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
江阴市简称澄,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拥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28年建县史;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忠义之邦”之称。
名称:江阴
别名:暨阳、澄江、澄、芙蓉城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驻地:澄江街道澄江中路9号
电话区号:0510
邮政区码:214400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部
面积:987.53平方公里
方言:吴语—江阴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江阴站,江阴北站
车牌代码:苏B
市花/市树:芙蓉花/香樟树
港口/码头:江阴港/苏南国际码头
行政代码:320281
1、建置沿革
江阴市
2、地理位置
江阴市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交通便捷,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
3、区域面积
江阴市总面积986.97平方千米,陆地面积811.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8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千米。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55.1平方千米。
4、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2013年,全市有10个镇、5个街道,243个行政村,94个社区(其中36个村居合一)。市*设在澄江中路9号。
人口
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163万人,户籍人口121.7万人,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人均预期寿命81.37岁。
5、气候概况
江阴市
一、寒潮:全年共5次寒潮,分别出现于2月18日、3月19日、4月5日、11月24日和11月27日。
二、暴雪:2月18日夜里至19日早晨出现雨夹雪转暴雪的天气过程,其中雨雪量18.7毫米,19日08时积雪深度达到12厘米。此次暴雪造成全市800多公顷林木、333.3多公顷蔬菜大棚和27000多平方米养殖棚舍受灾,经济损失约4900万元。
三、暴雨:全年共有3次暴雨,分别是6月7日73.0毫米、10月7日53.5毫米和10月8日71.0毫米。
四、高温: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7月和8月全市出现非常明显的持续高温天气,其中,7月23日—8月18日连续27天高温,7月26日最高气温39.6℃,突破历史记录,8月6日最高气温达到41.3℃,再次突破历史记录,8月6—10日连续5天最高气温超过40℃,持续的高温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6、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江阴市
沿江开发
2013年,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28.86亿元,增长7.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亿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18亿元,增长33%,其中工业投入70.09亿元、服务业投入59.08亿元,分别增长30.9%、35.7%;到位注册外资2.61亿美元。临港经济开发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全年完成工商开票销售3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6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89.88亿元,增长23.4%;完成协议注册外资5.98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4.25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89.27亿元,增长5.9%;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67.93亿美元。靖江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增长2.2%;服务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18.76%;协议注册外资8856万美元,增长181.14%;到位注册外资3568万美元,增长13.09%;完成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增长2.5%。
企业上市
2013年,全市新增1只新加坡上市股票“东方集团”。累计拥有35个上市公司,36只股票,其中*上市12个,创业板2个,中小板11个,主板10个。首发融资186亿元,合计融资(包括再融资)294亿元,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农林牧渔业
201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47亿元。粮食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下降2%;油料总产量2085吨,增长3.5%,其中油菜籽总产量1881吨,增长2%;茶叶总产量10吨,下降14.5%;水果总产量7.3万吨,增长4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1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102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5万公顷;水果种植面积3100公顷。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4.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2.8万吨,禽蛋总产量1万吨。奶牛存栏0.6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全年农业机械作业总面积13.53万公顷,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1.87%。
工业
2013年,全市全年工业用电量21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全市工业总产值6615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140.8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产值1771.8亿元,增长5.4%;重工业实现产值4369亿元,增长1.4%。全市新兴产业总产值2144.7亿元,增长12%。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设计产业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42.7%、18.5%和1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8.7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512.7亿元,增长3.2%;利润336.7亿元,增长0.5%。全市百强企业中,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西城三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华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4个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10个企业超50亿元,5个企业超30亿元,14个企业超20亿元,19个企业超10亿元。有55个工业百强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30亿元1个,超10亿元的12个。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211.8亿元,实现利税412.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71%和80.4%。
建筑业
2013年,全市建筑业完成营业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8.7%。全年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1项,省“紫金杯”优质工程奖2项,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10项,无锡市工程质量小组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有2个企业获“无锡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称号,2个企业获“无锡市装饰优秀企业”称号。
