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情咨文

科普小知识2021-09-09 10:17:04
...

咨文的一种。国情咨文是美国统治阶级的施政纲领,主要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现在,不仅是美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也都把总统向国会发表的年度报告称为“国情咨文”。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中写道,“总统应随时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总统有义务不定期向国会提供国情资讯,请国会*斟酌总统有意采取的“必要、有效”的内外方针。这“联邦情况”后来有了个专名,众人美其名曰“国情咨文”,也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报告。按照惯例,美国总统通常于每年1月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众议院的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内容除了国情分析外,还包括总统新的一年要推进的立法议程和优先事项。在黄金档时间对全国民众播出的国情咨文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对任何一位总统而言,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演讲都是一项重大的固定日程,是一次向数以百万计的选民发表演讲的黄金机会。

1、历史


国情咨文

  1790年1月8日,有美国“建国之父”之称的乔治·华盛顿总统在临时首都纽约市发表美国历史上首次国情咨文演讲,该报告当时被称为“年度报告”。

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将他的“年度报告”以书面形式递交国会,此后,这一形式延续了112年。

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又回到国会大厦,亲自向国会做“年度报告”。

1935年,第32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首次使用“国情咨文”一词,这个词从此得到广泛使用,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

1947年,哈里·杜鲁门在电视上公开向全国做年度报告,自此以后,总统的年度报告被称为“国情咨文演说”。

自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当政时起,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情咨文成为传统,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

2、回顾

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被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AnnualMessage)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方案提交国会审议”。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ArthurSchlesinger,Jr.)在他的《总统的国情咨文》(TheStateoftheUnionMessagesofthePresidents)一书中写道,这段“针对美国总统的平常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


华盛顿

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的。但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感到这种过份的排场与新生的**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杰斐逊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此后100多年期间,年度咨文都以书面形式送交国会,而不是由总统宣读。

在最初几十年,国情咨文大多是总统想要国会通过的长串议案清单,通常反映出时代的主旋律和建设年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到内战(1861-1865年)之前,国情咨文往往涉及来自内部的对联邦的威胁,即建国先辈们的一个主要担忧。韦恩·菲尔茨(WayneFields)在他富有影响力的《妙语相连:总统雄辩史》(UnionofWords:AHistoryofPresidentialEloquence)一书中写道,在这一时期,年度报告“当然主要都是关注联邦关系如何脆弱的问题”。

此外,年度报告也涉及国际局势和美国在世界上,尤其是在西半球的地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詹姆斯·门罗总统1823年送交国会的反对欧洲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年度咨文。门罗在其咨文中直接针对当年欧洲列强写道:“因此,出于诚恳和本着美国与列强之间业已存在的和睦关系,我们必须宣布我们将把列强将其制度延及本半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企图视为对我们的安宁与安全的威胁。”在此后几十年中,历届总统常常通过援引门罗主义,显示美国要让本半球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决心。


国情咨文

  在大动荡时期,有些总统借助国情咨文阐述自己对当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的看法和未来前进的方向。他们的演说所针对的不仅是国会*,而且也是全体国民,是整个世界,有时甚至是历史时代。在内战这个对国家本身的生死存亡构成前所未有的最大威胁的时刻,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写下了也许是冠所有总统咨文之首的最雄辩、最令人难忘的年度咨文。

林肯总统于1862年12月1日发表咨文时,国情显然不佳,内战仍然胜负难卜,南方邦联反叛*的失败还远未成为定局。但是,林肯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他以自己典型的风格直切正席卷整个国家的这场斗争的核心,向全体美国人民和全世界阐明了人们所必须做出的根本抉择。他写道:

“平静的旧日的信条已不适用于天翻地覆的今天。今天的局势危难重重,而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面对前所未有的局势,我们必须有新思维、新行动。我们必须解放自己,而后解救国家。同胞们,我们不能逃避历史。我们,本届国会和本届*,将不可避免地被载入史册。”他接着写道:“给奴隶*就是保障*人的*——我们所给予和保留的同样光明磊落。我们将要么高尚地挽救、要么卑鄙地丧失人间最后一丝最美好的希望。其它的手段也许会取得成功。但是这一手段不会失败。这条道路是明了、和平、宽大和正义的,遵循它,必将获得世界永久的赞赏和上帝永恒的祝福。”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写道,这是“所有最雄辩的年度咨文之巅……深刻而灿烂"。

