,而天达则从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改组为一所工程大学,并输出了许多学科。

今天,天达仍然擅长工程,但已经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时任天津大学校长的石·提出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集工程、科学、艺术、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继任校长的吴永世走得更远,留下了令教育界印象深刻的愿景。1986年12月,他在天津市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率先提出了“全面、研究、开放”的学校发展方向。后来,在2000年前后,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他在《开放》中分别提出了“国际化”以强调其重要性。这12个字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1986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他告诉学生们,“国家的兴衰是每个人的责任”,而“改革的成败是年轻人的责任”。新一代大学生要有时代的风貌,就是要成为改革者,用年轻的活力、新的知识、新的能力为国家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各自的岗位上推动经济、科技和教育*改革的发展。

李佳军还清楚地记得,五年前他第一次担任校长时,面对众多的任务,第一次拜访了已经退休多年的吴永世。吴永世向他指出,今天的天达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全面性”。

几句话,让李嘉俊清醒了,一下子明白了工作的重点。

田大档案馆原馆长、即将出版的《吴永世传》作者常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场迫在眉睫的改革:一方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才培养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学校缺乏办学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越来越快,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寻找一条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在龚克看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吴永世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思想贡献,成为高校的领导者。“没有人能与它相提并论,但至少它是最杰出的之一。”

后来,在2001年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明确提出了建设全面、研究型、开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全面、研究型、开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学追求“世界一流”的标杆。这反映了吴永世极具前瞻性的眼光。

吴永世的“前瞻性”愿景更有内涵。

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在30多岁甚至20多岁时成为教授并不新鲜。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认为,20多年前,这样的事情可能在全国引起轰动。

"我29岁时成为副教授,31岁时成为教授!"出生于1963年的钟甚至觉得这样的速度“不可思议”。当他1988年从硕士学位毕业后离开学校去教书时,他的“人生计划”是在50岁左右成为一名副教授,在退休前成为一名教授。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即将退休时仍然是副教授。

无论是评论副教授还是教授,钟都受益于吴永世的“破格”之举。1992年,约有10人与钟一起获得“特殊”晋升。现在这些人在全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津大学的李永丹教授和王成山教授也是同期“例外”政策的受益者。

“教授”这个头衔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这让当时31岁的李永丹觉得自己“一步登天”。在王成山看来,这样的政策是在教授和导师都很少的时候“强迫你快速成长”。

除了专业职称的“畸形”,他们也深受住房问题的影响。

“吴校长当时制定了一项政策,要求所有博士毕业后留下来的年轻教师都要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王成山说,许多老部门领导仍然住在“管状公寓”里,给刚离开学校的30多岁的年轻医生“两个房间一个大厅”,这让他在拿到钥匙时感到“尴尬”。

“要颠覆传统观念,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吴总统的选择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还需要巨大的改革动力。”王成山仍然记得,当他申请这所房子的钥匙时,学校住房管理处的主任看起来像是“180不愿意”。

“当我去英国招生时,那些海外学生会愿意来天堂的。为什么?有一座大房子。”当时的天达大学人事系主任苏全忠说。

“正是这些‘非常规’措施,为天津大学的发展留住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让十年“*”造成的高校“绿黄”人才状况得到改善钟说,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年轻人觉得“是时候让年轻人起来了”

“敢做世界第一”是吴永世在他以前的同事和学生提到他时常说的一句话。

大约在1990年,当一家电视台采访吴永世时,他们问:天津大学大胆地给成功的教师物质鼓励,害怕有人会给他们贴上“物质刺激”的标签?害怕有人生气,引起麻烦?吴永世笑着回答:“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这样的意见。”

常还记得,有一次他去拜访吴校长,吴校长讲了一个他自己改革的故事。那时,教师的工资很低。吴校长决定校长津贴与博士生导师津贴相同,副校长津贴略低于博士生导师津贴。该计划在参议院讨论时遭到教师的反对。我们都认为校长应该负责整个学校的工作,博士生导师应该只照顾那些学生。校长怎么能和博士生导师一样,要求增加校长津贴。当时吴校长说,他对此非常感激,老师给*涨工资是很少见的

尽管不寻常地提到了这么多年轻人,但直到退休,吴永世甚至都不是一名“教练”。

“他甚至没有去参加。”钟说,他不仅不是博士生导师,甚至当了校长后就放弃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据吴永世的女儿吴梅说,吴永世当校长时,他的父亲致力于“办好天津大学”,几乎放弃了他的专业研究。“这是一个选择,他不适合自己。”

在成为校长之前,吴永世在电子信息领域做得非常好。他是第一个访问美国的新中国访问学者。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龚克说:“那时他正在研究微波集成电路。如今,微波仍然是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龚克说,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开始研究这个领域,他真的站得很高,而且做得很好。

对当今大学校长的一个启示是,吴永世亲自展示了在做学术研究和管理大学之间的选择:他热爱自己的专业,但当更紧迫的需求和更重要的使命到来时,他会专注于成为大学校长。田大副校长吴兴说,从这一点上,他深深感受到了吴校长的无私。

人们仍然记得吴永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尽管离开讲台多年,他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授之一。他的学生费称之为“听吴老师的课就像听交响乐”。

现在,那个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兴致勃勃地谈论微波的“非博士向导”已经不在了,但那个声音留下的共鸣仍然是:“微波是波长比超短波短得多的电磁波,每秒振动超过30亿次……”

天津,4月28日

阅读更多

天津大学前校长吴永世:高等教育改革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