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襄阳市樊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2-05-26 11:08:44
...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的中心城区。樊城历史悠久,因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侯而得名,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樊城资源优势突出。辖区总面积600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拥有80万人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东面和北面与襄阳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老河口接壤,是鄂、豫、川、陕的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现已形成新华市场、白鹤市场等100多个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从业人员20万之多,年成交额达数百亿。

中文名称:樊城区

外文名称:Fanche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襄阳

下辖地区:屏襄门、米公、清河口等

*驻地:屏襄门街道长虹路23号

电话区号:0710

邮政区码:441000

地理位置:南襄盆地、汉江北岸

面积:566平方公里

人口:80万

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襄阳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米公祠、水星台等

机场:襄阳刘集机场

火车站:襄阳站

车牌代码:鄂F

行政代码:420606

1、基本信息

面积:600平方公里,占襄樊市城区总面积的40%。


樊城区

地理坐标:东径110°-113°、北纬31°-32°。

人口:80万,占城区人口的70%。

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土家族、蒙古族、满族等28个少数民族。

地理: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西两端相距30公里,南北两端相距20公里,边界线长70公里;樊城地貌类型多样。西部是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中部多为岗地平原,海拔一般在85米至140米之间;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米至250米之间。

气候:樊城基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均降水量580-91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778小时,适宜农牧渔各业发展。

全区土地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1%;耕地面积20.5万亩,山林草场20万亩,沙洲滩涂地5万亩,渔业养殖水面1万亩,农业发展资源深厚。

樊城水能资源丰富,汉江流径约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亿立方米,另有水库7座(牛首镇4座,太平店镇3座),水域面积4000多亩。

2、历史沿革

樊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827年因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而得名,历经数次变更。1984年1月经省*批准地市合并后,设立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国务院1995年10月22日批准(国函100号):(1)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2)设立襄樊市襄城区。(3)设立襄樊市樊城区,以原樊东区、樊西区和原郊区的米庄、团山、王寨、柿铺4个乡镇的行政区域为樊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驻长虹路。国务院2001年8月31日批准(国函93号):将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将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现辖2个镇、8个街道,59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89个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樊城区辖10个街道、3个镇。共有70个居委会、96个村委会。:屏襄门街道、米公街道、清河口街道、王寨街道、汉江街道、中原街道、定中门街道、柿铺街道、七里河街道、紫贞街道、太平店镇、牛首镇、团山镇。

3、概况

 樊城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现已成为襄阳的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24.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结构已调整为16.5:32.9: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经济平稳增长,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家,以化纤纺织、机械电气、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樊城农业耕地面积20.5万亩,宜林沙洲和山岗9万多亩。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在15.1~15.9℃,全年无霜期225~250天。水利资源丰富,汉江流径约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亿立方米,另有水库7座(牛首镇4座,太平店镇3座),水域面积4000多亩。农业生产格局主要以粮油、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为主。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区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樊城万亩花卉苗木大世界”的建设,目前开发面积已达3500亩,园区内长6.1公里的景观大道即将完工。  区工业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除纺织服装类企业外,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近两年来,区委、区*坚持以民营化改革为基本取向,大刀阔斧地推进企业改革,采取调整优化股本结构、买断产权、动态股权、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顺利实现了瑞源公司等6家企业公转民,长虹商场等12家企业破产,企业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轻纺优势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区有纺织服装类企业18家,有纱锭8万锭,年产纱11700吨,织机1270台套,年产布2200万米,缝纫设备370台套,年产服装130万件,产品大多出口,这是入世后区工业的优势发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樊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商贸业发展更为强劲,截止目前,辖区商业企业达到825家,各类专业市场达到85家,其中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市场1家(新华市场),过亿元的市场9家,新华服装、再尔电器、白鹤小商品、鄂西北物流中心、中南板材、正在建设中的万亩花卉大世界等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在鄂西北同类市场中均位居前列。200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占全市30%。三产业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近两年来,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猛,专业化、集团化尤为明显,目前有各类专卖店500多家,连锁超市60多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襄阳市30%,三产业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樊城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城区,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特征明显。樊城城乡经济的比重为8:2,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农村经济特色鲜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太平店镇是省、市规划的重点镇、中心镇,是楚天明星乡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王寨办事处(原为王寨乡)曾是全省十强乡镇,经济实力较强。

4、经济概况

樊城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现已成为襄樊的经济中心和商贸中心。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24.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结构已调整为16.5:32.9: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经济平稳增长,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家,以化纤纺织、机械电气、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樊城区

