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恕
同恕(1254—1331),字宽甫,远祖居山西太原文水县,五世祖迁陕西奉元县,遂为奉元人。元武宗至大四年,以儒林郎、国子司业聘,三召不起。后奉旨领教鲁斋书院,又徵为太子左赞善,官奉议大夫,除集贤侍读学士。一生主要是读书、育人、写作,基本隐居不仕。在乡里德高望重,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作品《集庵集》十五卷,收录于《四库全书》。
人物姓名:同恕
生卒:1254—1331
祖籍:山西文水县
出生地:奉元路(今陕西西安)人
职务:学士
著作:《矩庵集》
1、人物简介
同恕(1254一1331)元教育家。字宽甫。祖籍山西文水县,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今陕西西安)人。十三岁即以书经魁乡校。无意为官,屡召不就。西台侍御史赵世廷到奉元建鲁斋书院,以其领教事,先后来学者数以千计。延佑六年(1319),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见太子,历陈古道,尽开悟涵养之道。致和元年(1328),拜集贤侍读学士,以老辞。师承孔子、程朱,"务贯泱事理,以利于行。"教育弟子,反复开导,使得趣向之正。平生"家无情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其居日"榘(矩)庵"。与萧㪺(左大+双目,右斗)齐名,并称"萧同"。著有《矩庵集》。
2、经历
同恕幼年时,跟颐斋先生张彦明学习,日记数千言,乡校考试第一。提举张器玉的评语:义理说明,文辞浏亮,宜为此会之魁"。从此,"德进业修,声誉日著"。至元年间,朝廷聘他当礼部官员,他推辞了。至元三十一年(1294),平章陕西事王野仙聘请他编著《世祖实录》,书成后,隐居教书,不求人知。
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接位,三次派使者到同恕家,任命他为国子司业,阶儒林郎,推辞不就。朝廷批准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的建议,在奉元设立鲁斋书院。由同恕领教。
同恕进书院后,先后培养出学生上千名,延右年间,新设经明行修科,朝廷请同恕与萧郏两人主持考试。延右三年(1316)秋,同恕又任考试官,严格按考试成绩的前后顺序录取考生,他公正严格的做法,被当时的人们广为传颂。延右六年(1319),同恕被选入朝廷,当任了太子左赞善、奉议大夫的职位,负责教育和培养太子。延佑七年(1320),英宗接位,同恕退休回家。
致和元年(1328),朝廷任命同恕为集贤侍读学士,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谢绝。回家13年后的至顺二年(1331),同恕去世,享年78岁。赠翰林直学士,赴京兆郡候,谥"文贞"。同恕传播儒家学说,对于融化蒙古贵族落后的部落意识和奴隶制残余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著作评价
同恕一生著有《矩庵集》30卷,久佚,《永乐大典》中辑出其文10卷、诗5卷。同恕的著作"不事粉饰、而于淳厚敦朴之中,时露峻洁峭厉之气"。他作诗学的是陆游,为文以周必大为榜样。他所作的志、状是后人研究金元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哲学思想上,同恕崇尚程朱理学。他的教学方法是以疏导学生为主,逐渐把学生引入正道上。他好学不倦,家里无余粮,而藏书却多达上万卷。他的座右铭是:"与其有求于人,何若无欲于已;与其使人可贱,不若以贱自安"。他待人诚恳、谦虚,人们与他座谈,就好像是坐在春风中喝着美酒那样畅快。为此,人们多愿与交往,道高当世的萧郏就经常与同恕交往,他俩关系也很密切。当时人们称之为"萧同"。一代巨儒同恕的为人、为学之道,仍然值得后人借鉴。
4、史籍记载
元朝(1206—1368)元史宋濂等列传76
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迁秦中,遂为奉元人。祖升。父继先,博学能文,廉希宪宣抚陕右,辟掌库钥。家世业儒,同居二百口,无间言。
恕安静端凝,羁丱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至元间,朝廷始分六部,选名士为吏属,关陕以恕贡礼曹,辞不行。仁宗践阼,即其家拜国子司业,阶儒林郎,使三召,不起。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即奉元置鲁斋书院,中书奏恕领教事,制可之。先后来学者殆千数。延祐设科,再主乡试,人服其公。六年,以奉议大夫、太子左赞善召,入见东宫,赐酒慰问。继而献书,厉陈古谊,尽开悟涵养之道。明年春,英宗继统,以疾归。致和元年,拜集贤侍读学士,以老疾辞。
恕之学,由程、朱上溯孔、孟,务贯浃事理,以利于行。教人曲为开导,使得趣向之正。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母张夫人卒,事异母如事所生。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肃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绳尺。里人借骡而死,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时萧渼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曰“萧同”。
恕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至顺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其所著曰《榘庵集》,二十卷。
恕弟子第五居仁,字士安,幼师萧渼,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躬率子弟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其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尝行田间,遇有窃其桑者,居仁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作字必楷整,游其门者,不惟学明,而行加修焉。卒之日,门人相与议易名之礼,私谥之曰静安先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