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梅
蒋淑梅,女,生于1965年6月21日,重庆潼南县人,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绵阳市政协常委,四川剧协会员、绵阳市剧协副主席。
1、人物简介
蒋淑梅,女,国家一级演员,潼南区新胜镇人。自1980年从事川剧表演艺术以来,主工青衣、闺门旦,由于川剧功底深厚,曾先后在多部新编、改编、传统大型剧目中担纲主演,于1998年夺得15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现任绵阳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市人大常委。13岁始学川剧,先去遂宁,后到绵阳,专心专注于川剧三十多年,由名不见经传的川剧新人,用自己的执著与坚持铸就川剧届好莱坞奖——中国梅花戏曲奖。她用潼南人特有的韧性,勇攀川剧界的高峰,用自己的努力,传播国粹,彰显潼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2、艺术经历
蒋淑梅,出生于兴胜镇桅杆村农家,兄妹6人,排行第五,因兄弟姊妹较多,家庭较为贫困,13岁就读新胜中学而被学校推荐到县川剧团委培合川班,在她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入了川剧门强。没有耳濡目染,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深厚的艺术造诣来自于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13岁时,蒋淑梅就凭着一条好嗓子考入重庆潼南川剧团,主攻青衣,闺门旦,1979年正式登上川剧舞台,开始了自己的川剧艺术生涯。
在潼南川剧团,川剧折子戏《出北塞》、《送行》,大幕戏《珍珠塔》、《云中落绣鞋》等剧目中,都有她的出色演出。
1987年,蒋淑梅调入遂宁市川剧团,并拜在具有川剧“皇后”之称的许倩云门下学习,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1989年,她演出的《思凡》,以动情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首获“金鹰杯”电视大赛“荧屏奖”,同年表演的《马嵬轶事》获四川省振兴川剧第五届汇演优秀演员奖。
1992年,在现代戏《周八块》一剧中,她饰演的覃春秀获得四川省振兴川剧第六届会演优秀演员奖。
1994年,走红遂宁的川剧名旦蒋淑梅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绵阳市川剧团,进团后,分配给她的第一个角色是川剧《大禹魂》中的涂山氏,是一位远古时期的部落女酋长。
为了超越自我,蒋淑梅放弃了温婉柔美的常用唱腔,而是采用高亢激昂的唱腔,突出洪荒时代的豪迈与奔放;没有了惯用的三尺水袖,蒋淑梅就把川剧老生和武生行当的台步、形体融化到“涂山氏”身上,赋予了“涂山氏”刚强执拗,性烈如火的舞台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涂山氏在全剧中只是一个配角,蒋淑梅却以她出色的表演在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上捧回了优秀演员奖。
1996年,在四川省首届川剧旦行大赛中,蒋淑梅带去了《武松杀嫂》和《劝学认子》两处戏,剧中人潘金莲和玉英分别以花旦和青衣应工,充分展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一举拿下了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
此后的几年里,蒋淑梅在绵阳的川剧舞台上演得风声水起,拍摄了舞台艺术片《绣襦记》,主演了省内第一张川剧MTV《绵州赞》,获省级电视音乐艺术片一等奖,主演的原创川剧《箫声咽》获首届全国川剧艺术节金奖,由她表演的折子戏《三祭江》和《衣冠梦》被*电视台录制成舞台记录片,至今还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随市*出访新加坡、日本,把川剧唱出了国门……
3、冲击梅花奖
梅花奖是每一个戏曲演员追求的目标,1997年,在著名导演邱明瑞的帮助下,蒋淑梅以一出精心准备的个人专场吹响了向梅花奖冲刺的号角。专场由三出特色鲜明的折子戏组成:《武松杀嫂》中以花旦应工的潘金莲,《衣冠梦》中以泼辣旦、青衣旦应工的崔氏,现代戏《醉虎》中以老旦应工的黄母,三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代的妇女形象,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活现在舞台,恰恰体现了蒋淑梅驾驭不同人物的能力和功底。1998年的金秋十月,在风光如画的西子湖畔,蒋淑梅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中国戏剧第十五届“梅花奖”的颁奖舞台,在从艺近二十年之即,摘取了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
4、艺术传承
2000年,绵阳市举行了大规模的艺术*改革,将绵阳市川剧团、绵阳市歌舞团以及红星影剧院三家单位合并,组建绵阳市艺术剧院,蒋淑梅被委以艺术剧院副院长的职务。当蒋淑梅坐在了副院长的办公室里,她突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昔日相伴的舞台姐妹纷纷离开了自己,诺大的一个川剧团,只留下了十八个人。绵阳的川剧艺术难道就要枯萎了吗?自己的艺术道路今后该何去何从?蒋淑梅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和抉择中。她暗自下定决心:既要当好院长,又要做好演员。
为了扩大绵阳川剧的影响力,蒋淑梅想尽一切办法组织演出,并制定了“一年一出戏”的演出原则。2002年,在纪念川剧振兴20周年之际,剧院组织了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演出了《太君辞朝》、《渔家乐》、《黛玉焚稿》等一批传统和新编折子戏。2003年,由蒋淑梅担任总策划的一台川剧晚会《川音川韵颂盛世》在绵州大剧院隆重上演,这台晚会不仅推出了一批新创剧目和一批青春靓丽的演员,更重要的是在演出的整体策划、舞台包装上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2006年和2007年,蒋淑梅又组织推出了两届川剧演出周活动,广场搭台唱戏的演出方式,使川剧的演出从剧院回归民间,吸引了大批观众。特别是在2004年,蒋淑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大蓬车”的演出理念,以“一辆车、一台戏、一个村庄”的演出方式,把川剧的演出直接送到农村,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从2004年至今,文艺大蓬车已经在全市巡回演出达200余场,观众超过了40万人次。2005年,中宣部授予绵阳市艺术剧院“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文艺大蓬车”的先进经验。作为剧院的领导,蒋淑梅只要能抽出时间,都会亲自带队深入平武、北川的青片、禹里、桂溪等偏远乡镇和各县市区社区、乡村参加演出。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她参加的下乡演出就达300多场次。
业务演员的培养,在剧团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对年轻演员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她们才是绵阳川剧未来的希望。2006年,蒋淑梅多方奔走,在省文化厅和绵阳市委、市*的关心支持下,绵阳市艺术剧院开办了省内惟一的川剧团带班,从全省各地招收了一批川剧小学员,蒋淑梅开始将主要精力花在了培养年轻演员身上,亲自为她们制定了三年培训计划,并且坚持亲自授课,把自己的唱腔、身段等川剧绝活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义务为川剧培养接班人。2009年8月,在江苏盐城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中,绵阳市艺术剧院川剧团团带班的小演员陈若梅、李玲琳、桂豪杰获得"小梅花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