樊城农业耕地面积20.5万亩,宜林沙洲和山岗9万多亩。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在15.1~15.9℃,全年无霜期225~250天。水利资源丰富,汉江流径约50公里,年均入境江水388亿立方米,另有水库7座(牛首镇4座,太平店镇3座),水域面积4000多亩。农业生产格局主要以粮油、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为主。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区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樊城万亩花卉苗木大世界”的建设,目前开发面积已达3500亩,园区内长6.1公里的景观大道即将完工。

区工业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除纺织服装类企业外,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近两年来,区委、区*坚持以民营化改革为基本取向,大刀阔斧地推进企业改革,采取调整优化股本结构、买断产权、动态股权、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顺利实现了瑞源公司等6家企业公转民,长虹商场等12家企业破产,企业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轻纺优势进一步显现。目前,我区有纺织服装类企业18家,有纱锭8万锭,年产纱11700吨,织机1270台套,年产布2200万米,缝纫设备370台套,年产服装130万件,产品大多出口,这是入世后区工业的优势发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樊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商贸业发展更为强劲,截止目前,辖区商业企业达到825家,各类专业市场达到85家,其中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市场1家(新华市场),过亿元的市场9家,新华服装、再尔电器、白鹤小商品、鄂西北物流中心、中南板材、正在建设中的万亩花卉大世界等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在鄂西北同类市场中均位居前列。200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占全市30%。三产业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近两年来,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猛,专业化、集团化尤为明显,目前有各类专卖店500多家,连锁超市60多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襄樊市30%,三产业占全区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樊城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城区,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特征明显。樊城城乡经济的比重为8:2,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农村经济特色鲜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太平店镇是省、市规划的重点镇、中心镇,是楚天明星乡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王寨办事处(原为王寨乡)曾是全省十强乡镇,经济实力较强。

5、主要产业

●纺织化纤


樊城区

纺织工业是樊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樊城是全市乃至全省纺织产业最为密集之地。棉纺织产业做为樊城都市工业区的特色,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产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在经济指标方面:2006年底,辖区注册纺织企业已达120多家,资产总额达55亿元,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利税总额5.8亿元,完成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出口交货值达20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5.2万人,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在产能品牌方面;樊城区纺织产业的主导产品为纺纱、化纤、棉布和服装,其中纺纱产量达10万吨,棉布生产能力达2.5亿米,化纤抽丝能力8万吨,服装2200万件,培育了“金环牌”粘胶长丝、“福龙牌”、“虎头牌”高支高密坯布、经纬牌化纤等一批知名产品。其中,中国著名商标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8个;在装备方面:拥有棉纺纱锭65万枚,另有在建纱锭26万枚,各种型号布机1.7万台。床单和毛巾织机500台,服装专业设备5000多台(套),印染生产线11条,化纤专业设备3000多台(套),浆纱生产线15条,喷气、剑杆织机和化纤专业设备均为90年代生产设备,处同行业先进水平;在用工方面:全行业从业人员约5.2万人,其中高中级以上1.8万人,大专以上6310人,技术管理人员2500人。2007年3月,樊城区被全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

●机械电气

机械电气产业在樊城一直作为创新力强的支柱产业,得到了优先发展。樊城电子电气企业起点高,技术含量高,企业经营理念超前,企业文化突出,市场定位精确,系列产品在全省、特别是东南沿海和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市场占有率较高。

机械电气产业具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一个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和引领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作用大等特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产业规模方面,樊城辖区现有机械电气工业企业102户,在9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不含高新区),其中:市直以上37户,区属65户,总资产15亿元,年产值近13亿元,实现利税1亿多元;在科技含量方面,樊城机械电气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通过紧紧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涌现了万州电气、欧安电气、海华照明、赛克斯电气、海纳公司等一大批实力企业,万州电气年产值已突破亿元。目前,区内机械电气主要产品——电机控制装置系列的技术不断更新,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全市70%以上),不少产品或品种已成为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产品,不少企业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襄樊节能电子电气与控制设备产业基地”中的核心力量。万州电气、欧安公司、海华公司等企业已形成了2个多亿的年生产能力。

●农产品加工

樊城位于汉水中下游,气候条件适宜,水土资源和品种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秀丘绿岗和平原之地,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全区现有农业用地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1万亩,沙洲面积4.9万亩,山林面积4万亩)。材林总面积已达2.7万亩,森林蓄积量75万立方米,每年可砍伐林木5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区通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走精品名牌发展战略,农产品深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已发展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被省、市、区命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13.2亿元,排名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了以妞妞、麦隆为骨干的食品加工业,以赛亚、晶琦为骨干的粮食加工业,以金城、金太信为骨干的板材加工业和以聚龙山、亚杰美为骨干的蔬菜深加工等四大农产品加工骨干产业。

