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业经营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混业经营势与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这两者都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不能肯定的说两者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一个典型的实例是美帝。
上个世纪大萧条时期,美联储颁布了对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管制的著名的“Q条例”。该条例控制下的低预期年化利率为萧条时期和二战时期的美国都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不过二战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此时严格管制的低预期年化利率使得金融脱媒的情况开始出现。即存款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银行没有了存款,自然开始没有了利润,出现经营困难,小银行纷纷倒闭。
于是开始有人穷则思变。
包括六十年代的CDs,七十年代的货币市场基金,八十年代的混业经营,都可以算作此条例逼迫下的创新产物。(当然仅仅说他们是因为低预期年化利率导致的低利润还是有点狭隘的。)
而美联储面临着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低银行无法吸引存款的情况,也从六十年代开始谋划取消预期年化利率管制。并且最终在86年才全部实现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
只能说Q条例即导致了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又导致了混业经营.本质上都是银行业为了增加利润而做出的改变而已.
“混业经营势必导致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肯定在某种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放在中国的环境下,我以为不好说......
我国*一直在正常缓慢的推动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但是同时也在严格的管制它,就算有一天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被全面铺开了,我也不相信会是因为混业经营......*的重点不会是银行业利润,目前来看,中国也不存在严重的使美国银行业利润消减的"金融脱媒"。
上一篇:股票均线的构成及与K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