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树藩
宁树藩,男,1920年出生,安徽青阳人。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2016年3月6日上午8时2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人物生平
1941年,就读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外文系,
1943年,转学到广东坪石中山大学外文系,
宁树藩先生的大学毕业证
1949年,宁树藩来到刚解放不久的上海,进入华东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入复旦大学执教,从事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55年,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与研究工作,
1986年,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图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新闻大学》编委,校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合作编著《新闻学词典》和《新闻学基础》,是《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多卷本)的副主编和该著作现代卷主编,《新闻学大辞典》副主编。
2015年,宁树藩和甘惜分、方汉奇一同获得首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终身成就奖”。
2016年3月6日上午8时2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2、学术贡献
宁树藩
“中国新闻史学会”微信公号2015年年末的一篇文章指出,宁树藩是中国新闻史领域的权威,在新闻理论方面也积极探索,并颇有建树。作为国内首先提出对陆定一“新闻定义”做修改的人之一,他从新闻史的研究中得出:新闻是一种信息;新闻作品是信息的载体,不是信息。
上述文章称,在研究“信息观念”过程中,宁树藩敢于突破陆定一的定义,并不断深入探索。他首先在《中国近代新闻文体的演变》讲稿中指出:“新闻特性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新近信息。”1984年他又在《新闻大学》上发表文章《论新闻的特性》,对信息观念进一步发挥。1987年发表《新闻定义新探》,正式以定义的形式,将这一观念确认了下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认为,“在“*”期间,新闻媒体被当做阶级斗争的工具,很多所谓的新闻理论主要都是为阶级斗争提供一种所谓学术的解释。”所以宁树藩在当时提出的‘信息说’,无疑对新闻学术研究突破斗争史的路径提供一个新的窗口。而另外,在孙玮看来,这也是宁树藩希望将国际学术理念引入中国,试图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努力。
孙玮从2002年至今都在讲授《新闻学概论》,在给本科学生介绍新闻的定义时,必然要提到以宁树藩为代表的“信息说”。“可以说,这是绕不过去的。”
黄旦认为,宁树藩之所以能够提出“信息说”的新闻理论,很大原因在于他在新闻史上的功底。“他前期研究新闻史,后期思考新闻理论,所以他的研究具有很明显的史论结合的特色。这也是复旦新闻学的一个传统,但是随着宁先生的离开,复旦新闻学这方面就断掉了。”
3、所获荣誉
所撰论文曾获1984年上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
1986年和199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6年获韬奋园丁一等奖。
2015年,宁树藩和甘惜分、方汉奇一同获得首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