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们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
中文名称:五当召
英文名称:Lamasery
建立时间:清康熙年间
馆藏文物:2000件
所在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北54公里的阴山山脉吉忽伦图山的五当沟
1、简介
五当召
五当召(蒙古语称:巴达格尔召,柳树之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北54公里的阴山山脉吉忽伦图山的五当沟。
五当召最初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王公于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曾大规模扩建,又经章嘉国师若比多吉(1717-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元)乾隆皇帝赐名满、汉、蒙、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广觉寺”,满语:阿木巴乌勒黑苏诛科特很(Ambaulhisujuktehen),蒙古语:阿慧耶赫敖努勒图苏木(AquiYekeOnultuSume),藏语:扎钦道格丹陵(rgyachenrtogsldangliG)。建寺以来它一直是蒙古族佛教徒朝拜的佛教圣地。
2、历史沿革
五当召
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美妙的传说,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庙会活动五花八门,跳鬼是其主要活动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黄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许多召庙,五当召是内蒙古四大寺庙之一。
五当召的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土默部。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各种书籍。他曾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学经,几年后,呼图克图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留学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学位。从*返回内蒙后,他的经师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
乾隆十四年(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科尔扎仓(时轮学部大殿)。因为第一代活佛学问最深,通达五明,对时轮学尤为擅长,清廷封他为“洞科尔。班智达”即“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时轮学部以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为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洞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当圪希德殿”,供奉众金刚,故亦称金刚殿。
乾隆十九年(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1717-1786年)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第二年(1755年)建造了五当召最主要的建筑——苏古沁殿(大经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圆寂。五当召的活佛共转世七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后五当召长期没有活佛,直到2006年,才寻到了第八世活佛。
3、馆藏文物
五当召
由包头博物馆协助五当召景区管理局将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可移动文物档案交付五当召景区管理局。
近年来,五当召寺藏文物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原有文物档案已不适应现代管理,寺藏文物亟待鉴定级别,以便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2010年,包头博物馆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建档、鉴定工作,五当召管理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寺教管会负责人、僧人配合此项工作。从盛夏到寒冬腊月,五当召文物建档历时一年,从文物拍照、名称确定、器物描述、尺寸、重量到考证时代等都倾注了建档业务人员的大量心血和执着的专业精神。2011年6月,五当召近2000件文物信息采集基本完成。