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川师范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08-12 14:07:38
...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创建于1946年。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成龙、广汉科教园、东校区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四川师范大学经6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文校名:四川师范大学

英文校名:SichuanNormalUniversity

简称:川师大

创办时间:1946年

类别:公立大学

办学层次:本科

学校类型:师范类

所属地区:四川成都

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现任校长:丁任重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

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知名校友:裘山山李言荣高伟李佳明等

主要院系:文学院、数学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物电工程学院、工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等

学校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成龙校区)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东校区)成都市外东洪河中路351号

学校代码:10636

1、学校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成龙、广汉科教园、东校区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覆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师范大学。学校现有2个*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7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等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教育、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翻译、法律、应用心理、公共管理、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2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8项。拥有1所有20余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生源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及*省。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20余万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共同铸就了四川师范大学光辉的历史。

“十二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综合科研经费1.1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是西部地区唯一以文化创意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拥有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我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以及SCI论文他引平均数居于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位。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339万册,电子图书11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

学校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管理中心、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检测中心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目前我校不仅培养各类层次的*留学生,还拥有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2、历史沿革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

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

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

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四川师范学院。

1978年,被四川省人民*确立为四川省重点高校。

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

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成为学校草堂校区。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同年,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成立了工学院和商学院。

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3、师资力量

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拥有一支发展潜力大、学缘结构好、学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师队伍,其中先后有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个*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教书育人的业绩享誉海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4、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 专业设置 院长
四川师范大学方学院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李小平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俄语日语 孔令翠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 巴登尼玛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王川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主任:李诚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会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 周晓林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科学教育环境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艺 王一丁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 罗怀良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工程 主任:曾令秋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副院长:孙德朝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采矿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工程造价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工业工程市场营销审计学财务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动画 李诚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郭英
四川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 美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学(电脑音乐制作)音乐学(声乐)音乐学(器乐)音乐学(流行演唱)音乐表演 冉涛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舞蹈学舞蹈学(音乐舞蹈)音乐表演(音乐剧)舞蹈表演 郑源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服装表演)表演(影视表演)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会计与审计工程造价广告设计与制作编导
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文化艺术、商贸经管、电子信息、机械工程五大类24个专业方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 常务副院长:蒋映洪

5、科学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汉语研究所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女性研究中心
写作与思维研究所 美学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 知识经济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诗学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 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师范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 韩国研究中心
日本研究中心

自然科学研究

固体所 分析测试中心
西南土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学研究所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遥感与GIS应用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综合科研经费1.1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该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以及SCI论文他引平均数居于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位。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40余项,省部级项目270余项,累计综合科研经费逾4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560余部,发表论文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期刊,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教育类/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2011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1992、1996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4、2006、2012年三轮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2008、2010年两轮入选南京大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入选“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资助(第二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是1973*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文理合刊),1978年自然科学版创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出版》列为中国精品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先后加入《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自1985年以来,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以及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所主办的《电子科技文摘》等著名文摘列为核心检索期刊源;并被以下国外著名文摘期刊或数据库列为检索期刊源: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l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或AJ)和英国《动物学记录》(ZR)。

电子出版社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于2008年5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师范大学主办,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高校电子出版社。出版范围包括教育、社科和文化类电子出版物。

为把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电子出版社,我们坚持走特色之路,恪守“内容为主、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开拓进取,努力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教育,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将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的教学科研优势与师范性高校的师资资源、教师教育资源等优势,认真贯彻执行*“为人民服务,为*服务”的出版方针,遵行“团结、敬业、高效、创新”的社训,扎根四川,立足西南,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6、学科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

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覆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师范大学。

*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7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

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等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教育、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翻译、法律、应用心理、公共管理、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2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8项。

7、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中外联合培养与交流项目始于1980年,是四川省最早开展学生中外联合培养与交流项目的高等学校之一。

目前,学校通过各种中外联合培养与交流项目为学生有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优选成长环境,培养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提供便捷途径与平台。

中法联合培养项目

该项目始于2008年。参加学校中法联合培养项目的本科学生如获得联合培养项目所属专业教学计划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毕业时由我校和法方院校同时颁发本科文凭并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模式:0.5年(进入项目即集中法语培训)+0.5年(法方法语集中培训)+3年(法方院校专业课程学习)。

