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中文名称:清昭陵
类别:旅游景点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旧城北
邮编:110000
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
1、景点简介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2、建筑布局
盛京之陵,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昭陵。
沈阳昭陵陵区建筑布局大致是这样的: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南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下马碑,其次,为华表和石狮。计有下马碑四座,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它们分别立在道路的两旁。石狮之北建有神桥。神桥之西原有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石牌坊以北是陵寝正门——正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
世遗认证
正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称“石象生”。再往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两侧有“朝房”,东朝房是存放仪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备制膳食和果品之所。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俗称“五凤楼”。方城正中是隆恩殿,两侧有配殿和配楼。配楼俗名“晾果楼”,晾晒祭祀用果品之处。隆恩殿后有二柱门和石祭台,再后是券门,券门顶端有大明楼,步入券门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两侧有“蹬道”可上下方城,月牙城之后是宝城、宝顶,宝顶之内为地宫。宝城之后是人工堆起的陵山——“隆业山”
另在陵寝西侧、与宝顶遥遥相对还有一组建筑叫“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莹地。除此之外,在陵寝东西两翼各三里许有陪葬墓,左侧有武勋王杨古里墓及奶妈坟,右侧有贞臣敦达里及安达里殉葬墓。这种以功臣陪葬的形式是古代陵寝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另在陵区之外还有藏经楼、关帝庙、点将台等建筑。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等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这样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总的来看,沈阳昭陵主体建筑仍保存至今,地下基础完好,规划、布局依然完整,古建筑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预与改变,自然环境也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真实性与完整性程度很高。
3、昭陵大事记
昭陵自兴建至今经历各朝增建及维修,其中较大工程事件如下:
崇德八年(1643年)
八月初九日,太宗于盛京清宁宫“无疾端坐而崩”,年五十二岁。
九月二十一日,太宗梓宫葬昭陵享殿。
顺治元年(1644年)
五月十七日,享殿内宝座建成,并告祭于太宗灵前。
华表
八月初九日,太宗梓宫火化,“宝宫”安葬,定陵名曰:昭陵。
十二月十六日,送香册、香宝于昭陵。
顺治三年(1646年)
正月,定岁末、清明及庆贺日为大祭。定每月朔、望为小祭。
顺治七年(1650年)
二月二日,孝端文皇后梓宫至盛京,奉安于享殿内之右。
四月二十六日,立石像生。
十一月二十三日,挂隆恩殿匾额。
顺治八年(1651年)
三月,昭陵完工。
六月,定冬至、岁暮、清明、中元、十月朔为大祭。
七月,享殿渗漏,总理修陵章京藏国祚被革除世职。监修章京周元勋坐迟误陵工拟斩,免死籍没。
十月二十一日,陵山成。封号:隆业山。
顺治十一年(1654年)
五月十三日,世祖为贞臣安达里、敦达里赐碑。
顺治十三年(1656年),铸钟一口。
康熙二年(1663年)
九月初九日,建昭陵地宫。
十二月二十一日,地宫建成,安奉太宗及孝端文皇后“宝宫”。同时设宝座、神牌于隆恩殿。
康熙三年(1664年)
正月初六日,立“太宗文皇帝溢号碑”于陵前。同年,定制,每年为宝顶增土十三担。
康熙四年(1665年)
三月初六日,建明搂。
康熙五年(1666后)
六月十八日,修团城等处工程。次年团城等处工程竣工。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立神功圣德碑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重建享殿(隆恩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圣祖为陪葬功臣杨古里赐碑。
雍正元年(1723年)
立红桩。
乾隆元年(1736年)
十月,昭陵工竣。
乾隆八年(1744年)
七月,隆恩殿设羊角灯、五供及香盒、朝灯。帷幕改用黄缎。
乾隆十七年(1752年)
修西北角楼及贵妃园寝。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修隆恩门前后石券。
乾隆三十年(1765年)
修隆恩殿、东配殿、月牙城。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重修隆恩殿石栏、月台、甬路及方城西墙、果房,齐班房。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重修更衣亭、省牲亭前门、西北角楼。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重修东北角楼、西北角楼及左右配楼。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重修正红门、东西红门、茶缮房、堆拨房。于红桩外增设白桩和青桩。立石下马碑。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修月牙城、东北角楼坐台、省牲亭。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闰五月二十日,重修明楼,并在大脊中安放“宝匣”。同年,重修西北角楼。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重修月牙城、方城、琉璃照壁、仪仗房、果房等。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重修正红门西墙、石柱门。陵前红桩向南移出二丈。
乾隆五十年(1785年)