2011年7月15日至7月18日,专家经过对实物和图片的筛选,从近2000件文物中精选出437件套各类文物定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文物143件套、二级文物112件套、三级文物182件套,从中发现了许多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重要文物,按建档分类,五当召文物分为金属造像、非金属造像、唐卡、法器、塔、曼陀罗、柱毯、杂项等,五当召三级以上可移动文物中,有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九米高的宗喀巴铜像,两座高1.3米,直径近2米的鎏金曼陀罗铜城,多件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等,而金铜佛像达331尊,其中元、明时期的佛像达19尊。唐卡保存近500幅,其中有多套数十幅为一套的组画唐卡,绘制精美,画法细腻,这些文物使五当召文物收藏数量、品相、等级都位列于自治区文物收藏前列,有些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文物精品。
4、建筑特点
五当召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俱全,壁画绚丽,唐卡(卷轴佛画)夺目,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塑面目狰狞的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造型奇瑰,制作精美,金光夺目。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喇嘛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宫内陈设富丽堂皇,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喇嘛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喇嘛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映照在蓝天、青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显辉煌耀眼。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它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学塾分四在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50年;显教学部,设于1752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少佛时期,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着辉煌历史的五当召,今天成为内蒙古自冶区游览胜地,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5、历代住持
五当召
五当召的活佛曾经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洞科尔·班智达”,(额尔德尼,蒙古语:宝之意,莫日根,蒙古语:聪睿之意,洞科尔,藏语:时轮金刚之意,班智达,梵语:智者之意;合起来就是,大宝聪睿时轮金刚智尊)名望及地位均相当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罗桑坚赞,法名阿旺曲日莫,诞生于归化城土默特(今呼和浩特)后山(今大青山以北)巴音珠日和,其祖父喇嘛扎布,原籍是蒙古喀尔喀部人,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一天,呼和浩特席力图召的一位达喇嘛去*办差,喇嘛扎布有幸能得以随行。到了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喇嘛扎布叩见了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喇嘛扎布说:“我是远方来的粗人,今日入藏去了许多佛寺,参加了不少经会,使我无比钦敬。我早有在家乡蒙古弘扬佛法的心愿,无奈见识有限,无法习经研侓,愿大师保佑我生下孙男,在家乡光大佛教。”班禅回答说:“你要好好地崇敬三宝(佛法僧),向佛祈祷,可以实现你的愿望。”喇嘛扎布回到土默特旗,果然喜得一孙,就是阿旺曲日莫。阿旺曲日莫从小天资聪慧,5岁时被父母送到附近(伊克昭盟境内)的却扎布喇嘛那里做徒弟,学习经文。8岁时在却扎布喇嘛每年举行一次的嘛呢法会上,已经能胜任领诵30余页的<嘛呢经仪轨>了。9岁时老师把他带到内蒙古多伦诺尔汇宗寺向甘珠尔呼图克图学修显密佛法,活佛给他取法名“阿旺曲日莫”他在多伦庙学习到18岁。康熙五十二年(1713),阿旺曲日莫赴青海安多藏区(甘珠尔呼图克图的家乡)色日困寺,苦学6年显宗理论。返回多伦,一次阿旺曲日莫在乌拉特东公旗一带讲经传教时与高僧辩论,研讨经典因被对方辩倒,深知自己所学不足,于是决定去*深造。。他在*学修佛法期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哲蚌寺拉然巴(藏语拉然巴意为拉萨的博学高明之士,仅拉萨三大寺可以授给拉然巴学位)学位。从*返回内蒙古后,他的经师甘珠尔呼图克图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大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应聘进京参加蒙古文《甘珠尔经》的编译工作。一世洞阔尔活佛翻译“时轮解说”部分,荣获二世章嘉活佛所加“额尔德尼·莫日根·洞阔尔·班第达”封号(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莫日根意为“聪慧”洞阔尔汉意为“时轮”班第达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班第达,意为学者,在当时内蒙古获得朝廷的这个封号是来之不易的,阿旺曲日莫正式获得活佛资格(官府承认并有造册)。