项目合作院校:萨瓦大学、勒芒大学、亚眠大学等

可参加学生:我校非艺体类专业的本科新生

项目人数:30人/年

中美联合培养项目

该项目始于2002年。参加学校中美联合培养项目的本科学生如获得联合培养项目所属专业教学计划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毕业时由我校和美方院校同时颁发本科文凭并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模式:

①1年(本校)+2年(美方院校)+1年(我校)

②2年(本校)+2年(美方院校)

③1年(本校)+3年(美方院校)

项目合作院校:匹兹堡州立大学、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黑山州立大学等

可参加学生:学校一、二年级各专业本科学生

项目人数:30人/年

中澳联合培养项目

该项目始于2005年,期间增加了塔斯马尼亚大学和迪肯大学。参加学校中澳联合培养项目的本科学生如获得联合培养项目所属专业教学计划毕业所需最低学分,毕业时由我校和澳方院校同时颁发本科文凭并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模式:1+3和2+2联合培养模式。

项目合作院校:格里菲斯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迪肯大学

可参加学生:学校非艺体类专业的本科新生

中日交流项目

该项目始于2011年,属学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日语专业特设中日交流项目。获准参加项目的我校学生将赴日本合作院校相关专业学习。

交流模式:赴日本合作院校相关专业交流学习一年(我校对参与交流学生在日期间所学课程实施学分转移)

可参加学生:学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三年级本科学生或日语专业2、3年级学生

项目人数:10人/年

中俄交流项目

该项目始于2012年,属学校俄语专业特设中俄交流项目。获准参加项目的我校学生将赴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相关专业学习。

交流模式:赴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相关专业交流学习一年(学校对参与交流学生在俄期间所学课程实施学分转移)

可参加学生:学校俄语专业二或三年级本科学生

项目人数:20人/年

中法交流项目

该项目始于2008年,属学校法语专业特设中法交流项目。获准参加项目的学校学生将赴法国萨瓦大学、勒芒大学、亚眠大学等相关专业学习。

交流模式:赴法国萨瓦大学、勒芒大学、亚眠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交流学习一年(我校对参与交流学生在法期间所学课程实施学分转移)

可参加学生:学校法语专业二或三年级本科学生

项目人数:20人/年

中韩交流项目

该项目始于2008年,获准参加项目的学校学生将赴韩国项目院校相关专业学习一年。

交流模式:赴韩国岭南大学、大丘韩医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交流学习一年(我校对参与交流学生在韩期间所学课程实施学分转移)

可参加学生:学校二或三年级本科学生

项目人数:10人/年

8、现任领导

校长:丁任重

副校长:祁晓玲、严余松、张健、李树勇、谢名春

党委书记:周介铭

纪委书记:唐尚朴

党委副书记:唐尚朴、王万民

9、传统文化

校标


校标

四川师大校标说明

(一)两个半圆弧图形组成近乎完整的圆形,中间是毛体“四川师范大学”校名,下面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英文字体。底色为绿色,象征着四川师大的蓬勃生机和办学活力。两个半环图形和中间扉页代表“CS”两个字母,为“川师”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缩写,表征着四川师大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学气魄和胆识,也预示着四川师大将以开放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图案中间的篆书繁体字“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是四川师大的校训。校训书写在书的变形的扉页上,彰显着四川师大:

1.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学特色定位;

2.“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师大办学理念;

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师大人的治学精神和品质;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师大人的豪气、锐气和志气。

(三)整个校徽图形将四川师大的校训、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定位有机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图形设计色泽鲜明,简洁明快,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突出了办学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学文化的深邃底蕴。

