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济开发区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地处,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余杭区东北面,正处于长三角“Z”字形的南端交接带,是杭州市与上海-嘉兴-湖州产业带相衔接的“桥头堡”。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6日经省人民*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2006年10月12日,经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27号《第十三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确认,开发区面积为27.467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7.5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自0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启动新区开发建设。2001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立的2.2平方公里的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浙江省首批挂牌的4家高新园区之一。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余杭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我市自1994年以来唯一一家升级成功的经济开发区,也是余杭区乃至杭州市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经济转型的重大成果和特大喜讯,更是余杭经济开发区成立20年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创业创新,发展现代工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简介
高新企业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设立,,是杭州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企业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紧靠生活设施完善的临平城,正处于长三角园心地带,是杭州市与上海-嘉兴-湖州产业带相衔接的“桥头堡”。距杭州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距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各40分钟车程,两小时内可到达华东地区的主要城市。沪杭高铁和杭州地铁1号线使开发区与上海和杭州主城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
高新企业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分为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产业区、新型装备制造业区、公共服务中心区、城市更新区、商贸区、配套居住区等7大功能区块。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4+1”主导产业,即: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经改造提升的纺织服装产业。目前,经省*授牌,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新企业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通信电子等产业为基础的成长性良好、发展势头迅猛的现代经济园区。
2、区内规划
2007年12月,经余杭区委、区*研究决定,集全区之力支持余杭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并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进行*、机制、规划、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现有开发区规划区块和控制区块实行一次性规划控制,对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社区分步实施托管。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是余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也是余杭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之一,近期规划面积51.3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规划范围北至京杭大运河,南到星光街,东至京杭运河二通道,西临09省道,托管社区24个。目前,区内常住人口近4.9万人,外来人口逾6.7万人。
3、区位优势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明显的国家战略区位优势。开发区位于临平副城,是杭州的东大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圆心地带,距离南京、上海各150公里,距离徐州、温州各300公里,是北连沪苏,南接甬台温互动发展的连接点,两小时内可到达华东地区的主要城市。
随着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战略地位突出。即将通车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和已实现通车的沪杭高铁在余杭实现零换乘。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铁”开发区之一,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接轨大上海、同城新杭州,实现新跨越的新时代。
4、投资环境
陆路方面
铁路:沪杭、宣杭铁路穿境而过,与杭州、上海、宁波、南京等城市相连通,直连全国铁路网络。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乔司铁路编组站,离开发区仅3公里。未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将延伸至开发区。
公路:沪杭甬、杭宁高速公路,104、320国道和五条省道把余杭与杭、沪、宁和苏、锡、常、甬等大中城市紧紧相连。
水路方面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港,也是世界闻名的十大海港之一,距余杭1.5小时车程,国际货物运输极为方便。
宁波港:宁波北仑港,已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位居大陆各港口的第二位。开发区距宁波港只需1.5小时车程。
乍浦港:距余杭90公里,是浙北地区唯一的进出口港,最大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为货物进出口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通道。
运河航运:京杭大运河从开发区北侧穿越而过,开发区将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2000亩的港口仓储区,为区内企业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提供廉价的运输成本和便利的货物运输。
航空方面
距萧山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一小时半车程,客货运输极为便利。
5、产业格局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国家“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单一型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的要求,依托“长三角”中心位置、杭城近郊的交通便利和工业扎实基础,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抓规划、抓招商、抓服务,一步一个脚印攀登工业园区新高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聚生物医药、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门类,基础配套完善的“*”开发区。
目前,开发区内已有瑞士诺华制药集团、法国赛诺菲制药集团、美国礼来制药集团、中国华润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2011年,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税收18亿元,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以及综合实力继续大步迈进。
6、投资价值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最具投资价值区”,极具发展潜力。
开发区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已完成一期30平方公里的开发,35公里园区河道整治,50平方公里的路网建设;具备电力保障,水源供应,通讯设施和公共交通配置,与主城区实现无缝链接,依托临平城和超山风景区,共享便利的教育、医疗、休闲等城市生活功能。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按照“4+1”产业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产业之路,有力的推动了经济转型,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2009年,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标排名位列浙江省级开发区第九名;到2011年,开发区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归国留学人员激情创业的美丽之洲,园区拥有亿元以上规模企业49家,各项经济指标逆市飘红。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余杭产业和城市化发展的主阵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和成功人士安家置业。
7、经济发展状况
规划引领
作为杭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同时也是余杭区实施“产业强区”战略的主战场、主平台之一,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宜居宜业的步伐中身负重任。对此,开发区果断地在2008年邀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把脉会诊”,并量身定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开发区未来的主导产业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4大产业和经过改造提升的传统纺织服装业。
谋定而后动。在“4+1”产业发展定位的引领下,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的放矢,“4+1”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美国礼来等知名医药企业,开发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贝达药业自主研发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改写西方垄断史,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众多“医药航母”的集聚,使得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以春风动力集团、西湖汽车零部件等一批现有企业为产业基础,大批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小型装备制造业“单打冠军”正在开发区多点开花,形成较大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同时,以老板电器、中宙光电、微光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产业体量也与日俱增。
重大项目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招引推进优质大项目是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围绕“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开发区有自己的“高招”,那就是里应外合。
坐等客商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开发区清楚地认识到,唯有“走出去”登门造访才能给力招商。于是,放眼全球,把目光聚焦在世界500强、国内民企500强、总部经济等大商、高商。法国赛诺菲、美国礼来、瑞士诺华三大世界医药巨头先后来了,美国500强欧文斯科宁也来了。此外,西子石川岛、西奥电梯等亦先后落户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除了紧盯外部商务资源外,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挖潜力上也丝毫不放松,即鼓励引导辖区内已有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近年来,开发区已向区内企业完成供地超1000亩,区内南都电池、永亨管业、东华链条、福斯达等多家企业上了新项目。
而所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高标准的准入许可和高效能的配套服务。据了解,开发区构建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招商信息联络点,设立了进区工业生产型项目评审领导小组进行“选商”,把关资质;建立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跟踪进区项目全程做好各项服务;构建了开发区招商服务网,为进一步拓宽信息互通渠道,实现网上招商奠定基础。“十二五”期间,开发区还将启动建设30-50万方工业综合体作为招商引资的全新载体,用于引人才、引项目,引新业态,拓宽招商引资的新空间,降低新引进项目的供地风险。
转型升级,大企业培育零突破
企业兴,则开发区兴。2010年11月23日,老板电器在深圳A股率先上市,既实现了余杭区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也激发了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与决心。
扶优扶强是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为此,开发区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标杆)—成长型优势企业培育,同时狠抓骨干企业上市,力争到“十二五”末上市企业数达到7家。
2009年4月,开发区创业中心大楼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开发区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杭州市留学生创业园的相继入驻,更是将开发区创业创新这面旗子高高举起。近年来,先后有双林机械、微光电子、春风控股、天元药业等42家企业通过了省、市、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开发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为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内生驱动力。
提升品牌
近年来,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在做环境上花心思、下功夫,“区在园中、厂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区内创业创新环境日臻完善,开发区管理与服务的软实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十二五”期间,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坚持“三高标准”,大力推进荷禹路、兴国路等12条道路建设,并同步实施污水管网、通讯设施、绿化等随路配套建设。同时,扎实推进公园、绿地、道路景观带及河道整治工程,做美开发区环境。进一步探索“办事不出园”机制,切实营造开发区浓厚的投资创业、创新创强氛围。
上一篇:余杭街道
下一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