乾隆十四年(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蒙藏佛寺院,即现在的洞阔尔殿(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一的洞阔尔扎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世活佛阿旺曲日莫在五当召圆寂。第二世洞阔尔活佛热西尼玛经六世班禅认定于1775年10月被迎请到五当召,乾隆四十七年(1782)赴*学经10年,才学出众,八世达赖赐予他“额尔德尼·莫日根·洞阔尔·班第达”名号。他在嘉庆六年到道光五年(1801—1825)前后7次朝觐皇帝,嘉庆皇帝赐给他貂皮皮袄,有帐幕覆盖的轿,珊瑚念珠等礼物,道光皇帝赐念珠等礼物。道光十六年(1836)圆寂,终年72岁。第三世洞阔尔活佛丹增热西于北京雍和宫金本巴瓶签抽认定为转世灵童在8岁时被迎请到寺院坐床。18岁时,前往*拉萨进行为期10年的深造。但因途中渡河时,河水突然上涨落水身亡。第四世洞阔尔活佛原名奈曼道尔吉,法名嘎拉森图布登·吉格木得·佳木素,诞生于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经过5年寻访,咸丰十年(1860)经雍和宫抽签选定。同治十一年(1872)朝贡皇帝。后因患腰腿病不愈,光绪十二年(1886)于寺中圆寂。第五世洞阔尔活佛泽登扎布8岁坐床。24岁时朝贡,宣统皇帝赏赐琥珀念珠,蟒缎等礼品。民国三年(1914),五世洞阔尔活佛赴北京觐见大总统,袁世凯加封“弘道大智”四字,赏给“呼图克图”封号。1918年圆寂。第六世洞阔尔活佛茂明安旗人,1925年7岁时迎入寺院一直在本寺学经。1943年六世洞阔尔活佛因天花未愈圆寂。第七世活佛达茂旗人,经青海塔尔寺确定为转世灵童,1951年请入寺内,由六世活佛的经师教他识字读经。于1955年圆寂。此后五当召到2006年10月活佛空席。
2006年10月24日,内蒙古包头五当召隆重举行了第八世活佛嘎拉曾图布丹却吉旺措坐床典礼。嘎拉曾活佛是由已故乌兰活佛在21世纪初选定,并报**批准的五当召第八世转世活佛。参加坐床仪式的领导有自治区*、宗教局、统战部、包头市委以及各地藏汉僧侣普通信众共千余人参加。由内蒙古宗教局局长秦蒙宣读并颁发了《活佛认定证书》,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发来了贺电。
6、文化艺术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现存唐卡最多最精美的寺院,据五当召管理局介绍,现存大小唐卡2000多幅,几乎每座殿堂都保存着数量不等的精美唐卡。这些唐卡除少数张挂在供人参观朝拜的殿堂内,大都深藏各大殿堂密室,有的甚至存放在柜内很少对外展示。几百年来这些唐卡作为供奉,张挂在大殿深处内,外界极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艺术内涵。
五当召的唐卡大都为清朝时期的作品较多,少数为民国时期。据五当召的年老的僧人说,一些精美唐卡是*高僧赠送给洞阔尔呼图克图的礼品,或从青藏地区朝佛带回的作品。
五当召现存唐卡,内容大都以佛教题材为主。以绘画各种佛、菩萨、阿罗汉、本尊、护法、空行母、天王、高僧大德、坛城等居多。从唐卡的分类,主要以国唐中的彩唐为主,少量是止唐的贴花唐卡、版印唐卡。
五当召的苏古沁殿(大经堂)二楼觉卧(释尊)殿是保存唐卡最多的殿堂,约200幅,在殿内的柱头、横梁、墙壁等处张挂着大小不同内容各异的唐卡,在这个大经堂保存着五当召最大的三幅唐卡“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喀巴大师”,每幅都在6米左右见方,采用贴花制作工艺,以彩色锦缎剪贴,利用多种色调,不同的纹饰、质地,人物绘画细腻,具有立体感。举行盛大法会时,将这几幅大唐卡张挂在寺院外墙,以使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五当召保存着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阿罗汉唐卡,一种藏式绘画风格的画风浓郁,一种是汉传佛教风格的画风融合,其中大经堂的阿罗汉,仅存6幅,残损较重,画面颜色脱落,装裱衬和花芯开裂,虽然很是陈旧,但仍为画中的精品。这组阿罗汉构图和敷色都具典型的汉传佛教绘画艺术特点,画面简洁,色调淡雅,背景以青绿色的山水,近处的岩石、树木,绿色的草地和溪流,阿罗汉不同的表情和随意姿态,手拿法器,体现了遵循佛祖永住人间,普度众生,拔苦与乐的慈悲喜舍的入世形象。阿罗汉身旁匍匐着禽兽和侍从人物,上方左右是格鲁派高僧大德。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蒙古族也接受了多方面的佛教文化艺术。许多蒙古族僧俗艺人参与佛教寺院绘制壁画、唐卡。可是这些蒙古族艺人几乎不习惯落款题记,使一些蒙古族艺人绘制的唐卡,往往被认为是藏族画师绘制的作品。在五当召有几幅蒙古文提及的唐卡,无疑证明了唐卡的绘制中是有许多蒙古族汉族艺人绘制的作品。如“战神”就是其中一幅。这幅唐卡55×32厘米,画面正中一武士骑白马,头戴战盔,身穿铠甲,腰挂箭囊、弓、宝刀、侧身正面,左手牵缰,右手高举马鞭,装束打扮完全是古代武士模样。在其上方绘两尊佛,下方为金刚手护法。战神的四角分别绘黄、红、蓝、绿四尊扈从,手舞足蹈。环战神的周围有对称的8个红色圆圈,内用金色书写蒙古文。蒙古文内容都是赞颂战神勇猛无畏的诗词。
在五当召唐卡中,用朱色书写大量蒙古文题记。清朝时期的蒙古文语法与现代有所区别,众所周知,蒙古族僧人多学藏文,蒙古文中有许多藏文和梵文词汇,所以,即使懂蒙古文,不懂梵文和藏文的话,也很难读通其内容的全部内涵。
