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石雕
绥德石雕工艺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据调查统计,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七大类别。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1、基本信息
所属地区: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编号:Ⅷ—27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遗产级别:省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榆林市绥德县
2、内容介绍
绥德石雕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像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犷、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当之无愧!
3、功能分类
绥德石雕
二是堪称文物世界精粹的东汉画像石。绥德汉画像石发掘、收藏始于1952年“王得元”墓藏,此后,环古城东南西北,沿无定河两岸地下,又有许多墓藏发掘,目前为止,收藏汉画像石500多块,这一批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画卷及其铭文墓志,充分表明绥德石雕工艺的精美和珍贵价值。
三是以石狮子为代表的最重要、最精彩的“狮”文化系列。“石狮子”是流传在绥德民间的一种吉祥物,其当地民间崇狮风尚习俗久远。有珍藏炕头“保锁”娃娃,扶正祛邪的炕头狮,有置于庙堂高山威严的震山狮,亦有安放在公庭门前、广场、园林中高大威武的护神狮,还有置放家宅、墙头的震宅狮,以及建于公园、桥梁、寺庙栏杆可供人们观赏的千姿狮。
四是碑碣、亭塔石雕艺术。从古至今,无论在绥德城乡间的祖坟墓地、村镇大道,还是在高远山顶的寺观庙祠,多以树碑碣来表彰先祖、纪念要事或祭奠神灵。碑有圆头碑、五脊六兽楼碑、双蛟龙座碑、亭塔楼阁碑等等。
五是以石狮为主的各种飞禽走兽,花草人物、各类装饰品、工艺品。
六是石板画和雕栏、画栋。由绥德汉打造的永乐大道石板画,它是汲取汉画像石的艺术营养,今人再造的画像石,永乐大道长廊上的365幅石版画,充分展现了陕北黄土文化的厚重,绥德石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七是气势宏伟,集石雕工艺大成的牌楼、龙柱等。这些建筑物多建于广场、圣石狮子电话地、园林等地。
4、史料记载
绥德石雕
清光绪年间编成的《绥德州志》中有绥德“百工唯木石之工较多”的记载。清末民国,马应麟祖孙、李树禄兄弟及汪建波等人是享誉方圆的著名匠工。当代鲍武文、汪建勃、薛联银、鲍国文等技艺高超,影响广远,其中鲍武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被誉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鲍武文、汪建勃和薛联银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在,年轻一代匠工不断涌现。
5、雕刻手法
绥德石雕手法多样,寓意深刻,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细腻逼真,融入了陕北人的生活观念、审美习俗和信仰习惯,有着厚重的人文特色。绥德石雕经过两千多年的“师徒式传承”和岁月的浸淫和淘洗,在数不尽的绥德汉手上逐渐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丰富多彩的题材、造型和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6、价值意义
绥德石雕
“石不能言最可人”、“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绥德石雕是绥德汉在绥德这块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创造出的原生态的手工艺术,是由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山石资源孕育出的绥德男人们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体现了陕北黄土高原浑厚、纯朴的气质,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对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绥德石雕产业迅猛发展,以四十里铺镇为主,涉及薛家河、满堂川、名州等乡镇的数以千记的村民以采石为业,靠雕石谋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绥德石匠发挥专长,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了石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天下第一石牌楼”、“五龙柱”“石板画长廊”等石雕建筑,再次展示了绥德石雕工艺的博大精深和恢宏气势。“天下第一狮”、石狮阵、摩崖石刻、石鼓雕塑、乾元得石门楼等各具特色又和谐一体,成为绥德最恢宏的石雕艺术展示区和绥德城市的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