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区
云龙区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徐州市城区的东南部。辖区有彭城广场、淮海广场两大商业圈和淮海食品城、三环东路市场带两大物流中心,金融机构集中,各种特色专业街纵横交错。旅游文化资源丰厚,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云龙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尤以汇集徐州两汉文化的精髓而闻名于世。
名称:云龙区
外文:Yunlo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江苏省徐州市
下辖地区:18个街道
*驻地:徐州市和平路66号
电话区号:0516
邮政区码:221000
地理位置:徐州市南部,云龙湖东部
面积:118平方公里
方言:徐州方言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候
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火车站:徐州站、徐州东站
车牌代码:苏C
行政代码:320303
1、概况
徐州市云龙区近年来先后荣获“江苏省社区建设示范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区”、“江苏省双拥模范区”等光荣称。云龙区商贸优势突出。辖区有彭城广场、淮海广场两大商业圈和淮海食品城、三环东路市场带两大物流中心,金融机构集中,各种特色专业街纵横交错。拥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50多个,经营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年成交额达百亿元。辖区内还有被誉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的徐州名片──户部山,集旅游文化、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全面建成并招商启动,已初具规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区内工业特色明显,以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为方向,形成了以宗申摩托、盛宝集团、娃哈哈、金正筑路机械等企业为代表电器材料、机械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旅游文化资源丰厚,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云龙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尤以汇集徐州两汉文化的精髓而闻名于世。有“汉代三绝”中的“两绝”:西汉彩绘兵马俑、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狮子山楚王陵。还有云龙山、项羽戏马台、北魏大石佛、放鹤亭、乾隆行宫、李可染故居、户部山古民居等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区特色。
2、自然地理
徐州市云龙区
云龙区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东经117.22度、北纬34.25度。境内存在少数丘岗,区内最高峰在云龙山,海拔142米。云龙区境内故黄河、奎河、三八河、房亭河纵横交错,有大龙湖和六堡两个较大水库。
云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3、历史沿革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云龙区始建于1938年,时称徐州市第三区。
*成立后,1952年徐州市第三区更名为云龙区。
1968年云龙区改称红卫区。1975年复称云龙区。
4、行政区划
徐州市云龙区
云龙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彭城、子房、黄山、骆驼山、大郭庄、翠屏山、大龙湖和潘塘8个街道办事处,54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0万。
2000年4月2日,徐州市人民*批准撤销云龙区狮子山乡设立街道办事处:(1)撤销狮子山乡,将狮子山乡原辖的店子村整建制设立新店子街道办事处,另将原黄山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坝山居委会划给新店子街道办事处。(2)将狮子山乡原辖的乔家湖村、长山村、土山寺村3个村委会整建制设立翠屏山街道办事处。(3)将狮子山乡原辖的上河头村、下河头村、李庄村3个村委会整建制设立大郭庄街道办事处。2004年,根据《江苏省*关于同意徐州市泉山区潘塘街道办事处划归云龙区管辖的批复》(苏政复55号)精神,徐州市*同意将泉山区潘塘街道办事处(实际由徐州市城南开发区管理)划归云龙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云龙区行政区域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8.4万人,辖12个街道办事处。
2005年1月,徐州市*批准对云龙区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整:(1)将彭城、新生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彭城街道办事处。(2)将子房、铜山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子房街道办事处。(3)将黄山、新店子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黄山街道办事处。(4)将原食品城的区域范围划入大郭庄街道办事处。(5)青年、天桥、骆驼山、翠屏山、潘塘街道办事处的名称和区域范围不变。
2006年4月,根据上级文件,云龙区将青年街道办事处与彭城街道办事处合并,合并后称彭城街道办事处;将天桥街道办事处与子房街道办事处合并,合并后称子房街道办事处。
2008年3月,根据《市*关于同意调整云龙区街道办事处建制的批复》(徐政复〔2007〕27号),云龙区对原潘塘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将原潘塘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出,设立大龙湖街道办事处。2、调整后的潘塘街道办事处辖5个行政村。
5、综合实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云龙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徐州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以“三重一大”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三大战略,十一年中第十次荣获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4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32亿元,增长4.3%,增幅、增量位居主城区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5.7亿元,分别增长20%、14%;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470万美元;实现自营出口1.8亿美元,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6、现代服务业
徐州市云龙区
云龙区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先导区的目标,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张和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的“双轮驱动”战略,以老城中心、新城中心为“双核”,以和平路生态产业轴和三环东路物流产业轴为“双轴”,以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师大片区、汉之源片区、庆丰片区、城南片区、翠屏山片区为六大发展区域,重点打造以“双核双轴六片区”为框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围绕“现代商务、现代商贸、科技创意、旅游休闲,现代物流”五大产业集聚,重点建设*国际广场、世贸广场、绿地城市广场、绿地商务城、吉田商务广场、以宣武商贸城为中心的建国路市场群、大学生创业园、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云龙山佛教文化景区、老东门时尚街区、中华老字号街区、户部山民俗街区、回龙窝历史街区、汉文化景区、新城总部物流园、淮海综合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美国沃尔玛、*大润发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中介代理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3年,服务业GDP占比达84.6%,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城区前十强,被省*确定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7、城市建管
云龙区处在徐州特大城市向东、向东南两个发展主轴上,随着徐州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徐州新城的全面繁荣,城区东部的广阔空间已经成为徐州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徐州标志区的目标,云龙区全面构建以新城、老城为“双核”,以和平路、三环东路及世纪大道为“双轴”的“双核双轴”城市空间框架。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徐州新城,以优越的区位产业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理想的综合投资成本,吸引了一批商业巨擎相继入驻,香港恒基、香港世茂、上海绿地、中国铁建、上海建工、江苏中茵、江苏国信、*吉田等一批城市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已率先抢滩,成为引领城市向东南发展的先行者。全长6.5公里的和平路东延暨和平大桥工程,集交通、景观、经济和旅游文化功能于一体,成为连接新老城区和高铁生态商务区的黄金走廊,沿线万余亩土地的综合开发,将建成东部区域发展新中心。倡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精心实施老徐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不断提升老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打造最洁净城区、最规范城区和最靓丽城区。