水利建设
2013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1.95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442万立方米,疏浚整治河道22条45千米,新建加固圩堤10.91千米、护岸12.7千米,新建、改建灌排泵站88座,桥梁63座,涵闸8座,建设防渗沟渠47.77千米,小型配套建筑物4116座。
房地产业
2013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商品房施工面积1315.7万平方米,增长19.9%,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411万平方米,增长1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3.8万平方米,增长61.7%。商品房销售面积185.5万平方米,增长24.7%,其中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56.5万平方米,增长51.2%,住宅45.5万平方米,增长83.6%;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28.9万平方米,增长15.8%,住宅111.8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成交总额130.3亿元,增长18.5%;其中住宅销售额105.3亿元,增长27.3%。
金融业
2013年,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7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6.49亿元,增长10.1%。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157.16亿元,增长5.18%。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28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中长期贷款618.8亿元,比年初增加67.9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84亿元,增长11.39%。其中财产险收入15.68亿元,增长12.02%;人寿险收入28.16亿元,增长13.2%。保险业务支出19.2亿元,增长8.5%。保险赔款支出9.7亿元,增长18.9%。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21.8万户,增长0.8%。证券机构交易金额2165.7亿元,增长65.8%。
国内贸易
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零售额415亿元,增长13.6%;乡村零售额162.9亿元,增长10.9%;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44.6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3.3亿元,增长3.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9%,中医药品类增长16.6%,汽车类增长13.9%。
邮电通信业
201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发送函件1931万件,下降34.5%。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09.2万户,比上年增加32.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9.5万户,比上年增加3.4万户。
交通运输业
2013年,全市完成客运量11813万人次;完成货运量4788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3506万吨,增长2%。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42.1万辆,增长3.4%。其中汽车29万辆,增长16%。私人汽车快速发展,年末达23.6万辆,比上年增加3.7万辆,增长18.6%。
民营经济
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586.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私营企业1294.7亿元,增长6.4%;个体工商户28.7亿元,增长11.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75.4亿元,增长9.8%,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上缴税金167.2亿元,增长2.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794.8亿元,增长28.7%。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投资1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投资462.5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473.3亿元,增长22.2%。按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86.6亿元,增长6.3%,三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投资77.4亿元,下降22.7%,其他经济投资784.8亿元,增长26.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33项,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9.4%;新增固定资产75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9%。
外向型经济
201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增幅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8.3亿美元,增长3%;进口91.7亿美元,增长4.7%,增幅位列江苏进出口总额县级市之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服装出口基地)、江苏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江阴合成、合金新材料出口基地)在2013年度全省出口基地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0项,完成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2亿美元,增长5.2%;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1亿美元,增长4.6%,首次突破8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2.4亿美元,增长23.9%,先进制造业到位注册外资3.9亿美元,增长34.1%。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外资重大项目13项。全年服务外包完成业务合同金额10.1亿美元,增长41.3%;完成业务执行金额8.4亿美元,增长40.6%;完成离岸业务合同金额6.2亿美元,增长60.8%;离岸业务执行金额5.2亿美元,增长63.2%。全年新批*投资项目24项,中方协议投资额首次突破4亿美元,达到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居江苏省县级市前列,增长34%。
旅游
2013年,全市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4%;接待国内游客1375.8万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200.6亿元,增长12.7%。全市拥有A级景区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国家2A级景区4个,农业旅游点34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达14个,其中五星级宾馆2个,四星级宾馆5个。全市拥有旅行社38个,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个。
7、交通概况
江阴是长江下游集公路、铁路、水运于一体,江、河、湖、海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以江阴为圆心、半径160公里范围内有六个飞机场,其中南京、上海可直飞*。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大手笔发展交通事业,形成了干支线连通、内外沟通、城乡贯通、主要干道“六横八纵”的格局。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径钢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沟通同三(黑龙江同江一海南三亚)和京沪两大国道主干线的过江“咽喉”。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的锡澄高速公路穿越江阴境内。新长(江苏新沂一浙江长兴)铁路取道江阴,连结陇海、渐赣两大铁路大动脉。江阴境内的锡澄运河沟通长江、太湖。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江阴港可以直通海外。江阴地处江尾海头,境内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被专家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
