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沧源佤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1-09-28 12:00:27
...

中文名称:沧源佤族自治县

别名:沧源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驻地:勐董镇

电话区号:0883

邮政区码:677400

面积:2445.24平方公里

人口:18万人(2010年)

车牌代码:云S

行政代码:530927

1、行政区划


沧源佤族自治县

2006年,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3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芒卡镇,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

2、历史沿革


沧源佤族自治县

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14年迤南道改为普洱道)。民国4年(1915)镇边县改名澜沧县,沧源地仍归其管辖,划为澜沧县第11区。民国23年(1934)4月,澜沧县勐角、勐董、大蛮海、岩帅四土司改流。民国26年(1937)9月改沧源设治局。民国29年(1940)5月,沧源设治局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1949年4月,成立了沧源临时人民*,属宁洱专区。1951年3月7日,沧源县成立民族*联合*。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洱: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沧源设治局属普洱专区。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沧源设治局,设立沧源县,属普洱专区(1951年3月成立沧源县人民*,驻地岩帅)。1952年11月25日内务部【内民字第634号】批复:设立缅宁专区,原普洱专区的沧源县划归缅宁专区;年末县*迁驻勐董。1954年6月30日,政务院批准:缅宁专区更名为临沧专区,沧源县隶属临沧专区。1958年9月2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0次会议决定:撤销沧源县。设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原沧源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沧源佧佤族自治县改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1964年2月28日正式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临沧地区。2003年12月,临沧撤地设市,沧源县属地级临沧市。

1997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辖3个镇、8个乡: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南腊乡、糯良乡、单甲乡、班老乡、勐来乡、团结乡。县*驻勐董镇。

2001年,全县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团结乡、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班洪乡、班老乡、南腊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2002年,撤销南腊乡设立芒卡镇(省*2002年7月1日批准)。

2004年8月26日,《关于沧源县单甲乡*驻地迁移的批复》(云政复85号):同意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驻地由单甲村委会单甲村迁至永武村委会永董村。


沧源佤族自治县

2005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撤销团结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岩帅镇,岩帅镇*驻地不变。

2006年底,全县辖勐董、勐省、岩帅、芒卡4个镇,单甲、糯良、勐来、勐角、班洪、班老6个乡,共有93个村(居)委会,596个自然村,80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万户,总人口17万人。其中佤族有13.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6%,约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38%。

2007年12月12日,云政复(2007)68号《关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人民*驻地迁址的批复》: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人民*驻地由岩帅大寨迁移至团结村。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

3、区位优势


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县位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介于东径98°52′至99°43′和北纬23°04′至24°30′之间,北临耿马县,东北接双江县,东部和南部与思茅地区的澜沧县相连,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47.083公里,县城勐董至边境直线距离仅6公里,距缅甸佤邦首府邦康仅210公里,距缅北重镇腊戌213公里,距神秘的金三角(大其力)仅200多公里,沧源县全境都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有32条大小出入境通道,是南方古丝绸古道的重要支道、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各国的陆上捷径,到沧源投资创业是走向东南亚市场首选的一步。

4、地理与气候


沧源佤族自治县

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窝坎大山,海拔2605米,最低点450米。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滚河、拉勐河、勐董河、永安河。沧源佤族自治县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度,最低气温-1.3度,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1425至1595毫米,年日照时数2115小时,月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上的月份有5个月。

5、生物资源


沧源佤族自治县

全县有林地总覆盖率为42.6%,森林覆盖率为24.4%,植被覆盖率为62.6%。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为占地面积7082.5公顷的热带雨林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生物多样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块绿洲。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为65%,其内繁衍栖息的珍稀野生动物有亚洲象、孟加拉虎、金钱豹、白掌长臂猿、羚羊、水鹿、猕猴、蟒蛇、绿孔雀等,初步查明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共有59种。有桫椤、滇石梓、铁力木、柚木、楠木、美登木、三棱栎等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75种。

6、投资环境


沧源佤族自治县

便利的交通通讯。临沧机场已建成通航,临沧至沧源已完成通县油路,沧源至双江、耿马县际交通已油路化,连接外部的交通状况良好,沧源至双江、耿马、孟定、临沧以及*缅甸佤邦首府邦康,每天都有客车往来。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93个村委会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到芒卡、永和两个主要出境通道已油路化,境内公路道里程达1189.62公里;通讯方面,程控电话已村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沧源都有业务,手机在全县11个乡镇都可以使用,因特网业务也已开通,与外界通讯方便快捷,为你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纯朴的民风、灿烂的民族文化。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生活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给后人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有驰名中外的“沧源崖画”,距今3000多年;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全国小乘佛教三大建筑之一的“广允缅寺”;有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遗址——“班洪抗英盟誓址”,以及“农克硝洞”等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佤族能歌善舞,木鼓舞、甩发舞、月亮升起来等歌舞享誉国内外。佤族人民热情好客,“水酒”和“鸡肉烂饭”是招待客人的佳肴。县城勐董是一座佤族风情浓郁,集商贸、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园林化边境重镇,人口3万人,医疗、娱乐、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齐全,有星级宾馆、酒店13家,共有接待床位1120个。目前临沧地区和沧源县都在着力打造佤文化品牌,到沧源投资创业,随即拥有了佤文化品牌的竞争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沧源县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1756毫米,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四季如春气候的典型代表地区。全县植被覆盖率62.6%,森林覆盖率24.6%,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最后一片绿洲”。境内有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45种,三级30种,有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6种,三级30种,是“动物王国”和“植物基因库”。这里河流密布,山清水秀,四季鸟语花香,是西南边陲的生态屏障,到沧源能使你真正回归自然。


