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东经118°35′~119°06′,北纬35°19′~36°02′,隶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日照市。东临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县,西界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南北最大长距75.6公里,东西最大宽距37.4公里,总面积1952.42平方公里,总人口110.16万人。莒地历史悠久,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中文名称:莒县
外文名称:JuCounty
别名:莒州
行政区类别:县
方言:北方官话
人口:113.3万(2012年)
面积:1952平方千米
电话区号:0633
*驻地:城阳街道
火车站:莒县站
机场:日照机场
车牌代码:鲁L
气候条件: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浮来山风景区、莒州博物馆、沭河湿地公园、蟠龙山
1、历史沿革
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
莒县
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相当于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奔莒避乱,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此即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公元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琊入海。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都临淄,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乐毅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后燕军为田单火牛阵所破,襄王守莒而终于复国。
莒县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汉时期,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12月,置城阳郡。公元前179年(文帝二年)置城阳国,都莒。东汉末年称莒县,治在莒城,属徐州部琅琊国。三国为魏地,属青州部城阳郡。晋先后属城阳郡、东莞郡,郡治莒县。南北朝时先后属青州东莞郡、莒州义塘郡。隋属琅琊郡。唐、五代初属河南道莒州,后属河南道密州。宋属密州。金元属莒州,州治莒县。明省县入州,属青州府。清称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隶州,后为散州,先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后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
1913年改州为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裁道后直属省。
1940~1945年,变动频繁,先后分设莒南、莒北、莒中、莒沂边、莒临边、莒诸边、沂东等县。
1945年7月莒中县改称莒县,驻莒城,隶属山东省滨海专区。
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
1992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莒县由临沂地区划归日照市管辖。
2、行政区划
莒县辖17个镇、4个乡。
镇:城阳街道、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棋山镇、洛河镇。
乡:寨里河乡、果庄乡、桑园乡、库山乡。
3、位置境域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东经118°35′~119°06′,北纬35°19′~36°02′,隶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日照市。东临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县,西界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南北最大长距75.6公里,东西最大宽距37.4公里,总面积1952.42平方公里。
莒县
4、地理环境
地形
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丘陵、平原、洼地交接。沭河北入南出,纵贯全境。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占总面积的13.25%;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西部和南部,占总面积的61.35%;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两侧的狭长地带,占总面积的23.1%;低平洼地大都分布在莒城周围的几个乡镇,占总面积的2.3%。
山脉
均为泰沂山脉系。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450余座,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南有凤凰山、老营顶、高墩子、先行垛、玉皇顶、马亓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马亓山海拔662.2米,是莒县最高峰;东有屋楼崮、桥子山、梁甫山、矬山、院山,东北有歪头山、没头山、宝珠山,海拔均在470米以上;北有五山、金华山、碁山,海拔均在400米以上;西有洛山、浮来山,海拔均近300米。
河流
属沭河、潍河水系,主要有沭河、潍河、绣珍河、茅埠河、袁公河、洛河等26条。沭河经沂水县境流入莒县天宝乡,蜿蜒南流,至夏庄镇东南出境,境内段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2平方公里,丰水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枯水年为0.6立方米/秒。潍河于东莞镇后石崮后村流入莒境,曲折南流到库山乡库山村南与其南源石河水汇合后,东南流入五莲县境,境内段长18公里,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
气候
莒县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莒县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2天。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莒县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达38种,铁、铜等金属和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粘土等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
水资源
莒县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条,有青峰岭等大中小型水库226座,水资源充足。
土壤资源
共有5大土类、12个亚类、13个土属、93个土种。棕壤主要分布在沭河以东及城南各乡镇,占可利用面积的58%。褐土主要分布在东莞、库山、长岭、小店、浮来山等乡镇的丘陵地区,占可利用面积的21.9%。潮土分布于低洼平地,适种作物广,是各种土壤中最好的一个土类,占可利用面积的15.3%。水稻土多分布在县城周围乡镇的部分倾斜平原交接洼地,宜种植水稻,占可利用面积的3%。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石灰丘陵东侧低洼狭长地带,占可利用面积的1.8%。
植物资源
植被面积1540.6平方公里,覆盖率78.9%。其中自然植被面积322.13平方公里,覆盖率16.5%;人工植被面积1218.47平方公里,覆盖率62.4%。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58.8万亩,其中防护林16.7万亩,经济林24.4万亩,用材林1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8%。
6、经济
2006~2010年期间,莒县生产总值193.32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84亿元和4.53亿元,与“十五”相比分别增长了2.24倍和1.75倍;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街道)达到9个、增加8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0亿元,净增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60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99元,分别增加2820元和13451元。莒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2亿元,年均增长19.5%。三次产业比例由31:33:36发展到19:44:37。
莒县
“十一五”期间,莒县用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力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县域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高幅增长的良好势头。与“十五”末相比,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93.32亿元,实现了翻番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84亿元和4.53亿元,分别增长了2.24倍和1.75倍;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街道)达到9个、增加8个,镇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现金收入快速增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0亿元,净增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60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99元,分别增加2820元和13451元。城乡购买力明显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2亿元,年均增长19.5%。三次产业比例由31:33:36发展到19:44:37,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7、灿烂文化