从11世纪西克什米尔风格的唐卡画风,随着佛教中心的东移带到*,并与印度尼泊尔波罗风格相互并存,相互影响和融合。13世纪到15世纪唐卡绘画风格已趋成熟,风格鲜明,并随着佛教向东传播,对西夏、蒙古地区的佛教绘画艺术有着巨大影响和发展。
绘制的诸多佛、菩萨等的唐卡,都是根据佛教经典的仪轨而制定的,在梵文、藏文和蒙古文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造像的典章。如藏文《丹珠尔》里就有“三经一疏”的“工巧明”,它们是《造像量度经》、《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绘画量度》、《造像量度》。清朝乾隆年间时任内阁番蒙译事蒙古族工布加布(mgonposkyabs约1690-1750),于乾隆七年(1742)根据藏文翻译成汉文《造像量度经》,工布加布并据有关经典增撰了《造像量度经解》和《造像量度经续补》各一卷。这些经典对传统的佛像制作有详尽的介绍,对佛、菩萨、度母、阿罗汉、护法等的尺度、色相、形象、标识、手印、坐姿有严格的要求和佛教修持上的寓意,不得逾越,以致制作绘制这些唐卡绘画逐步形成了格式而世代相承,与世俗绘画区别开来,为此,也阻碍了艺人的创造才能。但绘制伎乐、供养僧众、天女等却约束较小,艺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这些人物绘制得非常生动,富有情趣,姿态优美。他们手拿法器、法物、供品、鲜花果实、乐器侍卫在佛菩萨的周围或天界,为佛唱赞、鲜花,体现了佛国净土的愉悦,也寄托艺人们对美好净土的想望和追求。
7、主要建筑
五当召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在此地兴建的,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建于五当沟里的敖包山之阳,依地势面南而建;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势而增高,布局谐调,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红色边麻装饰。外墙表面有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灰层,坚固洁白,别具一格。各殿顶正中回隅,饰有风磨铜双羚对卧金鹿、*、宝幢。远看殿堂洁白如雪,楼顶金光夺目。五当召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显得十分雄浑壮观。五当召过去是一座政教合一的蒙古佛教寺院。被誉为“东方之布达拉宫”的美称。
五当召建筑规模宏大,依山势布局,悉仿藏传佛教寺院建造,平顶直墙,小窗白壁,所有建筑不规则地散布在山谷中,没有围墙和院落,各个建筑物自成一体。如此特别的格局,由南北望,重重殿堂,层层楼阁,随坡势增高,且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各殿顶部还有风磨铜羚羊对卧*和寺徽,金光璀璨,衬托着环抱寺院的群山松柏、飘舞经幡,显得格外壮观。也是内蒙古地区现在最好的蒙藏佛教寺院之一。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阔尔殿、却依拉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俱全,壁画绚丽,唐卡(卷轴佛画)夺目,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塑面目狰狞的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造型奇瑰,制作精美,金光夺目。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阔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苏古沁殿
苏古沁独贡(殿),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内最大的建筑物,位于寺院最前部,高三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前大厅是经堂,殿内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绘着各式花纹图案,外裹云龙图案的栽绒地毯。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坐榻,上铺藏式地毯。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这里诵经。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各殿喇嘛都来此诵读,经堂内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经的席位,左右是高层喇嘛的座位。下边地毯木榻是喇嘛诵经的座席。后厅为藏经阁,供奉着各种佛像、唐卡、曼陀罗坛城,二楼回廊处绘有“九大佛寺建筑”鸟瞰壁画极为珍贵。
却依拉殿
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木雕、彩绘的背光雕刻着卷草、火焰纹饰、颇为精美。形象端庄严肃,造型敦厚慈祥,弥勒佛是藏传佛教未来佛,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麦达里”。前边供奉着八大药王佛、宗喀巴等铜像。
洞阔尔殿
