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安徽大学原校长:传统文化教育需打“合力拳”

科普小知识2021-12-20 17:41:28
...

日前,*办公厅和国家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份文件让原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德宽非常欣慰。作为古代文献学、出土文献和先秦文化的专家,他对传统文化和语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传统文化教育也成为他不断关注的话题。

最近,中国科学报的一名记者采访了黄德宽。黄德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有着清晰的分析和认识。

在他看来,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很好的背景,但这不是一天的成就。如何让关于传统文化建设和教育的意见更好地落地生根,让传统文化的营养滋养更多的人,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做的“内部事情”。在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使这项工作在理念和操作上都有所提高,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更好地“落地”

中国科学新闻:你为什么继续关注传统文化和教育?

黄德宽:传统文化多年来一直是我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学者,我所做的是研究传统文化。2016年,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成员,我的提议侧重于年轻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

我今年的提议与去年不同。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由“两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有非常全面的安排。今年我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做好传统文化教育,使“两个办公室”的意见得到很好的落实。

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国家最高*和*部委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同时,教育部的相关意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所安排。然而,通过综合研究,我看到了它的一些缺点和问题。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主要是人的塑造。传承需要人,我们的目标也是人,主要是年轻人,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年轻人的传统文化教育。然而,目前的工作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最大的感受是,传统文化的推广不仅依赖于学校,还依赖于社会、家庭和环境的共同努力,这种努力应该是融合的。

中国科学新闻:你认为今天的传统文化怎么样?

黄德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保存完好,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好的继承性。现代以后,传统文化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代社会形态和传统文化形态的差异的影响。

今天,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尤其是中国,作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中国制造之外,还需要向世界提供自己的文化样本。

在当前的背景下,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无尽的资源来保存*文化建设,同时向世界提供中华文明的智慧,是世界所需要的,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从这个高度,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迎来了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

高校需要理顺传统文化教育观念

《中国科学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在过去两年有所提高,但总体上相对较差。你认为学院和大学应该做什么?

黄德宽: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也是如此。教育部要求各类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然而,小学和中学之后的高中入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似乎把这种教育降低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地位。

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比理工科大学好。许多高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文素质课程。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非系统的、不完整的和不深入的。

按照我们的理念,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更上一层楼,不断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我选择和评价能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留在人文素质班是不够的。仅仅通过大学阶段的课程来解决传统文化教育为时已晚,最重要的是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经过12年的教育,学生应该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在大学阶段,学生将能够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以及进一步陶冶大学教育环境来解决与传统文化学习有关的问题。

因此,问题出在大学,但重点仍在中小学。此外,大学应该重视为大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知识,这要求学者们身体力行。首先,更多的学者应该写流行的书。第二,应该给大学生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当我在讲授传统文化时,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生的问题和思考。我们不能说学生不喜欢传统文化。关键是他们需要好的阅读材料和论坛来进行深入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中小学和大学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和深化,传统文化自然会代代相传。

《中国科学报》: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学还需要如何利用外部力量?

黄德宽: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很重要。高校需要借助一些平台和外部力量,通过社会环境来开展工作。今年我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建议充实和丰富汉字博物馆的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把国家优秀文物转移到汉字博物馆,成立专家团队,把这个博物馆建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我希望有关部门研究建立语言博物馆的可行性。中国有大量的民族语言,这是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然而,大多数民族语言都处于危险之中。其中,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化石,如果被抛弃就更令人遗憾了。所有这些整合工作都应该由语言博物馆来完成,这也是高校应该利用的外力。

需要拓展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板块”

《中国科学报》:有人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小学,但现在也有大学为中小学补课的情况。”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黄德宽:在大学阶段,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人格、素质、知识甚至健康方面都有缺陷。这与许多家庭在分数、考试和深造方面的教育氛围有很大关系。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甚至通过家庭熏陶逐步发展。然而,许多家长和学校没有适当注意一些本应在小学和中学注意的基本识字和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性格、情操和修养是非常必要的。忽视它,丰富的童年和青年生活变得单调,使知识的获取非常有限,基础素养和知识素养都不完善。如果他到大学时不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他可能就没有机会深入接触和系统研究传统文化。

我认为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办法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做大优质高等教育板块,给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空间。高等教育是教育的先导。中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学校和地方高校越多,高考的压力就越小。高考的压力将相应减少,从而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更多的空间。

《中国科学报》:高校传统文化缺失的根源在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后。进一步的调查显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板块太小。这像链条吗?

黄德宽:是的。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传统文化教育涉及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尽管这只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但仅仅谈论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实现这个目标是要打折扣的。

低年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很高。然而,到了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明显地转移了,这是由于中学和大学入学考试的压力。我们要做好高等教育工作,重视地方高校,建立一些好的大学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让学生有更多、更公平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作为决策者,我们应该考虑决策的所有方面,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实践我们所宣扬的。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和媒体力量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种有助于传统文化普及的氛围。目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观念正在提高,但关键是要跟进政策。

我已经多次指出,教育部面临着全国高等教育。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占总数96%的地方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流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只有当我国所有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都提高了,世界一流的大学才会出现。顶尖大学后面应该有一批优秀的学校。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育质量才能共同提高。只有这样,传统文化和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实施空间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