莒地为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莒文化。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质牛角型号角,即证明莒部落已有严明的纪律和统一的号令,已成为强盛的部落方国。境内发掘出土的国内罕见的酿酒器具和大口陶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标志着莒部落已开始步入人类文明,同时也证明当时莒人文明层次之高。这些图象文字,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汉字的祖型,它将中国的汉字起源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沉淀的莒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
莒县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署,2005年名列“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亓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8、社会事业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
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成功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投资1.6亿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30万平方米,投资3800万元建成启用了县第五实验小学;深化办学*改革,全面恢复了县一、二、四中公办性质;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和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高标准新建或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20处,县职教中心创建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立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连续四年招考828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面划归县级管理;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20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6.3%;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和管理,投资6372万元完成了21处乡镇卫生院和454处村级卫生室建设改造任务,连续五年公开招聘508名医务人员充实到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管和公共卫生监督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67万人,安置再就业1.38万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6480万元。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3元,农村五保老人集*养率达到70%。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五年积累各项社保基金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积极实施廉租房货币补贴政策,为116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补贴200万元。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等惠民工程,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25户,自2010年起为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残疾*益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高度重视莒文化研究开发,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莒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莒文化高层论坛,参与打造的大型历史剧《毋忘在莒》成功晋京演出并获多项大奖,莒文化系列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名录,《莒县过门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莒文化知名度明显提升。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农村文化大院;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莒州博物馆建成开放,累计接待参观人员20余万人次。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全面反映道德模范人物风采的长篇报告文学《大义之莒》出版发行。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送戏进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莒县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帐档牌榜查”管理模式,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形势持续稳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成立救援队伍,健全管理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抓基层工作机制,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设立环保*办事处和乡镇环保机构,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切实做好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正式启动人防行政审批业务,行政事务管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人事编制和统计、审计、防震减灾、气象预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9、交通
莒县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东临日照港,206国道,225、335、336省道交汇莒城,连接京沪高速、同三高速的日东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贯穿境内。
莒县火车站
截止到2013年,莒县共累计建成高速公路45.97公里(其中,日东高速37.47公里,青临高速8.5公里)。累计改造农村公路2703.8公里,建设大中桥158座,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至2012年底,莒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777.95公里。其中县道346.45公里,乡道247.59公里,村道为2183.91公里。截止到2013年,莒县共建有客运站20处,其中县城2处(二级、三级站各1处),乡镇客运站18处;莒县共有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站1个,五级站16个。
10、旅游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
浮来山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被评为2005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景区内的定林寺,是刘勰故居。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
莒县博物馆:位于莒县县城青年路南端。始建于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分为“莒国文物基本陈列”、“莒县流散文物珍品专题展览”两大系列,1989年对外开放,与青州、滕州并称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齐长城:齐长城莒县段位于东莞镇东莞村北4公里的光光山至长城岭上,长8公里、宽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筑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从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从沂水县垛庄东南沿莒沂边界呈东西走向入莒。两段在杨廷官庄会合,呈西北东南走向入诸城。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长城
其他景区:城阳王刘章墓、陵阳河遗址、横山抗日根据地、马鬐山风景区、屋楼崮。
11、地方名人
刘勰(约467~539)字彦和,南北朝东莞莒人。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心雕龙》的作者。
邹惟新(约1287~?)字仲德,城阳镇邹家庄子人。元皇庆二年(1313年)考取乡贡进士。任沂水、日照等县儒学教谕,任松州学正、承事郎潍州同知、亚中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
王尽美(1898一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宋平,莒县招贤镇大罗庄人。1917年生,1934年后,在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学习。1936年参加工作,1937年12月加人中国*。1989年6月在*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政治局常委。1990年11月至1998年12月,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王玉璞(1890~1941)原名王楷,字玉璞,小店镇前山头渊人。1937年秋加入中国*。1939年秋成立自卫常备队,任大队长。1940年3月奉命整编为八路军山纵九支队一大队,任大队长。9月又编为山纵二旅六团三营,任营长。
马骅(1913~1958)原名凤祥,字鸣岐,小店镇吕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历任营长、旅参谋长、县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军内工作,1940年4月率*莒县许树声混成旅一个营起义,成立八路军莒县独立营。
吕鸿宾(1911.11~1990.6),莒县阎庄镇爱国村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