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溪粉条

科普小知识2022-06-07 14:03:04
...

巫山县大溪乡是“大溪文化”的发源地。不知何时,聪明的大溪人用红薯制造粉条,取名“苕粉”,后来又在红薯粉中加上豌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粉条,名曰“大溪粉条”。大溪粉条技艺近日准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产品简介


大溪粉条

大庙龙骨坡惊世距今204万年的“巫山人”证明,2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在此生活。在大溪发现全国唯有的蛮子洞,在人类祖先未学会房屋建筑前,蛮子制造条石拱成“墓洞式”的房屋居住。

由此证明大溪人在此生产、生活的历史悠久。不知何时,聪明的大溪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创造了民间传统作坊,并用劳动智慧发明了传统手工工艺,用红薯制造粉条,取名苕粉。

后来大溪人又在红薯粉中加上豌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粉条,名曰“大溪粉条。”此技艺首先是大溪人创造,流传千百年。后来,有人“偷师学艺”,辐射到周边乡镇和邻县。

2、生产制作


大溪粉条

制作大溪粉条要采用一系列的民间传统技艺,大溪乡首先建成优质高淀粉薯类基地3000亩和2000亩良种豌豆基地,有充足的上乘原料。然后大溪粉条加工厂收购红薯,洗净泥沙并去皮,用粉碎机打成苕渣粉,采用“低酸沉淀法”,用白布袋吊装过滤出水份,经低酸沉淀,去水留粉,再用袋装着吊起,将水份过滤净而成雪白的大坨粉;然后分成小坨坨晒干水份,自然形成细腻的粉末。制作粉条时,用大缸按比例参红薯粉和豌豆粉及适量的水,反复揉和成很有筋丝的粉。在加工作坊里用配套成龙的设备,用手工工艺制作粉条。

首先将若大的生铁锅烧水,水达到一定高温后,开始做粉条。掌脉师傅左手端平铁制漏瓢,里面装上揉和好了的粉坨,右手半握拳向下不停地拍打漏瓢里的粉坨,粉条牵丝不断地落在热水锅里,左边1人不断地向漏瓢放粉坨;右边1人用长长的竹棍将粉条不停地往冷水缸里挑,以免粘连,接着有人用竹杆将粉条捞起来晾晒在高架上。整个制作过程要将已备好的红薯粉做完为止。粉条晒干后,收藏到包装车间,用专制的包装合包装上市。从生产原料到制作粉条的全过程需要数十道工序。

3、产业规模


大溪粉条

巫山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截至2014年,该社有入社农户1100户。大溪乡党委、*重视大溪粉条专业社的发展壮大,*部门无偿划拨土地,在大溪场镇建有3000平方米的粉条加工厂,年生产能力100万公斤。专业合作社还建有标准化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2000多头。巫山县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乡粉条专业社、加工厂、小作坊300家,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粉条。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粉条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大溪粉条”商标。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先后多次被巫山县、重庆市评为先进示范社;2012年被农业部和全国供销总社誉为示范社。

在大溪乡党委、*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全乡建成高淀粉红薯基地5000亩和3000亩豌豆基地,满足大溪粉条专业合作社和全乡加工厂、加工作坊原料的需要,实现全乡年粉条产值2000万元。

4、营养成分

1.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

2.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

5、饮食文化

大溪乡距今5000年至6800年的“大溪文化”系长江文化的始祖,已驰名中外。“大溪粉条技艺”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显示其魅力和美好的前景。

上一篇:羊田粉条

下一篇:富士X-T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