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位于太行山麓、滹沱河边的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建于1985年,是全国首批内地*班(校)之一。历经河北师院附中*班、河北师院附属*学校、河北师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四个阶段,先后承接内地*初中、中师、大专、高中办学任务。目前,学院以教育援藏为根基,涵盖内地*高中、河北省内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及普招大专---外语、数信科学、艺术三个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教育特色的高等专科院校。
1、办学规模
行政办公楼
设外语、数学与信息技术、艺术三个系和民族预科班管理部、公共课程教学部。
学院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是增进河北省与*教育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纽带,培育新时期建设人才的摇篮。
2、历史沿革
自1985年建立,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经历河北师范学院附中*班;河北师范学院附属*学校;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学校,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四个发展时期。
1985年9月至1989年2月 | 河北师范学院附中*班时期 |
1993年3月至2000年3月 | 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 |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师范学校 | |
河北师范学院附属*学校 |
|
2000年3月至今 |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
3、师资力量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教师为本。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87名教职员工中,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82人,高职教师比率达到35%。
广大教职员工专心民族教育,潜心钻研,成果累累,专家型教师不断涌现,截至2015年底,教职工获全国和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就有170余人次,共计发表论文97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0篇,省级论文722篇),出版著作76部,完成科研课题95项。
4、办学理念
民族学院办学理念
建立了“三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模式;创立了“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品正、团结、务实、开拓”的领导作风;“敬业、爱生、创新、奉献”的教职工作风和“诚实、勤奋、文明、健美”的学风。
学院坚定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核心价值,把德育教育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驱动力,着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向前迈进。
5、学院荣誉
教育援藏是学院办学之根本,民族教育是学院的责任和使命,为河北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院的光荣任务。
办学30余年来,共为*培养各级各类藏族毕业生3560人;河北省高校民族预科结业生6200人;河北省内普招中师、大专各专业毕业生5368人,合计15128人。
其中,230名藏族毕业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涌现出了以2013年度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十八大代表白玛德吉、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云丹等为代表的一批*教育战线上的优秀工作者,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办学声誉。
建校以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和河北省“抗击非典斗争先进基层党组织”、“抗击非典斗争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援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
6、现任领导
院长、校长:苏建勇
党委书记:张文洲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校长:曹志新
副院长、副校长:白少双
副院长、副校长:贾东江
院长助理:李保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