沧源佤族自治县

宽松的政策环境。县委、*把围绕发展要务,实施大开放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只要有利于沧源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项目都可以上,什么样的合作方式都可以采用,什么样的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在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上最大限度的放宽,政策上尽量给予优惠,办事程序尽量简化,服务方式尽可能的改进,投资环境最大限度的优化。到沧源投资,国外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国内投资无论投资额大小,全部实行备案制。投资者只需办完工商注册、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后,即可开工建设,其他手续可边开工边办理,是否实行招投标也由投资者自己决定。

优质的服务。实行“一局服务终结制”,即外来投资者在我县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的,在项目建设前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的立项审批或备案、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城建规划、环保审批、土地审批等方面的全部手续,由招商局负责代为办理,并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下的外来投资者,由招商局积极协助办理好各种手续;实行*保护制度。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达200万元或者年度纳税总额达10万元以上的,由县人民*颁发“重点保护企业”牌。被授牌的企业法人代表,由*同时授予“外来投资者绿卡”。持“卡”者有意见、建议可直接向县委、*主要领导报告。除法律、规章规定外,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任意对“重点保护企业”进行检查和开展评比等活动;实行上门服务制。所有外来投资者,涉及证照年捡的,每年由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上门年检,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实行免检。实行限时服务制。外来投资者在我县登记注册,材料齐备、符合要求的,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对外来投资者提交的用地申请,国土资源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或上报;其他手续一般在3天内办结;实行投诉制。在县纪检监察部门设立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外来投资者对职能部门或公务人员的服务不满意的,可随时向投诉中心投诉。

7、经济概况


沧源佤族自治县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同比增15.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77亿元,同比增7.8%;第二产业完成6.3亿元,同比增28.3%;第三产业完成6.33亿元,同比增11.9%;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8.3:31:40.7调整为27.4:36.2:36.4;边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1亿元,同比增43%,完成年度计划的126.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同比增1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9%;银行存款余额19.7亿元,同比增11.7%,贷款余额6.73亿元,同比增50%。

8、民间传说


沧源佤族自治县

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佤文化的灵魂,创世史诗里说,宇宙之初什么都并不存在,后来轻的上浮、重的下沉,下沉的物质一开始只有鹅卵石这么大,那就是地球的诞生。地球越聚越大,不知过了多少年才长到今天这么大。地球诞生以后它有了自己的神灵,他就是天神,天神因为孤单他哭了起来,他的眼泪落到地球上形成了雨。有了雨地球上就有了水,水和土在一起又孕育出一个神灵,她就是地神。天神和地神在一起以后又生下了日月星辰,从而诞生了宇宙。

宇宙诞生以后,天神创造了除了人以外的世间万物,地神就用泥土和水创造了第一批人类。

第一批人类只吃泥土,而是有生没有死,还一天生两到三个孩子,所以对地球破坏极大。天神见了就派燕子把火带到地球上把第一批人类消灭了。

地神把人种藏进了山洞里,第二批人类从山洞里出来以后天神给了他们血肉之躯,但还是有生没有死,不久人类又挤满了地球,所以天神就用水来消灭第二批人类,并让有生有死的第三批人类从葫芦里再生。

这正是佤族人民一直挂在口头上的“司季然、司岗里”。人类从葫芦里再生以后,佤族的始祖艾佤一直领着他的族人在门高西爷住下来。据说住了四千年,由于人口太多,他们就分成两路,一路跟着马鬃蛇向西走,一路跟着癞蛤蟆向南走。跟着马鬃蛇走的叫“巴格卫”,据说他们进了印度。跟着癞蛤蟆走的叫“巴绕克”,他们就是现在的巴绕克人-佤族。

9、旅游景点


沧源佤族自治县

勐来董棕林: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

落水洞: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现在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现在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

千米国画长廊:约有3公里长,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班洪抗英纪念碑: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国*主义革命时期,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是祖国*边陲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光辉壮举。


沧源佤族自治县

广允佛寺:沧源广允佛寺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景洪县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该寺庙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被侧的往娥村,俗称“学堂佛寺”。该寺建于清代,是对云南省西南地区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现在还保存有大殿和二门,(寺院占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

10、地方特产


沧源佤族自治县

红茶烧肉:红茶烧肉是一道香而不腻的美味菜肴,用红茶烧出的肉不仅有着茶叶的清香,而且肥而不腻,非常可口。

滇红老茶汤: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

石板荞粑粑:选用临沧苦荞面,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块很平整的石块,把石块在火塘上烤烫,用老鼠核桃树皮烧成灰兑上水,过滤后倒入荞面中搅拌,然后摊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荞粑粑。

佤族服饰: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以自制土布为衣裤的布料。如妇女下裙,多用黑、红、蓝、紫、黄或白的彩线,混纺成条纹花粗布,单幅围裹。不论男女老少,常年跣足。男子的衣着差别不大,常剃光头或留一束长发于脑后。成年男子多缠黑色包头,少数地区也有缠白色包头的。

简帕:简帕是佤族男女都喜欢的生活中不少缺少的物品,它既是一种装饰品又是友谊和爱情的信物。"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

观音菜:观音菜又叫紫背天葵、補血芽,属半野生蔬菜。可食可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不需喷施农药,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佼佼者,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佤族水酒:佤族水酒采用一般的酿酒方法进行酿制的,发酵了的小红米或小麦等,装入一个高80公分左右的竹筒内,然后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细竹管或胶管,用口吸饮浸泡的液汁,这种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上一篇:镇康县

下一篇: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