8、社会事业
徐州市云龙区
深入推进教育“四区同创”,全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潘塘中学、绿地商务城小学、云龙培智学校投入使用,完成校安加固1.9万平方米,14所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我区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单位。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新改建惠民、翠屏等公办幼儿园7所,全区省优质园率达75%以上,我区被命名为省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精心打造“云龙大讲坛”、“舞动汉风”等系列活动,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尚,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持续深化医改工作,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全年销售基本药物1778万元,为群众减少药品费用支出538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投入1200万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黄山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拓展区域医疗合作,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徐医附院等三甲医院建立新型运营模式。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基本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第五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双拥共建和国防教育,争创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此外,人防、民族宗教、爱卫、档案、对台、侨务、机关事务、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9、民生保障
始终坚持民生为先,九大类4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2013年组织各类就业创业培训3400余人次,新增就业2.85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88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积极融洽劳动关系,创新纠纷调处机制,化解各类劳动纠纷234起。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养老保险参保净增4800人,居民医保参保累计缴费15.8万人;严格执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标准,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900万元。全面落实低保自然增长机制,低保标准由每月440元提高至510元,发放低保金560万元。加大扶贫助困、养老助残力度,发放救助金2265万元。和谐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创建市级和谐社区6个,高标准建成社区综合民生服务中心8个,成立全市首家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实现全覆盖,新型社区服务管理*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83万元,修建村级道路4条。大力开展稳价惠民工作,设立全市首家区级价格监测中心,新建平价商店8家。切实抓好特定群体住房保障,建成保障房1224套,辖区815户家庭取得经适房、廉租房和公租房购租资格。
10、文化旅游
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云龙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尤以汇集两汉文化的精髓而闻名于世。汉文化景区是全国最大的汉文化遗址公园之一和国家4A级景区,汇集了“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荣获全国首个“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称号。被誉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的户部山,成为展示徐州城市形象的“城市名片”。辖区内还有项羽戏马台、北魏大石佛、放鹤亭、显红岛、乾隆行宫、李可染故居、户部山古民居等名胜古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云龙山——由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
戏马台——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徐州市博物馆——承担着徐州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
11、美食特产
徐州市云龙区
小孩酥糖——被誉为“群酥之冠”。
蝴蝶馓子——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
徐州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
金丝缠葫芦——有酸甜相兼、金丝缠绕、千丝万缕、妙趣横生,且有消积食、散淤血、止痢抗菌之功效。
五仁油茶——“油茶”之称源于“茶油”,亦称“茶子油”,是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汤点。
梁王鱼——菜色泽金黄,火腿、冬笋、海参三色相映,汤汁浓厚,质地腴美鲜嫩、酥香,寓意吉祥。
12、荣誉展室
序号 |
奖牌(荣誉称号) |
颁发单位 |
1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
*综治委、国家人事部 |
2 |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教育部、民政部 |
3 |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
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4 |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5 |
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
民政部、中国红十字总会 |
6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
科技部 |
7 |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
*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 |
8 |
全国安监系统先进集体 |
安监总局 |
9 |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
教育部 |
10 |
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 |
教育部 |
云龙区荣获省级荣誉一览表
序号 |
奖牌(荣誉称号) |
颁发单位 |
1 |
省党建工作先进区 |
省委 |
2 |
江苏省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
省委、省* |
3 |
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
省政法委 |
4 |
省社会治安安全区 |
省综治办 |
5 |
省双高普九先进区 |
省教育厅 |
6 |
省科普示范区 |
省科技厅 |
7 |
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 |
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厅 |
8 |
省社区建设示范区 |
省民政厅 |
9 |
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
省卫生厅 |
10 |
省双拥模范区 |
省双拥办 |
11 |
省民政工作先进区 |
省民政厅 |
12 |
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
省老龄委 |
13 |
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
省残联 |
14 |
省素质教育先进区 |
省教育厅 |
15 |
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 |
省教育厅 |
16 |
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
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厅 |
17 |
省团建工作先进区 |
团省委 |
18 |
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 |
省综治办 |
19 |
省白内障无障碍区 |
省卫生厅 |
20 |
省教育现代化区 |
省教育厅 |
21 |
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 |
省教育厅 |
22 |
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
省教育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