1913年,伍德罗·威尔逊恢复了100多年前由华盛顿和亚当斯率先开始的总统亲自发表国情咨文的做法。他俏皮地说,“由总统宣读自己的咨文很可能要比由一名办事员读得好得多”。这位以倡导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组织——著称的双任总统利用这一机会发表了主要集中讨论国内政策的议题广泛的演说。威尔逊亲自宣读国情咨文的决定具有先见之明。当时,美国正处于电子大众媒体革命前夕,很快,广播和二战后出现的电视就将总统带入了美国百姓之家。虽然多数美国人没有听到威尔逊的声音,但是他的形象通过无声新闻片变得家喻户晓。


罗斯福

  随着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2年当选总统,美国人也将习惯于从广播里听到总统的声音,在新闻片中看到——此时也能听到——总统。罗斯福在1941年发表的年度咨文是他最经久不衰的演说之一。面对欧洲熊熊战火,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他说:“我们追求安全的未来,在那时我们期待有一个建立在四项基本*基础上的世界。第一是普天下言论和表达*。第二是普天下每个人都有按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第三是普天下……不虞匮乏的*。第四项是普天下……没有恐惧的*。”在同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在国会两院特别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向日本宣战。

1945年,年度咨文开始被正式称为国情咨文。随着二战结束后电视机和收音机销售量的激增,国情咨文即将成为不仅广播而且电视的一个固定内容。林登·约翰逊总统认识到电视向广大民众传递总统信息的巨大效力,因此把历来在午间发表的国情咨文改为在晚间电视高收视时段发表。

约翰逊在当年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时说:“现在,1965年,我们的国家开始一项新探索。”他详细全面阐述了被称为“伟大社会”的国内改革纲领,即一个消除贫困和使所有美国人的民权都得到保护的社会。虽然多数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他的报告言辞雄辩,但报告反映出约翰逊的全面构想及主导当时美国社会的*化气息。他的演说继承了美国一代人的进步主张——从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政”到60年代初约翰·F·肯尼迪的“新边疆”。

罗纳德·里根于1982年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则指出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方向。里根在这个演说中详细阐述了勿庸置疑的保守派施政方针,不仅使之指导内政,而且主导外交。他说:“在州和地方社区选民的权力被剥夺长达总共50年后的今天,我们开始把这些权力和资源交还给他们。”里根对联邦*在美国政体中的有限权力做出新的诠释,这一诠释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连观点与里根大相径庭的比尔·克林顿总统在他的一篇国情咨文中也曾发出过如下名言:“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小布什

  虽然里根在1982年国情咨文中以大部份篇幅阐述的是国内政策,但他并没有忽视对外关系,特别是美苏关系。他说:“在过去10年中,虽然我们力求通过克制和通融政策调和苏联的力量,但苏联人却毫不松懈地增强军力。为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展开一项重大计划以增强我们的军事力量。”他接着说,“认清苏维埃帝国的本质是一个出发点”。

政治观察人士认为,国情咨文的电视转播,特别是移到晚间黄金时间转播,改变了国情咨文的根本性质。布鲁金斯学会的著名政治学家保罗.C·莱特(PaulC.Light)说:“随着听众范围从华盛顿环城公路内扩展到环城公路外,国情咨文已从时常是空洞的政策演说演变成一项重大的游说宣传,可以这么说,国情咨文的主要听众如今是美国选民和更广泛的海外听众,而不是美国的国会*。”

3、言论

1941年1月6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时,世界正遭受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蹂躏。罗斯福提出“四大*论”,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的*、免于恐惧的*,大大鼓舞了反法西斯阵营。

1974年1月30日,第37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发表国情咨文时,已因水门事件陷入焦头烂额境地。“我已向特别检察官主动提供了大量资料。我认为我已提供他结束调查所需的全部资料……我认为是时候结束有关这件事的全部调查了。‘水门’事件持续一年已足矣。”