校训


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校风

励志笃行止于至善

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

“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学风

求真循理慎思知明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

校歌


校歌

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歌词说明:四川师范大学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创作并使用于2002年11月四川师范大学校庆之际,由艺术学院汪涛作词,韩万斋作曲。2003年9月,在校歌原歌词基础上由三段改为二段,对旋律也稍作改动,形成正式的四川师范大学校歌。在此基础上,将校歌第二段第一句“明德笃行,励志拓新”改为“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四川师范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川北农工学院,而川北农工学院又与东北大学有着历史渊源。东北大学是*将军1923年在拥有长白山、黑龙江的东北大地上创办的。“9·18”事变后,东北大学辗转流亡于北平、太原、开封、西安,最后移居四川三台,在此坚持办学八年,抗战胜利后迁回沈阳。时任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川籍教授李季伟先生等人利用东北大学原有条件在四川三台创办了川北农工学院,后在四川南充更名为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基础,整合四川众多院校的师范学科,成立四川师范学院,并从南充迁到成都,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没有东北大学1938年迁校四川三台办学,就没有川北大学,也就没有后来的四川师范大学。所以四川师大文学院94岁高寿的杜道生教授曾用“白山黑水,形胜天然……”来赞美我校历史的悠久。校歌中“白山黑水,源远流长”亦即此意。我校辗转各地,最后座落于成都锦江河畔的狮子山上,为祖国培育了数十万的优秀人材。故有“狮山灵秀,哺育栋梁”之说。学校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时期直至改革开放,“伴着历史的步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今天的四川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

光荣的岁月,炼就光荣的传统,发展的历程,铸造宝贵的精神。我校承继东北大学的历史渊源,结合自身实际,几十年来形成了“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形成了爱国爱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传统,校歌歌词“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则直接引用了学校的校训。四川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点,一批批教育人才在这里成长,从这里出发,用闪光的青春“肩负民族的希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四川师范大学的辉煌前景,“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校歌二段歌词的末尾使用相同的文字,展现四川师大师生员工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坚强信心,唱出共同的志向和理想,那就是“托起祖国的太阳”。

10、知名校友

党政军界

姓名 备注 姓名 备注
魏夕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高伟 陆军第14集团军副政委,陆军少将
吴少柏 *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 彭勇 四川中江县县长
王邦习 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唐歌实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嘉 *巴中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欧泽高 四川省纪委书记
晏永和 原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眉山市委书记 易治安 原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侍俊 原四川省阿坝州委书记,广元市市长 王川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四川省机构编制办主任
曾省权 原四川省内江市委书记 彭德秋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局局长
苟建丽 第八届、九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常委、四川省委主委 贾松青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校长
方小方

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原四川省德阳市委书记
曹代学 四川省*副秘书长
杨兴平 第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常委、四川省委主委 袁刚 四川省*厅副厅长
杨泉明 原*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姜树林 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
黄昌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四川省监察厅厅长 郑东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
周国良 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 王均 原四川省广电厅副厅长、四川电视台台长
刘会英 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书记、党组书记 刘同心 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
吴旭 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 薛敏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局局长
林明通 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纪委书记 王川红 四川省*金融办主任
李岳东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欧彦才 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孙前 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 魏夕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雷洪金 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 韩国宾 原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
蒋仁富 原绵阳市市长 阿什老轨 四川省凉山自治州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光镭 原四川省宜宾市市长 尹德宏 原四川省宜宾市政协主席
唐雄兴 广安市委常委 辜文兴 原重庆市万州区委书记
张学锋 重庆市云阳县委书记 刘锐 *雅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周宇 宜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王孝询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常委、重庆市委主委
李燕明 重庆市石柱县政协主席 周少政 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区长
马培生

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明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鱼复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叶力娜 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 杨洪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

原福田区区长
赵浩宇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书记

高校与科研界

姓名 备注 姓名 备注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刘从政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辜正坤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杨泉明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兰棣之 清华大学教授 杨树政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张健 西华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王俊波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王渝生 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王慧才 原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 马元方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王立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罗元松 宜宾学院首任院长教授
李宗桂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肖立军 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
詹杭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袁体先 原川北医学院院长
王银河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博导 孙泽平 重庆文理学院院长
周毅 四川大学教授 张春雨 北方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章毅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贾松青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王俊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杨联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吴德辉 四川省科教所所长 杨联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川 原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李家勋 原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夏可慧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余万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何晓鹏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姚荣东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沈国寅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高宁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郭鸿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梁国平 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吕屏 重庆大学机关党委书记
秦大锡 原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传斌 原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长,副厅级督学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昌辉 成都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罗先刚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唐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文化传媒界

