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
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史官乡,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仓颉庙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白水仓颉庙是中国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1、历史沿革
仓颉庙
2、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传为轩辕黄帝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一时间,“神鬼泣,天谷雨”。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中国文字的创造者。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仓颉庙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1800余年。仓颉庙高垣厚墙,格局完整,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共计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
3、建筑布局
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占地17亩,呈南北长方形状,高墙厚垣环绕四周,建筑布局完整,庙内建筑庄重古朴,整组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西戏楼、钟鼓楼、东西厢房等。
殿宇系元、明、清为主的遗存,戏楼殿厅间有彩绘壁画,虽经久剥落而残迹犹见原作风韵。
仓颉庙前大门口平台之上建有照壁,照壁中部有一小神龛,下部有一道圆形小门洞,与传统照壁截然不同。
仓颉庙的山门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明三门中间大门为神门,只有谷雨庙会或贵客来临时才打开,东边小门是人门,平时敞开,供人进出,西边小门为鬼门,一直紧锁。
紧贴山门建有两座戏楼,这两个戏楼是中国仅存的实物场景——并列式的对台戏实物。传说中的仓颉长着四眉四目,为让仓圣两只眼睛看东戏楼,另两只眼睛看西戏楼,因而戏楼采用东西并列式。当年西北野战军军民联欢会就是在西戏楼上召开。
戏台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四月七日。台基式建筑。硬山顶,琉璃筒瓦覆盖。檐柱四根,将台面分作三间,中柱四根,将进深分作两间。前台称大三间,后称小三间。前檐柱上托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枋上施有一踩单昂斗拱,枋下虎头雀替对出。台中有木屏相隔,两边置上下马门。台面通宽八点九米,深八点六米,台基高出地面一点五四米。前台两侧建有八字音墙,可增强音响共鸣效果。
每年谷雨时节,白水民间都要祭拜仓圣,这里都会搭台唱戏。彼时,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在东西戏楼中间,看两个戏楼上两个剧团同时在演对台戏,而观众只会将赏钱给予演的最精彩的那个剧团,这就是对台戏的来历。
仓颉
前殿是明代建筑。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小耳房(又称廊房),更衬托出了前殿的威武雄壮。在它的南北两面均没有围墙将之封闭,是开放式的建筑结构。在殿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是由草圣之称的近代书法大师于佑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所题——“文化之祖”,这一匾额与桥山黄帝陵的“人文初祖”遥相辉映,相互媲美。
报厅创修于明代。民国、清朝、近代均有翻修。每逢庙会时,凡拜祭仓颉的人,都在此报到。在报厅两侧有两棵柏树,左为青龙柏,右为白虎柏,青龙与白虎俨然如同两尊守护神,尽职尽责地守护着仓颉庙内的财产、安全。
报厅过去是中殿,中殿过去是寝殿,又称后殿。连贯东西的一根粗木是蒿木所制。蒿,属草本类植物,当年枯,次年生。但是殿上的这根蒿木竟有如此之大,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站在殿前人们目光所看到的蒿木只是整根蒿木的三分之一,原蒿木全长48米,这根蒿木长16米,粗55厘米,也就成了庙内第五大奇观——“蒿木担子四丈八”。寝殿内的几尊座像是1992年群众捐款重塑的,原来的塑像已于*被毁。
4、发展历程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48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10亩。
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5、文物保护
仓颉庙
庙内原有石碑多通,“*”罹难,多被毁坏。今陈于前殿劫后幸存者15通,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1971年移于西安碑林展出。原庙内悬匾一幅,书“文化之祖”,乃于右任先生所赠,“*”中丢失,迄今无着落。
寝殿原有仓颉塑像,泥胎粉身,丰满健美,四目灵光,神彩飘逸,具有唐代风韵。殿外有杜康、雷祥、蔡伦泥胎塑像各一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悉毁。
1992年04月,仓颉庙被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仓颉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祠庙文化
碑刻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
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碑刻中以中国最早为“字圣”仓颉所立东汉延熹五年(162年)的《仓颉庙碑》最为珍贵,碑文记载东汉延禧五年仓颉庙已具相当规模。此碑现已迁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不但是苍颉造字的纪功碑,还是金石学上的汉碑珍品。《广武将军碑》曾失落千年,康有为曾赞曰:“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见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挥毫大书《文化祖庙》四字并命人刻成大匾,悬于庙中。1971年《广武将军碑》迁置西安碑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碑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记述了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做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记述了黄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乱,天下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首领。
壁画
仓颉庙壁画十分珍贵,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择其要者而言,大体可分为黄帝功德、仓颉政绩、神话故事、白水盛景以及名人诗赋等五个部分。壁画风格多样,有水墨画,也有水彩画;有人物画,也有山水画。而且后两者往往是互相掺混合彼此糅杂的。特别是寝殿后面墙壁上,保存有17幅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细腻的珍贵壁画。壁画大都同黄帝和仓颉有关,虽然创作年代不祥,但内容积极,人物栩栩如生,意境优美,每幅壁画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传说,艺术价值极高。其中的《擒蚩尤》画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西陵制衣》画的是黄帝元妃西陵氏缧祖教人们织锦制衣的故事;《黄帝赐衣》画的是黄帝给百姓赐送衣服的故事;《天雨粟》画的是上天被仓颉造字所感动而降“谷子雨”的故事;《石楼造字》画的是仓颉造字的情景。看着那场面恢弘、人物众多的壁画,人们会自然遥想黄帝当年统率大军打败榆网、降服炎帝、擒杀蚩尤、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主国家的丰功;观赏那风景秀丽、氛围祥和的《百鸟朝凤》、《西陵制衣》、《黄帝赐衣》、《隶首造律品》、《权衡度量》等壁画,人们会自然追忆到黄帝当年率领部从设姓氏、造文字、作甲子、立历法、创算数、为音律以及揖舟驯马、养蚕、制衣等开创华夏文明、创造神州文化的伟绩。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报厅西侧墙上的长条形壁画为《知足常乐图》,是仓颉庙壁画中的精髓。为首者是高官坐着轿子,其次是小官骑着马,再次是有钱人骑着驴,然后是挑着担子做生意的,再然后是推着小车下苦力的,最后坐在地上的是衣衫破烂的乞丐,可谓是三六九等,生活各自不同。
中间那个骑驴的有钱人回头频频张望,他似乎在想:“别人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这幅壁画叫做《知足常乐图》。再看到位于最后衣衫破烂的乞丐,其实他不但是乞丐,还身有残疾,他的双腿无法站立,但他并不灰心,依然艰难地用手拄着前行,因为在他身后还有一座坟墓,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最后那座凄凉的坟墓也似乎在告诫人类:纵使生前繁华似锦,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掩枯骨罢了。
古柏文化
庙院内古柏参天,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10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牧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17米,树围7.25米。冢上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蔚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帝陵、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而平均树龄居三大古柏群之首。白水仓颉庙八大奇观中就有六个与柏树有关:“干喜鹊迎客翘尾巴”,“扁枝柏扁枝扁身扁杈杈”,“柏抱槐死活不离抱疙瘩”,“转枝柏预知巧捎话”,“再生柏复活更潇洒”,“手植柏头在云里插”
7、旅游信息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史官乡
门票:50元/人。
时间:每周二至日:08:00-18:00。
交通:西安至白水长途车,转乘白水县城乘开往史官镇的中巴车,在史官中学下车可达景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