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代中国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

科普小知识2021-10-04 07:43:00
...

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了,当时的明代之所以发展的还可以,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缘故了,朱元璋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个很老谋深算的来。那么,当时明代中国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到底是怎样的?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中国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

我国在明清时期将东南亚一带称为“南洋”,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有些具体时候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这一带与我国有着密切悠久的历史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对明代时期中国和南洋地区的交往做一个综述。

唐宋以后,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罗盘针的发明、造船技法的提高、气象的侦测、地图的绘制、航路的勘探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这些进步与演变均为海外贸易事业的深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明代浙闽广地区的土地兼并十分激烈,尤其福建地区可谓是“三山六海,田居其一”,浙南广大地区也是“山多田少”,可供开垦的荒地不多山,失掉土地的农民经常*,外出经商或务工是一条较好的谋生道路。而在这些外出谋生者中,又有不少具备资本的人积极参与到了海外生活和海洋贸易。福建、广东成为前往南洋移民的主要输出省份。

明代中国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

中国历代不断有移民走向海外,出海谋生的人到南洋去的最多。尤其有明一代,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历史上称之为“下南洋”。明朝初年,在旧港地居留的中国人约有数千人,在爪哇的杜板、苏鲁马益和新村等地也有中国人教千家。除去旧港、爪哇等地外,在美洛居、勃泥、吕宋等地,都有大批的中国人定居。到了明朝中叶,在南洋的中国人更为增多其中吕宋已多至数万人。其中有不少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世代在南洋地区居住生活。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把来自*的耕作技术、史书典籍、礼仪伦理带到南洋,极大地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发展与文化物质交流。汉族还曾在南洋地区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明代中国与南洋地区有没有联系?

明朝的商人把瓷器、丝绸、铁器和金属货币带到了南洋同时收买当地的胡椒、谷米和棉花,发展了中国和南洋的商业关系。留居南洋的中国人,从中国带去了铁锄、铁犁、制糖和采矿的工具,带去了茶种和培植胡椒的方法,还和南洋的居民共同开发了大量的农田和矿场。纵观明清时期,虽然朝廷屡有海禁政策,但中国百姓前往南洋定居谋生的浪潮始终未曾断绝,直至清代末期,仍有大量移民前往东南亚各国。迁移到南洋的中国人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同胞中也有不少心系祖国,后来以华侨的身份支持国内革命与反侵略战争,毁家纾难在所不惜,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