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脑动脉瘤

科普小知识2022-01-07 14:05:05
...

科普精粹

  • 颅内动脉瘤相关知识
  • 头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 中风的发生有哪些基本条件?
  • 怎么治疗颅内动脉瘤?

1、概述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占80%~90%。常在劳累或激动时突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部分意识障碍,经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经体征,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可有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肿,患者短时间内可以死亡。

2、病因

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袭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血管瘤。局部的血流压力越大,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越高。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

3、临床表现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有半数的患者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现缺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现时,应找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疼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这种头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患者可因发生脑疝而丧命。

4、检查

1.CT扫描

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可以看到流入脑组织的血液。

2.腰椎穿刺

对于CT扫描正常者,建议进行腰椎穿刺。首先用麻醉药注射在腰椎部位,然后用一根细针刺入椎管中,抽取其中的脑脊液进行化验。这一过程通常在床边进行,需要15分钟,穿刺接受后应该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发生头痛。

3.血管造影

是对动脉瘤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检查。在一间特殊的X线室内进行,需要约1小时的时间。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脑血管中去,然后在X线下可以看到造影剂在脑内随着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显示脑血管的形状,也能够看到是否有动脉瘤或脑出血存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患者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

4.磁共振成像MR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DSA

是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诊断未破裂的动脉瘤。

5、诊断

首先进行CT检查判断脑部是否有出血的情况,确认脑部有出血情形,应争取在许可范围内尽早进行CTA、MRA或DSA检查,其中DSA检查是必须的,因为DSA检查目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是最确切的诊断方法。

6、治疗

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内介入微创手术(动脉瘤栓塞术)和直接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需要根据发病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患者年龄和身体其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诊断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