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
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东与闸北区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它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物贸中心”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高铁路线会合于大型枢纽上海西站。区机关大院南北紧靠沪宁高速公路,西南距虹桥机场8.4公里,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区域面积54.83平方公里。普陀区商业繁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文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苏州河蜿蜒流经该区,岸线长达21公里,为上海各区之首。
中文名称:上海市普陀区
外文名称:Putuo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市
下辖地区:8个街道,2个镇
*驻地:真如镇街道大渡河路1668号
电话区号:021
邮政区码:200333
地理位置: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
面:积:54.83平方公里
1、区域概况
普陀区地图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是上海市区的西大堂,聚焦“一河五区”的发展空间布局,将建设成为上海西部商贸科技区。普陀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东与闸北区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沪宁、沪杭两条高铁路线和多条轨交会合于大型枢纽上海西站。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普陀区商业繁华,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优质,现拥有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真如城市副中心、中环市级商圈正在建设中。母亲河苏州河蜿蜒流经该区,岸线长达21公里,为上海中心城区之首。区常住人口约113万人。普陀区地处上海市西北部,与静安、长宁、闸北、嘉定、宝山等区接壤,区域面积55.47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
2014年,设立万里街道,长征镇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撤销真如镇,设立真如镇街道。调整后,全区辖8个街道、2个镇: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万里街道、真如镇街道、长征镇、桃浦镇。
3、历史沿革
普陀区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早在唐代以前区域部分地区就已成陆。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上海县,现区南境属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宝山县,现区北境属之。直至19世纪末,区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渎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线为界,南北分属上海县高昌乡、法华乡及宝山县真如乡、彭浦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列强通商口岸。嗣后列强强占租界,且多次扩大区域,至1899年,区境苏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区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上海市区的一部分。
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后,今区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区分属闸北、彭浦、真如、蒲淞、法华等区。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划分政区,并在上海设立31个警区,苏州河以南之地被划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基本按旧时警区地段设区,苏州河以南之地域为第十三区。
1947年1月改称普陀区,区公所设在安远路玉佛禅寺内。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区接管委员会。
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
1956年后又陆续划入真如、大场、西郊、宝山等区县部分地域。
1984年与1992年分别划入嘉定县的真如镇和长征、桃浦2个乡,至此普陀区的区境面积为55.47平方公里。
1959年正式定名为街道办事处,年内,区行政区划为7个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东新村、沙洪浜、胶州路、曹杨新村街道。
1963年5月区辖属街道调整为8个,建立中山北路街道。1964年区辖街道调整为9个,建立朱家湾街道。
1982年2月,从宜川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甘泉新村街道,从曹杨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时,区辖街道调整为11个。
1984年11月,嘉定县的真如镇划入区境,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1个镇。
1987年7月,由于境域扩大,建立沪太新村街道。同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3个街道1个镇。
1991年9月,撤销普陀路、胶州路街道,建立长寿路街道;撤销甘泉新村、沪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销朱家湾、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
1992年7月,嘉定县的长征、桃浦2个乡划入区内,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2个乡。
1993年3月,东新村街道更名为东新路街道。是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销长征、桃浦2个乡,建立长征镇和桃浦镇。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3个镇。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同年3月,新建白丽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2个街道3个镇。
1997年7月,撤销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3个镇。
2000年5月,区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撤销曹安路、白玉路、东新路、真光路、白丽路等5个街道。在撤并调整过程中,各街道、镇行政区划也相应调整,调整后的区划为6个街道3个镇,即长寿路、宜川路、甘泉路、石泉路、长风新村、曹杨新村街道,真如、桃浦、长征镇。
2011年末,普陀区面积55.47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6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3.11万户88.11万人,辖6个街道、3个镇,239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
4、气候特点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5.5℃,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5、经济发展
普陀区
普陀区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内省区市相关地区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普陀区共与全国40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区,辖区内驻有兄弟省区市各级各类办事机构120家,其中省级办事处16家。全区每年吸纳1500户左右的各地企业来区投资,注册资金约50亿元左右。区*还支持和鼓励在区企业到外省市投资、发展,目前共有数十家企业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办企业,投资额累计达到200亿元左右。
2009年,实现区属增加值200.61亿元,同比增长9.17%;实现区属工业销售产值193.71亿元,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4.59亿元;全年市场交易成交总额1769.0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06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4.26亿元,同比增长8.21%。以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66%。
