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建设“新工科”要敢于进入“无人区”
世界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瞬息万变的世界为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前国际工程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10月25日至28日,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球工程教育和行业的重量级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工程教育的未来计划。
2019机械工程教育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工程教育从业人员、商人和*教育管理人员齐聚上海,以“面向未来的优秀工程教育”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审视机械工程教育的现状,探讨机械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勾画未来工程教育的蓝图。
*教育部部长颜屋从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程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三个方面分享了经验。颜屋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正在发生变化,新工程应该在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理论、标准、方法和实践上走在前列。目前,中国的工程教育,包括包括机械工程教育在内的新工程建设,已经走上了新的征程,并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在未来,它必将为建设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的“中国品牌”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一些领域已经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中国工程教育面临一系列亟待突破和解决的瓶颈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中国独有的,但更多的是全球工程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工程教育在未来更好地发展,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全球工程教育所有同仁需要思考和共同奋斗的主题。”
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教育为例,林忠钦作了《构建卓越工程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报告,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强调“卓越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在工程领域积累十年后做出卓越贡献打下坚实基础,关键是培养影响其一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使命。”
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哈伊尔·波戈什扬(Mikhail Pogosyan)根据技术和工业变革的需要,思考国家和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他认为,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工程教育应该顺应潮流,改革教育计划,以满足行业的最新需求。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曼彻斯特大学工程学院教授林莉介绍了英国机械工程教育在智能制造的巨大挑战面前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他指出,英国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普遍应用“理论-实践-理论”和“三明治”教育模式是英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美国罗格斯大学的阿尔韦托·奎蒂诺教授以“培养数字经济的一代先锋”为主题,从人力、新项目/新课程和适当的基础设施的角度,思考推动机械工程教育以培养一代先锋的关键挑战和积累的经验。
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教育需要探索社会、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机制和方法。“充分发挥世界各国工程学会的积极作用,实现世界各国机械工程教育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世界各国教育从业人员、行业从业人员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说。
自2017年初“新工程”概念提出以来,高校开始全面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据悉,上海交通大学正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问题。深化平台培训,探索办学特区,大力推进工程人才领域宽口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通过大规模培训平台、长期荣誉计划和“以自我为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在学生创新中心的帮助下,建立了校企握手区,发布了企业需求项目,开设了企业创新课程。此外,项目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由美国一流大学和知名企业创办的国际和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项目每年都举办毕业设计展览。目前,它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史。今年,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展展示了414名学生在6个月内完成的133个企业资助项目。133个毕业设计中有10个以上是国际联合毕业设计。这些项目包括由中外学生组成的联合项目小组,以及由中外教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联合教学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本次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中国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师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共同主办。它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得到了20多家国内企业、大学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原标题:中外专家:“新工程”建设始于工程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