6、四季特征

根据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季、秋季,22℃以上为夏季,春季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季为5月下旬至9月中旬,秋季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冬季为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


樊城区

春季3月中旬中期至5月中旬,长60多天。开春后,气温回升较快。2月气温平均4℃,3月下旬末平均气温超过12℃,4月中旬中期平均气温可达15℃。此时,一般每隔5至7天就会遇到一次冷空气南侵,造成天气冷暖剧烈变化。如1957年4月8日,日平均气温23.7℃,最高气温31.2℃,最低气温18℃;4月9日,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骤降,4月10日平均气温下降到6.5℃,最低气温3.2℃。1998年3月7日至9日、19日至20日、31日至4月1日连续3次强冷空气,强度超过1987年3月同期倒春寒,同时出现两次(3月6日至9日、19日至26日)连阴雨雪天气。4月4日,日平均气温猛升到12℃以上,月平均气温高达18.4℃。春季降水量一般在170~24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2%左右。

夏季5月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110多天。初夏约56天,气温一般在22℃~28℃之间。7月16日至8月上旬为盛夏,平均气温在28℃以上。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末,平均气温在22℃左右。夏季降水量一般在400~5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50%。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樊城地处梅雨带的北缘,降水过程频繁,常有大到暴雨天气。

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入秋后常遇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迅速,日平均气温时有数天在20℃以下,时有最低气温低于15℃。雨量较多,9至10月出现7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一般二年一遇,出现10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一般四、五年一遇。秋季降水量一般在120~14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左右。如遇雨量偏少,易发生伏秋连旱。1992年10月中旬至11月,雨日仅3天,降雨量不足14毫米,秋旱明显。

冬季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严寒时间短。冬季日均气温等于或低于0℃的天数在10至15天,少数年份全季日均气温均在℃以上,人们称之“暖冬”。1991年冬暖、夏涝、秋冬连旱,是有记录以来最典型的一个暖冬年。但是,隆冬气候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1992年,前冬严寒,雨量偏多;后冬偏暖,雨量不足。是年,入冬以后,由于西南气流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低温、雨雪天气,降水量偏多,年平均气温量历史上同期最低值,比历年偏低3.5~4.1℃,极端最低气温为6.8℃,其它均在11℃~13.7℃之间,为历史同期罕见。后冬因东亚沿海宽广的糟区稳定维持,区辖境于西北气流控制,天气一直晴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月下旬平均气温为9.7℃~11.3℃,达到历史上同期最高值。冬季降水量为60~1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14%。

7、基础建设

●交通基础

樊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它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一条汉江、二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是樊城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真实写照。穿境而过的汉江属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襄樊机场和武当山机场位于汉十高速公路附近,分别距市区15公里和65公里,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多个航班;汉(武汉)丹(丹江口)、焦(焦作)柳(柳州)、襄(襄樊)渝(重庆)三条铁路在襄樊交汇,是我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襄北铁路编组站是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樊城是全省高速公路网中心之一,襄(襄樊)十(十堰)、襄(襄樊)荆(荆州)、孝(孝感)襄(襄樊)、樊(襄樊)魏(河南魏集)四条高速公路及316和207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并与京珠和武黄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实现了湖北省内“1—3小时交通圈”。

●配套设施


樊城区

襄樊地处华中电网西北部,电力供应充足,拥有装机240万千瓦的襄樊火力发电厂,已建和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5万千瓦,发电量63亿千瓦小时,形成了以220千伏为枢纽,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10千伏为配网的现代化供电网络;汉江常年保持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可满足任何一个特大城市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区内建有自来水厂三座,日均供水量50万吨;城市天然气输送工程已全面投产供气,区内襄樊热电厂年供热量达120余万吨。

樊城科技资源丰富,辖区内有400多家*、省、市级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高中级人才1.4万人。尤其以汉江机械厂、5713等为代表的三线军工企业,聚集着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60多所(高中3所,初中24所,小学、幼儿园133所),教职工5765人,在校学生10万余人,整体办学能力在全省前列,连续七年中考综合指数名列全市第一,有“学在樊城”之美誉;襄樊是全国重要通讯枢纽,区内电信网络规模和质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国家5条一级干线光缆和4个一级数字微波空中通道交汇于襄樊,GSM网、智能网、无线互联网、信令网、同步网等网络支撑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樊城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大气环境质量稳定,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绿化率达40.83%,绿地率38.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1平方米。通过加大治污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城区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投资魅力城市”等。

上一篇:桃源县

下一篇: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