近年来,普陀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培育发展。中环商圈的人气持续攀升,“金中环”品牌逐渐形成,百联国际购物广场和农工商118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人流如织;长寿商圈依托曹家渡芳汇广场、调频壹广场、亚新广场等商业设施,不断提升能级。楼宇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以长风生态商务区为首的重点地区引进了一批总部型、龙头型、服务型企业,楼宇的税收产出逐步提高,全区“亿元楼”达到4座。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桃浦工业区获批调整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长征工业区获批转型为上海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有序推进,苏州河旅游公司已经正式成立,“一园十馆”等旅游资源加快形成,沿河游艇游船码头陆续建成。上海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的建成和上海跨国采购中心、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功能性项目的建设,为普陀实现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空间。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加快建设天地软件园、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武宁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园区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天地软件园逐步形成了数字视频、动漫游戏设计、3G应用开发等领域的特色,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发展迅猛。设立区级科技创新项目,40家科技企业得到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总税收、总利润、总资产综合指标连续几年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到2009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9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20家
6、道路交通
上海西站
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外围,内、中、外三道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7号线、11号线以及在建的轨道交通13号线,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交通快捷方便。普陀位于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沪宁高速从这里通向江苏等内地省份,204、312两条国道从区内起始,可达长江流域和东北、西北地区。2009年1月,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沪宁城际铁路及上海市轨道交通11、15号线等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的立体“零换乘”,未来每年客流集散量将达一亿人次,成为长三角大都市“三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保证。
7、城市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中环线等市重大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开展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前期工作,部分站点建设已启动。岚皋南块和金迎排水系统建成使用。继续推进区内道路网络建设。认真开展道路排堵保畅工作。市政道路整修(含新铺设路面)63000多平方米,翻修彩道板54550平方米,新增加道路面积4.22万平方米。
住宅建设城区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住宅建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住宅施工面积582.4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39.81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65.96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61.5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11.51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5个,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1974套。
上海市普陀区
努力攻坚。完成居民动迁3518户,拆除旧里和农村老宅基25.6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建民村、九间头等重点改造地块的动迁工作,完成8个基地的动迁扫尾。加快建设和筹集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成和筹集配套商品房面积共32.9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22.3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15.1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治理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全面落实市、区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共绿地41公顷,实施武宁绿地、建民绿地、苏州河沿岸绿地等一批公共大型绿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规范和达标区域创建工作,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加强区域河道综合整治,完成9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桃浦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城区网格化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城区综合执法管理成效明显。拆除违法建筑10.78万平方米。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全区工业锅炉数为56台,窖炉6座,全年耗煤量13.49万吨。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1867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排放废气总量为303582万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1%;烟尘排放量44.58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5.18%。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80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0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7.9%。建成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9座,新建公共厕所2座,完成改建公厕21座,全区生活类垃圾收集率达到70%以上,焚烧区域分类收集率达到100%。环卫设施调整及改造156件、清除暴露垃圾2030吨。
结合本区市容环境现状,年内把“三个创建”工作作为创建市级文明城区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类区域”创建见成效,创建了长征镇、曹杨新村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镇等行政辖区内的市容环境规范区域,总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市容景观道路工程全面推进。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2871米,疏浚土方8600万平方米。
8、历史名人
慧 根
慧根(?―1900)玉佛寺的创建人,首任主持。据庄潞《可成大师传》及叶尔恺《玉佛寺记》记载,慧根原系普陀山僧人,曾单丁行脚,朝礼五台、峨嵋等佛教名山。他经*到达缅甸,请得大小玉佛五尊,迎奉回国。途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其余三尊运回普陀山。留在上海的两尊玉佛,得盛氏檀越等人发起,于清光绪八年(1882),在张华浜建茅蓬供奉,这是玉佛寺的前身。1900年,又在当时的江湾车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这是最早的玉佛寺。寺成不久,慧根上人即圆寂。
