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孚王府

科普小知识2021-12-11 10:51:38
...

孚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属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清初建筑,原为清代雍正时第二代怡亲王的府邸,因后来曾为宣宗(道光帝)第九子奕譓(孚郡王)的府邸得名,建筑严谨规整,俗称“九爷府”。

1、建筑简介

孚王府俗称“九爷府”。王府主人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第九子奕譓。孚王府的前身是怡亲王府,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正殿7间即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

2、历代主人

孚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137号,《东华图志》记其历史沿革道:“原为贝勒允祁的府第。原怡亲王允祥的府第在东单帅府园,雍正八年(1730)允祥去世后,旧邸改为贤良寺,另将此处的府邸改赐与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咸丰十一年(1861)袭爵的第六代怡亲王载垣获罪后,王府被收回,同治三年(1864),又将此府赐于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其于同治十一年(1871)晋爵为孚亲王,因其排行第九,故此府又俗称“九爷府”,后继续由其后人贝勒载澍、贝子溥伒居住。民国时期,此宅售予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后此府曾经先后用作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励志社北平总部。”另据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记载:“日伪时期,这里是日本人的‘偕行社’所在地。”抗战胜利后才由*特务机关励志社使用,据说“戴笠还到过这里”(引自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

3、历史价值

在现存的王府中,孚王府主体建筑保存完整,且建成年代较早,因而对于研究清代王府规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孚王府平面图

王府的建筑共有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保存最好,西路也基本保存着原有的主要建筑,东路则损毁比较严重,剩下的建筑已经不多”(引自《东华图志》)。其“中路南端为宫门五间,门前有石狮两座。宫门北侧是正殿,面阔七间,前有月台,护以石栏。殿前东西有翼楼,面阔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均有配殿。最后是后罩房七间。正门、正殿、后殿、后寝均覆以绿色琉璃瓦”(引自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孚王府“西路的前面部分已经多被改建,不成格局,只有零星几幢建筑散落其中。后面的院落则大部尚存”,这尚存的四进院落“均有游廊贯穿相连,尺度小,布局紧凑,院落的空间形态也各不相同,颇有变化”(引自《东华图志》)。孚王府的“东路原有格局已失,*剩下一座三开间周围廊的轩馆,可知此处原来是王府的花园。东路的北面保存着一座四合院,颇为精致,有南房五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中环以游廊”(引自《东华图志》)。

《东华图志》称孚王府的布局为“清代王府最典型的格式”,也就是“三条轴线,四个部分——中轴线为礼仪空间,西轴线为宅舍居住空间,东轴线为轩馆休闲空间;服务用房则分别置于两侧轴线的前部”。此外,这座王府的“平面与《大清会典》的规定基本契合,且与《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怡亲王府大致吻合,说明其布局仍保持着清代中期的原貌,为研究清代王府建筑的宝贵实例”。

4、安全隐患

孚王府是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存在严重隐患的限期整改单位。因历史原因,随着近年的整改和搬迁,在孚王府办公、居住的单位有所减少,但进展缓慢,成为文物腾退的“老大难”。住户在内使用明火已隐患重重,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用于经营,甚至大规模使用明火,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2010年11月,私搭乱建严重的孚王府西院,一住户搭建的3个大棚起火,孚王府西配殿屋檐的梁柱烧焦。2016年1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向孚王府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及时清理易燃杂物,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上一篇:清昭陵

下一篇:伍次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