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清福陵

科普小知识2021-12-11 10:51:50
...

清福陵是4A级*旅游景区,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建设部授予国家重点公园。

中文名称:清福陵

类别:旅游景点

地点: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210号

邮编:110000

1、景点简介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旧城东北二十华里,因此也俗称东陵。

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同年葬清太祖努尔哈赤及皇后于陵内,时称太祖陵或先汗陵。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元称帝时,尊其父墓地为福陵,这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顺治八年(1651)清福陵初建完成,康熙、乾隆等朝又曾增建和改建,并完成了福陵作为皇陵的规则。


报恩寺

清福陵保护区占地54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古建筑群布局因地势而呈现前低后高、南北狭长的形状,古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由南向北依次为下马碑、石牌坊、望柱、正红门、石像生、一百单八磴、神功圣德碑及碑亭、方城、隆恩门与隆恩楼、角楼、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明楼、宝城、宝顶。古建筑周边、神道两侧环绕着数以千计的古松,形成万松夹道之势,古松岁寒而不凋,以其长青的绿色点缀皇陵,营造了皇陵纪念和永恒的气氛。从山下远眺福陵陵寝主体建筑,则可见金碧辉煌的殿堂掩映在蓊郁的古松之中,构成了皇陵肃穆庄严、雄踞山巅、睃睨来者的非凡气势。

清福陵始建于清朝建国之前,它继承了明代的皇陵规制,建筑的设计形式与制作风格具有一个王朝规制尚未完备时期的稚拙与古朴,是一座具有满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皇陵建筑群。因山势而设计的一百零八级台阶,是福陵建筑群中的点睛之作,此外,建造在精雕细琢的月台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耸的隆恩门楼,造型别致的角楼,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宫等等,皆可称为清福陵建筑群中的精美杰作。

清朝时期,清福陵作为皇室祖灵受到严格的保护,朝廷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皇陵事物,并设八旗兵驻守,专司保护职责。每年,这里还要举行大小规模不等的祭祀活动。清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四帝曾先后回到盛京祭祀祖宗陵墓,是为福陵历史上的兴盛之日。

清朝覆国后,清福陵曾暂由三陵守护大臣管理,后归地方*。1929年,以清福陵古建筑群为中心的皇陵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从此,昔日的皇家禁地成为人们观赏游览的场所。1949年,*成立后,人民*接管东陵公园,并于1963年公布福陵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清福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清福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级*每年都要拨专款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使得陵寝更加庄严宏伟,陵区更加古朴秀丽。“义犬救主”、“神龟流泪”、“碑林”、“图腾林”、“生肖花卉园”、“龙尾湖”等景区则熔铸成文化与艺术的人文景观,充分展示了清福陵庄严、肃静、古朴、秀丽的历史风貌,当代及后人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清代的皇陵以及清代的历史,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建筑风格

福陵的南向四周围以红墙,正中是正红门,自南而北地势逐渐升高,门外的两旁对立着石狮、华表、石牌坊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正红门是很长的一段神路,路的两侧有坐狮、立马、卧驼、坐虎等四对石兽。尽头是利用天然山势修筑的一百零八级砖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砖阶之上是碑楼,楼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内立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门,上建三层歇山式的门楼建筑。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内正中是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上的隆恩殿,是单檐歇山式,殿内供奉着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殿的后边有洞门,洞门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楼,中间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内的建筑,屋顶都铺有黄琉璃瓦,廊柱是朱红地仗,梁枋间都是“和玺”壁画。福陵的周围,河流环绕,山岗拱卫,望去气势宏伟,景色幽雅,风景优胜。清人高士奇曾有诗云:“回瞻苍霭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正是这里风光的具体写照。“天柱排青”也是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  

明清陵寝地表建筑,基本上是紫禁城建筑的变例,而紫禁城建筑的前身就是沈阳的故宫和昭陵、福陵。其主导思想在于宣传皇权至上,其等级、使用材料均与紫禁城宫殿一样,不同的是陵寝是皇帝死后居住之所,不仅要威严,还要适应陵寝这一特殊要求,故明楼宝顶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清代陵墓地表建筑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红墙、黄瓦、高耸的明楼与蜿蜒的青山、流淌的河水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颜色搭配及其协调的画卷,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映成辉。明楼高耸,显然是设计者依据陵墓地表建筑坐落在群山之中这一特定环境,为强调其陵墓主体标志性建筑而有意设计的。它避免了陵墓建筑低卑、与帝王身份不相符这一难题。


