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科普小知识2021-11-11 22:20:40
...

可能有很多人听说过,在西晋时期,有“金谷二十四友”这样一个团体组织,而这个名字来源于金谷园,这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大富豪石崇的一座别墅。而说到石崇,很多人也都有所了解,他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富翁,说他富可敌国也绝对没有半点夸张,那这样一个极其富有的人,他所建立的金谷园中的金谷二十四友又分别是谁呢?金谷二十四友之首又是谁,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1、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西晋太康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一个高峰,并具有鲜明的特点,被称为“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其中潘岳、左思、陆机最为著名。而潘岳、左思和陆机又是“二十四友”中的核心人物。

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晋书·刘琨传》:“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除上述五人外,尚有潘岳、缪徵、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瓌、和郁、周恢、牵秀、陈眕、郭彰、许猛、刘讷及刘琨之兄刘舆(见《晋书·贾谧传》)。“二十四友”成份复杂,文学成就和影响也不相同。

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晋书·潘岳传》有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陆机、左思和刘琨是西晋的著名诗人,欧阳建、陆云、石崇、杜育、挚虞等也较有文名,其它诸人或不以文学见长,或传世诗文较少,影响不大。贾谧后因事被诛,许多人受牵连,“二十四友”亦自星散。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晋武帝夺取魏国政权最大帮凶与儿女亲家贾充之孙贾谧,“其骄宠奢侈逾度, 室宇崇僭, 器服珍丽。歌僮舞女,选极一时。开阁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 或著文章称美谧……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 他们经常在洛阳西北郊金谷园聚会。

此二十四友文学集团的著名人物, 包含闻名历史的美男子潘岳(潘安),吴国才子陆机、陆云兄弟, 以 《三都赋》 享誉的左思, 奢侈名人石崇,以及其后于五胡乱华初期以孤忠博得后世莫大尊敬的刘琨。

潘岳,字安仁,位列“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潘岳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左太冲(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他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潘岳性格轻浮,趋炎附势,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八王之乱中,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贾南风,贾充的女儿,晋惠帝的皇后)等人,贾谧也被杀。赵王司马伦*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当初孙秀不过是个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年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2、石崇的结局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大司马石苞第六子,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

他是晋朝豪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以文学家潘岳《金谷诗序》特予赞美的洛阳西北郊金谷别墅为中心,傲视群伦的豪侈一般,《晋书》记录:“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

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后石崇因是贾谧同党而被免官。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之前因弹劾司马伦而与其有仇。石崇的爱妾绿珠,相貌美艳,善吹笛。司马伦的党羽孙秀派人去索要绿珠,石崇没有答应。孙秀恼怒之下,劝司马伦杀石崇和欧阳建。

石崇、欧阳建也暗地得知他们的计谋,便与黄门侍郎潘岳暗地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谋划诛杀司马伦与孙秀。孙秀觉察了这些事,就假称惠帝诏命逮捕石崇与潘岳、欧阳建等人。

当时石崇正在楼上宴饮,甲士到了门前。石崇对绿珠说:“今天我为了你而惹祸。”绿珠哭着说:“我应该在你面前死去来报答你。”便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说:“我不过是流放到交趾、广州罢了。”

直到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这才叹息道:“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无法回答。

当初被收押,石崇和潘岳都不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刑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么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3、其他人物的结局

陆机(261—303年),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赵王司马伦*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

临刑时,陆机感叹道:“华亭的鹤鸣声,哪能再听到呢?”于是在军中遇害,时年四十三岁。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一同被害,弟陆云、陆耽也随后遇害。

王夫之评价:晋武帝所用者,贾充、任恺、冯紞、荀勖、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王衍、陆机、潘岳之死,自贼者也。

西晋初年,陆机曾撰写《三都赋》,当时出身寒门的左思也在写,陆机对此很不以为然。但当左思历时十年,完成了《三都赋》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看完左思写的《三都赋》之后赞叹不已,将自己的《三都赋》手稿烧掉,以示辍笔。

左思(约250~305年)因为出身、外貌等方面的有限而懂得节制,最后罕见得到善终。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是谁 金谷二十四友最后结局如何

汉朝豪族经过以汉末——三国承启,前后约百年的间隔而演进为晋朝豪族。汉朝遗留下高尚而廉洁的风气已被破坏无遗。 汉朝特别注重的道德与名节,至晋朝已不可想像。

八王内乱与五胡乱华相续下中国不可收拾的大分裂局面形成,仅仅四分之一世纪时间, 一个新兴朝代与统一国家迅速解体,晋朝豪族对国家社会巨大腐蚀力的影响可见。而便在此过程中, 豪族自大、自满与骄恣纵欲所附着的丑恶面终被明晰揭发。他们以经济优裕育成凭几摇麈尾而谈哲理, 所谓“清谈”的风雅生活,原被社会所艳羡,相对方面, 晋朝政治所以松懈与怠惰, 脱离现实的流行性浮夸清谈便须负责。

当国家危急时期, 清谈人物懦弱、卑鄙、贪婪、颟顸、自私自利,以及无耻的另一人格, 充分暴露糜烂生活与颓废风俗并发症的道德堕落必然弱点。 而此一弱点,正是晋朝政权所以轻易倾覆的致命伤。

后世历史家沉痛指“清谈灭晋”,也仅持理由的一端。洛阳沦陷与怀帝被俘后愍帝的在长安被拥立,是其反证。到长安再陷落而晋朝灭亡,东晋政权退守江南,黄河流域也还有刘琨挺拔坚持。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但刘琨承平时代并未得志, 世乱才识忠贞,在豪族中是少数中的少数, 抑且,刘琨最后终在独力奋斗环境中,反被撤退到江南的豪族主流派陷害而被牺牲。

王世贞评价:石崇《思归引》《明君辞》情质未离,不在潘陆下,刘司空(刘琨)亦其俦也。《答卢中郎》五言,磊块一时,涕泪千古。余每览刘司空“岂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未尝不掩卷酸鼻也。呜呼!越石已矣,千载而下,犹有生气。彼石勒段磾,今竟何在?

与此相对, 没有如刘琨般度量的、一些反对“清谈”、不愿与晋朝豪族主流同流合污,以及蔑视无耻大官的地方豪族与知识分子, 对晋朝*既然感到极度灰心与失望,只有断然倒向五胡一边,而宁愿与胡人领导者合作。 这是至堪注意的历史现象, 也是五胡所以获得汉人实力人士拥护, 以及五胡所以能在黄河流域立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