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中文名:张元干
字号: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
作品:《贺新郎》、《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
成就:宋代爱国词人
1、人物介绍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张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2、人物生平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张元干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先生徐师川请教诗词句法,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潘子真、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诗社活动,饮酒赋诗作乐,受到江西诗派影响。
宣和二年(1119年),张元干即释褐入仕,任开德府教授,授文林郎。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纲任亲征行营使负责京都防务。张元干为行营属官。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
建炎三年(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
绍兴元年(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高宗帝定居临安,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
绍兴十二年(114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过去曾上疏反对议和,并请斩奸臣秦桧、孙近等以谢天下,被奸臣诬陷,贬谪昭州(今广西平乐),又遭秦桧等诬陷,再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监广州盐仓。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杖登上垂虹桥,依栏远眺,感慨万千。这年夏天,他又漫游浙江嘉兴。
张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
3、人物成就
张元干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尤长于词,其作品中的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景色,歌颂祖国的美丽*;有抒发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误国的奸臣;有写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等情况,他的著作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称赞。
4、人物评价
《宋史翼》有传曰"长乐张元干,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今传于世,名《芦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贺新郎》二篇为首。"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他的词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早年词作,风格清新、婉丽;南渡以后豪放、悲壮,风节凛然。"
张元干的词作,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将词的内容更紧密地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对很多优秀词人都起了重要的影响。开拓了词的境界,赋予词以新的生命,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其词的题材和风格,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愧为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
5、人物纪念
"张元干纪念馆"位于永泰城关塔山公园内,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结构为2层楼,总投资超过230万元。纪念馆动建至今历时一年半,馆内布置了张元干生平事迹展览,收集了南宋以降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对一代爱国文豪张元干的评价,其中包括*、*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张元干的评语,并配发了300多张照片、图画,向人们全面展示这位著名爱国词人的风采。
推荐阅读
《石州慢·寒水依痕》原文和翻译、《石州慢·寒水依痕》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水调歌头(癸酉虎丘中秋)》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水调歌头(过后柳故居)》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张元干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原文和翻译、《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念奴娇(代洛滨次石林韵)》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兰陵王》原文和翻译、《兰陵王》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青玉案》原文和翻译、《青玉案》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原文和翻译、《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原文和翻译、《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赏析与评价 宋代张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