重修更衣亭及东西角楼。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重修贵妃园寝享殿及宫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重修正红门、省牲亭。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重修西北角搂。
嘉庆六年(1801年)
二月,改修石牌坊。
嘉庆八年(1803年)
石牌坊夹杆石狮地基下沉,重修。
嘉庆十五年(1801年)
补安琉璃影壁花头。拆盖西南角楼、省牲亭过道门大木拨正。
嘉庆二十年(1815年)
修角楼及西配殿。
道光四年(1824年)
七月,修省牲亭、果房。
道光十八年(1838年)
修团城,用工料银一千四百余两。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修盛京三陵。用银四千余两。
咸丰七年(1857年)
二月十七日,修隆恩殿。
咸丰八年(1858年)
以原有四座堆房相距甚远,增加堆房四座。
同治四年(1865年)
修团城、角楼。
光绪三年(1882年)
八月,修昭陵城墙。
光绪九年(1883年)
九月,修昭陵城墙。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三月,修琉璃照壁。
宣统三年(1911年)
三月,于陵前开凿新开河。
1922年(民国十一年)
东北大学建校,占去昭陵东南角为校园。
1924年(民国十三年)
在陵前修东西大道.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修北陵木门,剔除杂草,修整道路。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五月二十二日,市政公所将昭陵辟为“北陵公园”并开放。奉天省官地清丈局丈量昭陵陵地面积为七千六百六十三亩。省长莫德惠出资修复钟楼。
1936年(伪满康德三年):
五月二十九日,大明楼遭雷火烧毁。
1939年
修复大明楼。
1963年
九月三十日辽宁省公布昭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
二月二十三日,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名称由来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石马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5、古昭陵十景
1.隆山积雪:
隆山即隆业山。山虽不高却草木葱宠。北方冬季高寒.降雪较多,每至严冬,隆业山白雪皑皑.宛如一条披鳞挂甲的银龙。横卧于陵寝之后。2.宝鼎凝晖:
宝鼎高二丈,周围三十丈。表面用石灰涂成灰白色。每当太阳西斜,阳光照射在宝鼎之上,使宝鼎如同一面斜放的”镜子”.奕奕发光。3.山门灯火:
山门即大红门。古时,昭陵与沈阳古城之间因无高楼阻隔,从陵前远望,盛京城城楼、墙垣、宝塔、殿顶皆历历在目。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夜晚,站在陵前山门处眺望夜色中的沈阳城,但见灯火点点,若隐若现。如今,此情此景再也看不见了。4.碑楼月光:
碑楼指神功圣德碑亭。相传,此楼顶上琉璃瓦成分特殊,夜间在月光折射下可泛微光。特别是每当十五日的夜晚,天空浩瀚,明白姣洁之时,楼顶的折射光线越发鲜明。5.柞林烟雨:
“柞林”在东红门外以北。相传,每当夏季一阵大雨滂沦之后,天气骤然转晴,这时,柞林在阳光照射下会有一种烟雾蒙蒙的景观。原因可能是柞树叶子比其它时肥厚,易于吸收水分,阳光骤热,叶子含的水分蒸发下蒸腾之故。
隆恩门
6.浑河潮流:
相传,浑河原先的故道在昭陵之前。有次昭陵大祭,正赶上河水泛涨,前来祭祖的官员全被隔在对岸.不能按时祭陵,官员因此受罚。因此.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便将浑河改道沈阳城南。“浑河潮流”,指浑河改道前河水泛涨的情景。当然浑河改道之说只是传说。7.草甸鶯鷤:
‘“草甸”指的是陵后红墙以北的一片旷野。俗称”白草甸子”。8.城楼燕雀:
“城楼”指隆恩门的五风楼。此楼地势高敞,是鸟类的栖息处。它们在上面筑有许多鸟巢。每当黄昏.经过一天觅食的燕雀,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围绕五凤楼上下翻飞。9.华表升仙:
指的是丁令威学仙得道变成白鹤回故乡辽阳的传说。10.龙头瀑布:
龙头指的是隆恩殿月台四角伸出的兽头,这些兽头实为排水口。每遇大雨,隆恩殿及月台上的积水从四角的龙头中如同瀑布一般喷吐而出。6、昭陵秘闻
古昭陵谁选定
这个问题官书一直隐而不露。只是在康熙四年一椿公案里露出蛛丝马迹。康熙四年三月十八日,江南徽洲府新安卫有一叫杨光先的“官生”向圣祖进呈《摘谬论》等二分奏章,指责钦天监正汤若望编写的《新历法》有“十谬”,还指责汤若望为荣亲王(康熙之子)选择安葬日期时未采用“正五行”,而用了“洪范五行”,使陵山山向,葬期年月俱犯“忌杀”。这些罪名非同小可。于是,将汤若望及杨光先被告、原告带到议政大臣会议进行审理。审讯过程中汤、杨各执一词,因为“历法深微,五行玄妙”谁是谁非很难分辩。最后,以汤若望的《新历法》只编了二百年,与大清*历柞无疆不合,以及荣亲王葬期上犯“忌杀”等罪名,判处汤若望及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挚壶正杨宏量、历科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等有关官员凌迟处死。此案经奏请康熙皇帝,康熙念及汤若望系钦天监掌印官,为朝廷效力多年,且又年老,从宽勉死,杜如预和杨宏量二人本当处死.念及他二人选定永陵、福陵、昭陵风水有功也从宽“免死”,其它人因此案被处死,发配者不下十几人。这是康熙初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案。从这件案子确知,昭陵风水宝地的选定者是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定量二人。他们由于在选择皇陵风水有功而免遭千刀万剐之刑。
7、获得荣誉
清昭陵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4年7月1日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太宗简介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名皇太极(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后金第二代君主。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攻打明朝,将西部国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逝于崇德八年(1643年),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9、参观须知
门票
30元
开放时间
3月23日至11月15日04:00~07:00免票入园;07:00~18:00收票入园;18:00~22:00免票入园11月16日至次年3月23日05:30~08:00免票入园;08:00~17:00收票入园;17:00~20:00免票入园
电话
024-86896294
交通路线
沈阳市内乘坐地铁二号线在北陵公园站下即可。
在沈阳站也可乘坐205路到北陵公园下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