望江楼

明清两代建造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很出色,在装饰风格的表现上沉雄深远,映透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建筑的整体气势上大大不同于洛可可风格对庄严崇高,宏伟气派的拒绝,却与巴罗克着意追求空间及视野容量的阔大,追求体积表现力的雄健不谋而合。到了清代中叶以后,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艺术上也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金银珐琅,连建筑装修上也镶嵌上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这似乎与巴罗克,洛可可两种风格皆有共通之处,前者也是一味采用昂贵的材料——金、银、铜和大量绣花锦缎的装饰来表达豪华富丽和荣耀,以炫耀财富为美,以表现奢侈为美。后者更多的追求纤巧与精致,细腻到无以复加,繁琐到眼花缭乱,充分表现出没落贵族的颓丧侈糜而又精于鉴赏。清代建筑艺术的细节处理似乎就是这二者风格的集合,既有堆砌的富贵,也有推敲的雅致,各得其彰。

3、获得荣誉

清福陵是4A级*旅游景区,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建设部授予国家重点公园。

4、陵墓历史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

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租。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开辟成公园

1929年,奉天省*将福陵开辟成公园,因位于市区东部,故得此名。福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满族文化风格。道路两侧耸立着成对的华表、骆驼、狮子、马、虎等石雕。蹬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方城后面为月牙形宝城,宝城正中是突起的宝顶,下面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地宫。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东陵依山傍水,令人流连忘返。


风光园

陵园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南面*为单檐歇山式正红门三楹,拱门三道。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过了石桥,正中为碑楼,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玄烨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刻,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功绩。再北的城堡式建筑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楼。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门,门楣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成"隆恩门"三字。进门迎面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殿后洞门之上设明楼,内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为圆形宝城,两城间呈月牙状,因而也叫月牙城。宝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宝顶,下为埋置灵柩的地宫。福陵建筑群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福陵的结晶,它将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满族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各陵的独特风格。福陵基本建成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乾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占地194800平方米,地势自南向北逐渐增高。南面正中有正红门,门东西两侧墙上镶嵌有蟠龙五彩琉璃壁。门前有华表、石狮、石坊、下马碑等到。进入正红门内,一条参道垂直北上。参道两侧,排列着一组石像。其中有石狮、石马、石骆驼、石虎等。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乘坐的蒙古马形象雕成。

方城北面是宝城,也称月牙城,正中突起的土堆即是宝顶,其下的地宫埋藏着努尔哈赤和叶赫纳喇氏的棺木及骨灰.福陵规模尽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列两大特点,再加之环境优美,仍独具魅力。所以,人们游罢昭陵,依然能兴致勃勃地继游福陵,而且不会产生雷同感。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陵墓组成

福陵基本建成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乾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陵寝占地19.48万平方米自南向北地势逐渐增高。南面正中有个正红门,门东西两侧墙上镶嵌有蟠龙五彩琉璃壁。门前有华表、石狮、石坊、下马碑等。进入正红门内,一条参道垂直北上。参道两侧,排列着彝族石象生。其中有石狮、石马、石骆驼、石虎等。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而哈赤乘坐的蒙古马形象雕成。过桥拾级而上的是108蹬石阶,寓天罡36星和地煞72星数之和,表示天地宇宙,象征帝王对*的主宰。过108蹬,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增建的碑楼,内立有龟趺座的康熙皇帝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文,碑重50多吨。碑楼东西有茶果房、涤器房、省牲亭和斋房等。碑楼后面的城堡式建筑为方城,是陵园的主题建筑部分。围墙上有角楼四座,每座二层。北面是明楼,内有石碑一座。门外石案上设五供方城正中是隆恩门,方城内正中台基上坐落着隆恩殿。隆恩殿东西两侧还有配殿、焚帛楼等建筑。方城北面是宝城,也称月牙城,正中突起的土堆即是宝顶,其下的地宫埋葬着努而哈赤和叶赫纳喇氏的棺木及骨灰。

6、参观须知

交通

由大东门乘坐218路公交车到东陵公园站(终点)下车即达;

由马路湾乘坐168路公交车到东陵公园站下车即达;

由北站乘坐168路公交车到东陵公园站下车即达;

由北站乘坐148路公交车到东陵公园站下车即达。

上一篇:八旗制度

下一篇:清昭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