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然教育周“武汉模式”获关注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副教授庞静和他的学生们种下了“梦想农场”。
北京大学吕雉教授发布《2019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
11月1日至3日,“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由*、大学和社会组织联合主办的自然教育会议。1000多名国内外自然教育专家和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和推动了中国自然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武汉模式”的自然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
从去年开始,武汉市园林局、武汉市教育局和阿里巴巴慈善基金会共同探索“公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自然教育模式。武汉的32个城市公园和100多个绿色驿站作为中小学生的自然研究基地,举办了中小学生自然笔记竞赛和自然生态研究等创新活动。100多名学生被邀请成为小湖、小树和小花园的负责人。这些自然教育活动带来了120多万学生和公民的广泛参与。
今年3月,武汉还推出了创新的“梦想农场”自然教育试点班。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系副教授庞静(音译)每个周末都会在胡莎公园教小学生“种田”,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这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同时也在探索一种可复制、可扩展的自然教育模式。
在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现场,北京大学教授吕雉发布了《2019中国自然教育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自然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成熟的趋势。公众对自然教育的认识已达到60%以上,但在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困难。
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说,湖北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探索自然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的自然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慈善基金会主席孙立军指出,自阿里巴巴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自然教育一直是一个重点领域。我们希望通过自然教育,公众能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唤醒环保意识。
代表们还呼吁对自然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共同促进中国自然教育的加速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呼吁制定自然教育标准,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共识,不断积累力量,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自然教育。
与会代表就如何促进自然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自然教育质量、实现全民参与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达成了《武汉自然教育共识》。
共识包括以下十点:
首先,中国的自然教育必须以*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促文明、生态衰退的生态历史观,倡导“自然是我的老师,我是自然的朋友”的环境友好理念,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社会形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不断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自然教育是针对大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引导他们走进自然,体验自然,理解自然。
第四,牢记自然教育的最初使命,坚持行业公益性,加强行业自律,稳定行业长远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五,建立健全自然教育相关标准、指南和规范,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不断推进自然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第六,加快我国自然教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七,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的社会和教育功能,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设计高质量的活动课程,编写活动教材,提高自然教育活动质量,创建高质量的活动。
第八,注重对产业发展目标、核心战略、功能定位、重点工作领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指导自然教育实践。
第九,加快自然教育开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和信息共享。通过*支持、公益组织捐赠、企事业单位赞助、事业单位自筹等形式,筹集活动经费,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第十,自然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加强行业指导,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保障自然教育的发展。
据悉,在国家林业局和湖北省人民*的指导下,中国林业学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国家自然教育网和湖北省林业局共同发起了“中国自然教育周”。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林业学会、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共同承担了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