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威西短尾鹦鹉
科普小知识2021-09-26 13:50:44
...
苏拉威西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stigmat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劲有力,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体羽主要是绿色,下体颜色明显变淡,头部辉亮。颏和咽喉有红色块斑。晚成雏。主要栖息于森林边缘、树木繁茂的地区、次生林、果园和椰子种植园。喜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也与其他物种混群。一般在树冠顶层活动,但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食物,也下降到较低的地方。主要吃花蜜和鲜花。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菲律宾南部的苏拉威西岛。
1、形态特征
苏拉威西短尾鹦鹉
2、栖息环境
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树木繁茂的地区,包括被分隔的小片森林、混交林、沼泽、红树林,椰子种植园和农田林地边缘的山丘上。生活高度从海平面到海拔1000米。
3、生活习性
喜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植物和开花灌木、果实、花蜜、水果,比如无花果、梨、苹果、香蕉和蔬菜种子等为食。因为这种鹦鹉常喜欢悬挂在树枝上休息和嬉戏,所以也称悬挂鹦鹉或悬吊鹦鹉。这是一种安静的小鹦鹉,大多可在晚上听到充满旋律的鸣叫声。
4、分布范围
产于印度尼西亚东部,菲律宾南部的苏拉威西岛。
5、繁殖方式
营巢于树洞中,有时也直接采用废弃的旧巢。繁殖季节在1~2月,4月,6月和8月。一次通常产3~4枚卵,孵化期约20~22天,幼鸟在1个月大左右羽毛长成。小鸟是晚成性。
6、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8、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