8、社会事业
科技
江阴市
教育
2013年,全市年末拥有各类学校教职员工数16774人,其中专任教师14206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67198人,其中小学89917人,普通中学55131人,职业学校11792人,大中专10209人,特殊教育14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9109人。90%以上的幼儿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5%,全市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就读新生达到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95.7%。进一步优化布局规划和提升办学条件,编制完成《江阴市域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3—2030)》。
文化
2013年,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7928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705平方米,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达100%,市、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免费开放”覆盖率达80%。佘城遗址等6个省级文保单位升级为*文保单位。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调查538个单位,25个单位申报可移动文物11596件。二胡技艺申报*非遗项目,致和堂膏滋药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江苏江阴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称号,江阴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阴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
卫生
2013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三级乙等医院2个,开放床位7402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852人。全市基本形成以市三级医院为龙头、片区二级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580元,参合群众59万人,参合率100%,近155.9余万人次得到结报补偿,受益面100%。
体育
2013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67平方米。“10分钟健身圈”城乡覆盖率全面完成,获省级免检。全市单项体育协会增至25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84人。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江阴籍运动员获8金1银3铜,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全年还举办’2013中华龙舟大赛(江阴·月城站)等10项*以上赛事。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彩票年销售超5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县级市领先。
社会保障
2013年,全市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6.16万人,净增2.65万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征缴实行“五险合一”,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2.48万人、64.39万人、41.09万人、41.08万人、38.34万人;完成居保转接城保1.7万人,全市居民养老保险领取人数达22.6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标准分别提高至180元/月、400元/月;完成10.7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人均月增资211元,人均达1651元;全市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196个,覆盖率100%;率先在全省建立以31个医院为平台的市外就医结报点;推进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全市医保报销率超81%,报销率在省内领先。全市各类福利机构拥有床位8639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391人,其中市区3833人;全年发放低保金5022万元,其中城镇低保1553.5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8297人次,支付救助金4448.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923人次,发放救助金200万元。全市重点优抚对象5869人。全年慈善组织募集善款(含冠名基金)9308万元。
9、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江阴市
公用事业
2013年,全市拥有35千伏至110千伏变电所75座,主变容量585.45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供电量和售电量分别达239.47亿千瓦时、214.37亿千瓦时和206.73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4.32%、4.49%和4.52%。新建燃气管网130千米,完成3万户天然气居民用户入户工作,全市气化率38%,建成区天然气主管网覆盖率100%,气化率88%。全年供气5.8亿立方米。启动建设城区18千米热网整合工程。全年处理生活污水13500万吨,支付污水处理费7900万元和污泥费790万元;城区和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96.4%和85.84%。新增照明管理道路27千米、光源1673个。全市市政道路长度419.6千米,市政排水管道密度4.8千米每平方千米。全市供水量24280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
环境保护与治理
201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5.5%(新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达到100%,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排放强度分别下降到0.47千克/万元、1.61千克/万元、0.04千克/万元、2.89千克/万元。
造林绿化
2013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495.4公顷,绿地面积2246.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12.6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2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完成京沪高铁沿线鹤山、秦望山采矿宕口整治复绿。全年完成绿化成片造林总面积620.07公顷,其中生态林417.69公顷,经济林202.38公顷。
10、荣誉奖章
1978—2012年,江阴市先后获得全国性荣誉146项。2013年,江阴全市上下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年,江阴市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十一连冠”、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六连冠”,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2011年度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市(县)、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等,成功创建*体育产业基地,并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奖项,共计获得9项全国性荣誉。至年末累计获得全国性荣誉155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