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郎士元

科普小知识2022-03-25 01:11:01
...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本名:郎士元

字号:君胄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山

主要作品:《郎士元集》

1、生平简介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

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有《郎士元集》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2、作品风格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有《郎士元集》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3、主要作品

朱方南郭留别皇甫冉,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赠韦司直,

赠万生下第还吴,

赠强山人,

郢城西楼吟,

郢城秋望,

夜泊湘江,

湘夫人二首,

咸阳西楼别窦审,

闻吹杨叶者二首,

闻蝉寄友人,

听邻家吹笙,

题尹真人祠,

题刘相公三湘图,

题精舍寺,

宿杜判官江楼,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

送张南史,

送张光归吴,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送杨中丞和蕃,

送奚贾归吴,

送韦湛判官,

送韦逸人归钟山,

送王司马赴润州,

送孙愿,送麹司直,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送彭偃房由赴朝因寄钱大郎中李十七舍人,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

送陆员外赴潮州,

送林宗配雷州,

送李遂之越,

送李骑曹之灵武宁侍,

送李将军赴定州,

送李敖湖南书记,

送洪州李别驾之任,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送大德讲时河东*府招,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送长沙韦明府,

送粲上人兼寄梁镇员外,

送别双林寺谒傅大士,

石城馆酬王将军,

山中即事,塞下曲,

琴曲歌辞·湘夫人留卢秦卿留别常著,

寄李袁州桑落酒,

和王相公题中书丛竹寄上元相公,

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冯翊西楼,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登无锡北楼,

丹阳北楼,春宴张舍人宅,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酬二十八秀才见寄,

长安逢故人,

别房士清,

柏林寺南望。

4、作品赏析

《柏林寺南望》赏析

评价

自来好的山水诗皆以“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而悦人心目,令人沉醉于诗情画意之中。但是,所谓“诗中有画”,绝不仅止于纯客观地描绘景物。面对着奇丽动人的美景,艺术家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画家用酣畅的泼墨画漓江烟雨,用精细的界画写危楼飞阁,其笔墨中已自深蕴着作者的主观感受,诗人用搜奇揽胜的目光审视山川,用隽永清丽的情语勾画景物,其言辞间必然也会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正是这样一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写景佳作。

赏析

诗题《柏林寺南望》,重心当然在最末一字“望”上。望中的景物是什么?由诗题本身看不出来。这就给人以悬念,然而骤读本诗开头二句,却全然与“望”字无涉。“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这分明是追述诗人到达柏林寺之前的情况。从上下文中知道,诗人是在途中遇雨的,也知道诗人是乘舟出行的。正当他为寻找一个合适的避雨处而焦虑时,忽然于“溪上遥闻精舍钟”。精舍,当然是指柏林寺了。寺院而以“柏林”为名,想来必定是林木掩映,幽僻非常,正是所谓“曲径通幽处,掸房花木深”的所在,再加上相距之“遥”,雨雾之浓,一定不能直接看见。所幸阵阵清越的钟声传来,诗人不禁欣喜非常,立即舍舟登岸,穿小径,过深松,寻声趋往。

前两句诗所述既与“望”字无涉,由诗题所引起的悬念并未得到解决,这就催促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原来他所“望”见的景物实在太动人了。如果一开头便和盘托出,其后无论什么诗句,都将黯然失色。且看三四两句:“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真是俊美绝伦!景致美,诗句也美。读者眼前。立即呈现出一幅溪山雨霁的生动画面:青山霁后,翠色欲滴;红日半吐,流云飞动。那山间的流云多么象画家手中的神笔,得心应手地抹画出四五座峭丽的青峰。句中一个“画”字,极富情趣。

本诗虽意在写景,然处处有人的踪迹,人的感受,人的情趣。如此紧密地融情于景,才有可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佳境。

《听邻家吹笙》赏析

原文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评价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赏析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乐声(如泣如笑)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曲名(《梅花落》)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三句紧承二句,而四句紧承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上一篇:吉中孚

下一篇:曹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