姓名 备注 姓名 备注
李佳明 *电视台主持人 施丹 *电视台主持人
张杰 著名歌手 宁远 四川卫视、湖南卫视主持人
谢娜 湖南卫视主持人 郑毅 *电视台签约主持人
黄橙子 凤凰卫视主持人 杨乐乐 湖南卫视主持人
万妮恩 著名演员 李易峰 知名演员、歌手
王婷 影视演员、配音演员 杨陶好雅 *电视台科教频道制片人
漆亚灵 新锐时尚女主播 陈浩 著名配音演员
关文舸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副总裁 白举纲 知名歌手
涂道坤 北京正清文化公司董事长 刘光全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
潘时七 影视演员 陈永林 天音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含韵 知名歌手 韩太康 著名作家
裘山山 著名作家 李承鹏 中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杂文家、畅销书作家

工商企业界

姓名 备注 姓名 备注
袁荣俭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经营总监 杨斌 四川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曹善华 攀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正海 攀枝花钢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亿中 四川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东 瀚华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中间市场部副总经理
齐桂莲 中国银行重庆双龙路支行副行长 杨庭刚 古叙煤电集团矿长、高工
王博豪 四川博豪登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刘洵 新浪乐居四川区域副总经理
王康弘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张廷安 遂宁市鑫海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四川明星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

11、录取规则


四川师范大学

1.学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并负责按照当年的招生录取政策处理与之相关的遗留问题。

2.学校对实行“大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102%左右,未实行“大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120%。

3.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为鼓励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制定的各项“加分投档”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是否录取和专业安排的主要依据。

4.除招生计划中特别注明的专业外,我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的语种,但新生进校后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均以英语为公共必修课《大学外语》的教学语种。此外,我校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在录取时有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各专业英语单科的最低控制线由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视投档我校的第一志愿生源情况统一划定,并在学校招生与就业信息网公布。

5.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舞蹈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议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采矿工程专业由于就业的特殊性,建议女生慎报。

6.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其中,对因身体健康状况致使生活无法自理或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的考生将不予录取。同时,对存在明显身体残疾或语言障碍的考生,原则上也不能录取到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师职业的相关专业。

7.对报考学校的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8.普通类专业的选考科目与录取原则:

(1)关于选考科目: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市、自治区),我校将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和与考试科目的相关性确定考生应当参加的选考科目。同时,对于具有选考科目的省(市、自治区),除招生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和我校确定的选考科目成绩的总和为录取依据。在具有我校选考科目成绩的线上考生不足时,经与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协商后,我校也可录取其它兼考科目的考生。

(2)关于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学校在专业安排时,不设专业级差,采取分数优先,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史类依次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理工类依次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可参考学校近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结合考生本人的分数和爱好合理、有序选择专业。

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配,学校将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调配至尚未满额的其它专业,但调配志愿的优先级别低于非调配志愿。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

(3)对于仍未实行“大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关于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的录取原则:我校将优先录取院校志愿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院校志愿为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能否投档我校,将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当年录取办法而定,我校严格执行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已投档我校的院校志愿为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按下述原则确定其专业:

①继院校志愿中的第一志愿投档之后,投档我校的包括征集志愿在内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只能录取到投档时尚未满额、但又有考生专业志愿(或调配志愿)的其它专业;

②如投档我校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考生本人又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

9.体育与艺术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与录取原则

(1)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9个本科专业以及影视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2个专科专业录取原则是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及美术类专业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合格分数线的情况下,依据文化考试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之和为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专业考试成绩、语文、综合、外语、数学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2)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2个本科专业录取原则是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及编导类专业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合格分数线的情况下,依据文化考试成绩为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专业考试成绩、语文、综合、外语、数学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3)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本科专业录取原则是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及体育类专业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合格分数线的情况下,依据折算成绩为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对进档考生择优录取,折算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折算成绩=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总分×750×40%+文化考试成绩×60%,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专业考试成绩、语文、综合、外语、数学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4)其余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是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与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层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及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合格分数线的情况下,依据专业考试成绩为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文化考试成绩、语文、综合、外语、数学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5)对于生源数大于计划数的体育与艺术类专业的省(市、自治区)根据生源情况先划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此比例不超过105%。

(6)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体育与艺术类专业调配原则与普通类专业调配原则相同。

10.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与文化(体育与艺术类考生还含专业)考试成绩在内的全面复查。经复查被确认为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按照有关招生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