本 照
本照(?-?)生卒年不详。玉佛寺第二任住持。据叶氏所撰《玉佛寺记》称,本照法师为慧根上人嗣法弟子,慧根上人圆寂后,即由其继任住持。他继承师志,勉力守成,曾进京请得藏经(即清《龙藏》)一部,藏于寺内。这部藏经至今仍完好无损,供奉在藏经楼。辛亥革命期间,江湾玉佛寺宇被占(一说被毁),佛像被弃置公园内。本照法师曾为此竭力奔走呼号,最后赍志以没。
宏 法
宏法(?-1917)玉佛寺第三任住持。原为浙江天目山昭明院僧人,退院来沪。时值本照法师圆寂,乃由诸上长老推荐继任住持。宏法上人得常州天宁寺冶开及南京香林寺济南等长老之助,多方卫护,遂将玉佛从公园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赁屋为寺。冶开和尚为近代禅宗名宿,曾在本寺结七念佛,建念佛道场。一时海上名流,齐集本寺,玉佛寺由此成为著名道场。1917年宏法上人圆寂。
9、发展思路
普陀区新一轮发展,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牢牢把握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举办世博会的机遇,更加注重强化商贸物流功能,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形象的提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和谐新普陀建设。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上海市普陀区
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科技产业、房地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现代服务业发展要通过载体建设、功能平台建设和大企业引进,努力发展金融业、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商贸业发展要通过商圈建设、业态调整和品质提升,从社区性商业向高层次、广辐射的高档商业转型,从国内商品流通向沟通国内外商贸转型;科技产业发展要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形成行业集聚、促进高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房地产业发展要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服务重点地区开发,继续提高商办楼宇在房地产开发中的比重,搞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从以新房开发为主逐步向房地产服务为主转型。
加快楼宇经济发展
落实“1+30+N”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商办楼宇开发建设,确保国浩长风等楼宇年内竣工和投入使用,全区商办楼宇总量达到340万平方米。落实楼宇经济发展政策,重点加强绿洲中环中心、新长征中环大厦、明珠国际广场等商办楼宇的招商引资和税收落地工作,30幢重点楼宇总税收产出达到12亿元以上,每平方米税收产出再提高300元/平方米。着力打造产出较高、特色较明、形象较好的重点商务区和品牌商办楼宇,使全区“亿元楼”总量达到6幢。
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落实“1+2+N”的园区经济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功能提升。西北综合物流园区要以物流商务、物流信息、物流技术开发等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突出保税物流中心和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两大功能性项目,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服务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新型物流陆港。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长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要进一步完善具体功能规划和产业定位,根据向服务业功能区转型的要求,加强规划调整,按照服务业功能区的标准推进总部办公楼宇项目开发。
加快科技产业发展
以科技园区作为区科技产业的发展基地,通过规划定位和相应产业政策的配套实施,使园区科技产业的集聚度和产出率有较大提高。继续推进同济大学沪西科技园区、化工院科技园的建设;搞好科技大厦、电科大厦等科技楼宇的产业集聚和税收落地工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认定企业,支持符合科技产业发展导向的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和公共平台服务,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区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投入3.6亿元。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推进“十大节能工程”,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5项企业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节能。加强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工作。重点推进建筑节能,推广节能性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应用。大力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加强废水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大气污染治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提高废弃物收集、利用水平,鼓励企业参与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发展循环经济。
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建设
普陀区
长风生态商务区从以项目建设为主逐步转为以招商运营为主,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条件,优化长风生态商务区综合投资环境。重点推进跨国采购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凸显长风生态商务区城市地标的功能。中环商务区加大整体包装宣传力度,着力改善周边与内部的交通条件和商务环境,建好梅川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商业品质与辐射能级。真如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推动长江实业项目和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确保地下南北通道、南广场、桃浦东路-真南路下立交等项目顺利进行。长寿地区的商务商业品质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完善功能布局,聚焦楼宇经济,提升商业品位,促进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商业繁华,商务便利的核心区域。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公建配套和重点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中教育办出特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深化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区妇婴保健院在长风生态园区的整体建设,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区图书馆新馆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资源整合,继续推进区文化馆退租还文,启动百位作家创作历程访谈资料库建设。
关注民生福利,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努力促进劳动就业。继续实施就业统计、分析、专报制度,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巩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劳动者市场化择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安置工作,继续保持本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切实搞好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救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完善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机制,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