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宁城县

科普小知识2021-08-26 11:24:41
...

宁城县位于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马啸惊冀辽”之称。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辖13镇、2乡、3个街道,302个行政村、22个社区,17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612140人,在全区102个旗县区中位居第三,在全区80个旗县中位居第一。距北京380公里、锦州港230公里、秦皇岛港300公里,叶赤铁路、赤峰至凌源一级公路、国道306线和省道207线从县内穿过,是内蒙古出海最近的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宁城县在经济领域划分中,既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范畴,又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同时享受“东”“西”两大国家支持发展政策。在主体功能区划中,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

名称:宁城县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

地理坐标: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总人口:61.2万人

下辖地区:辖13镇、2乡、3个街道

气候: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号:0476

邮编:024200

车牌代码:蒙D

1、地理位置


宁城县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地处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两县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素称"三省通衢"。县城天义至北京380公里、承德180公里、沈阳450公里、锦州港230公里、赤峰玉龙机场100公里,是内蒙古进京出海最近地区。

2、面积人口

宁城县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94公里,南北最宽64公里。共辖13镇、2乡、3个街道,302个行政村、22个社区,17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612140人、217664户,其中农业人口525724人,人口总数在全区102个旗县区中位居第三,在全区80个旗县中位居第一,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公里,有汉、蒙、回等25个民族。

3、历史沿革


宁城县

宁城县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素有“千年古都、山水宁城”之称。夏商以来,先后有鲜卑、契丹、女真等十几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从战国时期起,属右北平郡管辖,西汉将右北平郡治所设于平刚(今县内黑城)。辽代设中京大定府(今县内大明城),作为辽代中、后期国都,成为当时北*治、经济、文化中心。1153年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统北京路。1230年为北京路总管府。1270年改北京为大宁。1393年明太祖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清时属喀喇沁中旗。1933年始建宁城县。

现存辽中京遗址和清代*寺等历史文化古迹,被誉为“千年古都、辽文化发祥地”。发现一亿五千万年前古生物化石20余门类,被誉为“远古生命乐园、中国化石宝库”。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原始次生林32万亩,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等地质景观,被誉为“神奇黑里河、塞外九寨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绿化模范县。热水温泉出口水温104度,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天然最热温泉,皇家养生胜地”。

4、自然资源


宁城县

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属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为三座店乡龙潭梁翠云峰,海拔1890.9米,最低处为五化镇的小乌兰哈达沟,海拔429米。七老图山屏峙西侧,努鲁尔虎山由西南向东北逶迤延伸,老哈河、坤都伦河由西南流向东北。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广阔,沿河平川狭长,构成了“五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特征。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达到2800-2900小时,年均积温2100-3200℃,平均气温2.8-7.5℃,无霜期110-150天。年均降水量430-500毫米,高于全市其他旗县区。

共有耕地1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3.4万亩。有林面积303.5万亩,森林覆盖率47%,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全区27个百分点。林木蓄积总量614.6万立方米,总产值3.3亿元。动物31目108科33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植物138科465属953种,药用植物130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5万亩,森林面积32万亩,是内蒙古保存最好的原始次生林和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河流流域面积386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4.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94亿立方米,地下水1.97亿立方米,重复量0.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7亿立方米,地下水1.4亿立方米,重复量0.05亿立方米。热水温泉核心出水区0.5平方公里,日动采量6000吨,出口温度104℃,被称为中国北方最热天然温泉。宁城县地处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发现金、银、铜、铁、钼、煤、膨润土、高岭土、珍珠岩等矿产资源34种,开发利用16种,矿床、矿点(矿化点)214处,设置探矿权46个、采矿权117个。古生物化石遗迹核心区10处17.65平方公里,分布4个镇乡,被誉为世界化石宝库。

5、旅游景点

辽中京遗址


宁城县

辽中京是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7.5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塔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管辖范围306国道旁。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辽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


宁城县

*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有松、柏、枫、椴、柞、桦等几十个树种;有山葡萄、蕨菜、蘑菇、黄花、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菜野果。每当春夏之季,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此处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今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仍留有清乾隆帝的御笔题词。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上一篇:献县

下一篇: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