乔治·W·布什总统则在2002年1月29日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抛出“邪恶轴心”的概念,声称伊朗、伊拉克等国正在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情报部门最新公布的评估报告证实,萨达姆政权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朗也已于2004年放弃了核武计划。

4、糗事

国情咨文是白宫“弘扬主旋律”的机会,总统往往会宣布,我们的国家的情况“很强大”,但也有总统反其道而行之,1975年,杰拉尔德·福特就在国情咨文中说:“我们国家的情况很不好。”

尽管国情咨文中的糗事很少,但反对党的回应演讲却经常“出糗”。例如在2013年,共和党参*马尔科·鲁比奥在演讲中突然伸手从讲台旁边拿起一瓶水喝了一口,成为不少喜剧演员的“包袱”。

5、问答

问:美国总统为何要发表国情咨文演说?

答: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

问:谁首次发布国情咨文演说?


国情咨文

  答:1790年1月8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按照宪法要求,首次对国会发表这一演说,但当时还不叫“国情咨文”,而叫“年度咨文”,直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才被正式称为“国情咨文”

问:发布国情咨文必须通过演说的形式吗?

答:不是。1801年12月8日,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改变了传统做法,通过公文的形式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再由国会书记员宣读。这一做法延续了一个多世纪。杰斐逊认为,由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演说沿袭了英国王室发表演说的贵族式做法,并不适合*,应当予以简化。

问:谁恢复发表国情咨文演说?

答:1913年4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恢复发表国情咨文演说。此外,威尔逊还增加了国情咨文的内容与分量,使其由一份关于*活动的报告演变成总统今后一年的施政纲领。

问:通讯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国情咨文演说?

答:1923年,美国总统卡尔文·库利奇首次通过广播发表国情咨文演说。1947年,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第一次通过电视发表国情咨文演说。2002年,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白宫网站上直播国情咨文演说。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1965年将国情咨文演说时间由下午3时左右改成晚上9点,以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收看。

奥巴马在两次总统竞选中都积极利用社交媒体,这点也沿用到国情咨文演说上。不仅在“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络上发布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奥巴马还在白宫网站上建立专门的网页,进行直播的同时,还提供了各种数据和图表,解释奥巴马所推行的政策。

问:国情咨文演说推迟过吗?

答: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随后推迟了演说。

问:国情咨文演说每年都有吗?


国情咨文

  答:不是。最近5位美国总统——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在就任第一年都选择不发表演说。此外,历史上,曾有两位美国总统未发表过国情咨文,分别是1841年在上任32天后逝世的威廉姆·亨利·哈里森,以及1881年在上任199天后遇刺的詹姆斯·加菲尔德。

问:谁会受邀坐在第一夫人旁边聆听演说?

答:1982年,里根开创性地邀请伦尼·斯库特尼克坐在第一夫人旁聆听国情咨文演说。演说中,里根赞扬了斯库特尼克在一次空难之后水中救人的英勇行为。此后,历任美国总统都延续了这一传统。一般来说,受到邀请的人士必须能够体现总统某项政策的积极效果,增加说服力。

今年,有幸受到邀请的包括日前被古巴释放的美国承包商艾伦·格罗斯,以及8个给奥巴马写信求助的人,他们都最终受益于奥巴马所实行的政策。

此外,由于美国*的“大佬”们都会参加国情咨文,因此美国*会指定一名内阁成员不去现场,以便在意外情况发生后继任总统。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小部分国会*也会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去另外的地点,以便在有意外情况发生后另组国会。

6、奥巴马历年国情咨文盘点

奥巴马上任以来已发表了五份国情咨文,在历次国情咨文中奥巴马一般都会聚焦经济增长和医疗改革法案等。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奥巴马的历年国情咨文。


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

  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就任总统一年后,发表了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当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失业率达到了10%,民众面临巨大生活压力。因此在奥巴马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使用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谈论了美国的经济衰退问题,

