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蒲蛰龙

科普小知识2022-01-10 12:27:02
...

蒲蛰龙(191206.12-199712.31),昆虫学家。原籍广西钦州,生于云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

1、人物介绍


工作中的蒲蛰龙

蒲蛰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1912年6月19日生于云南,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同年考进燕京大学研究院生物学部,师从著名昆虫学家胡经甫教授。1937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46年获美国国务院奖学金,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兼做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10月获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新中国的成立坚定了蒲蛰龙教授报效祖国的决心,他放弃美国优越、舒适的条件,同年10月携同夫人利翠英教授回国工作,将自己的才华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建设事业。他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广东省农业实验场场长,华南农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教授、副校长、顾问,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际有害动物、植物、生物防治组织东南亚分部理事,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昆虫学会荣誉理事,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第四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2月31日零时4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2、人物生平

1912年6月12日出生于云南。

1931~193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并毕业。

1935~1937年在燕京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学部学习。

1937~1939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讲师。

1939~1945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5~1952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2~1956年任华南农学院教授。

1954~1956年兼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

1956~1978年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先后兼任中山大学昆虫学教研室主任和昆虫生态研究室主任,后任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教授、所长。

1979~1984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副校长。

1984~199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顾问。

1997年12月31日逝世于广东省广州市。

3、学术研究


蒲蛰龙(右3)和学生在田间研究

蒲蛰龙教授学识渊博,硕果累累。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昆虫学的各个方面,他在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早在50年代末,他便开始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为中国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和他领导的学术队伍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在害虫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总结以往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利弊的基础上,着手开展以虫治虫的研究,并将以虫治虫推广到生产实际中去。他首先从事甘蔗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首次发现蓖麻蚕卵作为繁殖赤眼锋的优良寄主,使利用该蜂防治甘蔗螟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独创”。1956年,广东顺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赤眼蜂站,接着,全国10多个省份陆续大规模应用赤眼蜂防治多种害虫。这项研究与试验的成功,使蒲蛰龙成为中国将以虫治虫从实验室推广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去的第一人。随后,蒲蛰龙教授的生物防治研究组先后完成利用澳洲瓢虫和孟氏隐唇瓢虫防治甲虫的科学实验工作。接着又解决了湘西黔阳地区柞蚕放养问题,成功地完成了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病害的科研项目。特别是1973年春在广东四会开始防治水稻病害虫的研究和试验工作的成功,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作了突出的贡献。他还加强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的研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带领年轻教师进行对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昆虫病毒、昆虫类立克次氏体及昆虫疾病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弄清昆虫病毒的超微结构,他长时间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并用昆虫病毒进行田间试验,这一研究,为昆虫病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1979年以来,开展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幼虫的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肯定了利用这种杆菌来防治蚊子幼虫高效、经济、安全、不污染环境,完全可以代替化学杀虫剂。广东一些地区采用这一方法防治蚊虫,取得明显成绩。

4、人物荣誉

蒲蛰龙教授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专著6部,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和省、部级奖励。

198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最高荣誉奖优秀成就奖。

1991年,美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杂志称蒲蛰龙院士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这是对他学术造诣的高度评价,说明他一生从事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人物评价

蒲蛰龙教授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教育阵地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中国恢复招收研究生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如今,许多弟子已成为教育、科技战线上的著名专家、教授。他负责的昆虫学科是中国首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内访问学者接受点,1987年定为*重点学科。

*给予蒲蛰龙教授很高的荣誉和评价。1956年他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新时期全国侨界十大新闻人物,1992年广东省委、省*授予他广东省杰出贡献科学家和南粤杰出教师称号。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担任了多种校内外行政和社会职务。他严谨治学、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他的崇高风范堪称教育和科学工作者的楷模。蒲蛰龙教授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不可估量的。

上一篇:潘云鹤

下一篇:唐祖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