奥巴马承诺首先解决就业问题,停止对富裕人口减税,不对低收入家庭加税。他还在谈到了他的医改方案,表示此方案将使美国财政在20年内赤字减少1万亿美元,剩余篇幅用于阐述他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和美军必将在阿富汗获胜,还表示如果伊朗不改变核政策将受到制裁。

2011年1月25日,奥巴马发表第二份国情咨文。由于在2010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党失掉众议院多数席位,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再次主打经济牌,欲重塑形象,从而加大2012年连任胜算的砝码。

此次国情咨文仍然主要聚焦在削减赤字、降低*开支和提高就业率等问题上,奥巴马呼吁提高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但由于美国债务没有减低的趋势,最终导致了2013年美国*关门。在这份国情咨文最后仍然是警告伊朗和重申从伊拉克撤军。

2012年1月24日,奥巴马发表第三份国情咨文。由于2011年反恐局势的重大进展,当年国情咨文演讲与以往以经济开篇略微不同。奥巴马以伊拉克撤军和本•拉登被击毙为开端,强调美军在反恐问题上所做的“巨大牺牲”和“成绩”。不过随后奥巴马仍然老调重弹了经济增长问题。

在国情咨文中他号召通过制造业、能源部门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公平”成此次国情咨文的焦点。奥巴马在演讲中向全国民众描绘了一幅“可持续的美国经济蓝图”。表示*将更多地扶持私营部门与普通民众,通过确保机会公平分配来推动经济复苏。


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

  2013年2月12日,奥巴马发表第四份国情咨文。当年是奥巴马连任总统后首次进行国情咨文演讲,经济议题仍然占据了首要位置。奥巴马还“梳理”他的政绩,称美国就业岗位增多,住房市场正在回暖,股市也在反弹。

反恐方面,奥巴马当时称,发动“9.11”袭击的“基地”组织已名存实亡,但确实有更多分支出现造成了威胁,所以美军士兵必须在海外训练更多当地军事人员,帮助他们剿灭*。这份国情咨文里还谈到了移民问题、控枪计划和提高最低时薪标准等。奥巴马还承诺,将“不再增加一毛钱的财政赤字”。

2014年1月28日,奥巴马发表了第五份国情咨文。他称2014年可能是美国的“行动之年”和“突破之年”。由于此前的政策主张在国会经历一系列挫折,奥巴马还显露出“单干”意愿,“威胁”在国会阻挠的情况下不惜动用行政命令施政。

奥巴马重申了增税和减支并举削减预算赤字的原则,还呼吁呼吁*们不要因党派分歧阻碍“最基本的*功能”,强调“美国只有团结一心才会更强大”。这份国情咨文外交事务着墨不多,主要提到如期完成自伊拉克、阿富汗撤军计划的承诺和反恐、网络安全、伊朗核、发展援助问题。

此外,在奥巴马的历届国情咨文中,都能找到中国的身影。其中2010年至2013年正式国情咨文中分别提到中国2次、4次、5次和1次。在2014年的演讲中,奥巴马2次提及中国,称要与中国展开经济、科技竞争,鼓励美国企业加快创新脚步。

7、特朗普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上任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特朗普演讲的主题是“建设一个安全、强大而自豪的美国”。他希望展示执政第一年的政绩,同时确定第二年的基调。

按照惯例,美国总统通常于每年1月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众议院的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内容除了国情分析外,还包括总统新的一年要推进的立法议程和优先事项。在黄金档时间对全国民众播出的国情咨文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因此历届总统都会格外谨慎、精心准备,不但内容会经过仔细推敲,每个句子和用词都会经过多次事先的排练。

特朗普称这次国情咨文是“重要的演讲”,他希望能在移民等重大事项通过两党的合作解决问题。据美国媒体披露,这份国情咨文主要涉及五大议题,其中美国的经济表现可能将是这份国情咨文的主体。

美联社报道称,这次特朗普准备放弃好斗的腔调,转而采用折中基调,争取赢得核心支持者以外的人。报道认为,对任何一位总统而言,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演讲都是一项重大的固定日程,是一次向数以百万计的选民发表演讲的黄金机会。对特朗普而言,赌注是巨大的。他希望摆脱执政第一年的动荡和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