洞阔尔独贡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高居于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乾隆皇帝于1756年赐名“广觉寺”,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的牌匾悬挂在殿门正中门楣上。这里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推算藏历日期。殿内前后厅绘满壁画、装饰考究,殿前广场系讲经、辩经的场所,即学术升级的考场。
当圪希德殿
当圪希德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是座两层殿堂,紧靠洞阔尔殿建造。据说此殿是鄂尔多斯部准格尔台吉之妻资助建造的。殿内供奉着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天母等九尊彩塑护法神,面目狰狞可畏、多头多臂、手拿各种法器,颈挂人头项链脚踩妖魔,威武彪悍,看后令人毛骨悚然。
喇弥仁殿
喇弥仁殿(菩提道学经堂),又称日木伦殿。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位于护法殿后边西北高耸的山坡上,为教义戒律学部,这个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设立。是召庙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晚的建筑物。殿内正*奉铜铸高九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坐像。左右两侧塑其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塑像。两侧木龛内有一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塑像。二楼凸起的天窗既可容纳高大的塑像,又可采纳光线,显示了独具匠心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
金科(曼陀罗)殿
原名努尼殿,是供僧人静坐休持的殿,用于喇嘛们以逐渐减少饮食,静坐默诵,力图不食不语的修行方式去解脱超度众生灵。后来毁于*动乱。2003年国家拨款在遗址上恢复并扩建此殿,2005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全殿上下两层,一楼为佛堂,供有千手千眼观音像、六世班禅大师、宗喀巴大师像,正*奉的三世佛为铜铸镀金佛像。墙上所绘壁画是藏传佛教九大佛寺壁画。
此殿二楼是文物博物馆,展出本召所保存的部分珍贵文物。有唐卡、清代景德镇瓷器、活佛的生活用品、法器、内蒙古仅存的两座鎏金曼陀罗坛城,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苏卜盖陵
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苏卜盖”即蒙语“塔”之意,是一个小佛堂,内部供奉有历世活佛灵塔,即舍利塔。因一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此后,本召七世活佛灵塔均在这里珍藏。灵塔雕刻精美镶有珍宝玉器,外部鎏金。
阿会殿
阿会殿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5年(1800年)。据说是乌拉特东公旗协理热西鹏苏格出资建造的,东南靠活佛府。殿底层正中斑斓的山洞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其两侧是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异,气宇非凡,泥塑山洞险峻逼真。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二楼主要供奉本学部主供佛胜乐金刚、药王佛。
8、四大学部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他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僧人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扎仓)。学塾分四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49年;显教学部,设于1835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活佛时期1892年,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脸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扎仓”是藏传佛教寺院的宗教组织单位(扎仓原为僧舍的意思,可译作学院、学塾。本召“扎仓”通常译作学部),各个扎仓在寺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有各自使用的殿堂,有各自的管理制度。五当召设有四个扎仓。扎仓虽可以译作学院,但不能把扎仓看做是学术研究机构,只是在这个宗教组织里有学术研究的内容,即寺院里所设僧人学习经典、仪轨,进行修行和深造的宗教组织。
格鲁派寺院学经的次第“先显后密,显密兼顾”,要求学僧是要显密兼修的。入寺的僧人先编入预备班,须先诵读八种经文,入习者不算是学部学员,表示决心深造者,方能进入本召所设学部。经过显密渐次深造,最后达到修道成佛的境界。
却依拉(显宗)学部
却依拉扎仓是五当召的显宗学部,却依(藏语意为“经”),拉(意为“声音”),扎仓(意为学院、学部)。也有解释“却依拉”出自梵文,意为“佛的教法”。对显宗最形象的解释,是“公开宣说之教”。“宣说”便有诵经、讲经、辩经的声音。
学习内容:以显宗“五部大论”为主要教材。通过师傅的传授、学僧背诵和辩论形式,达到通晓五部大论。以下是对五部大论的说明,本说明中各寺的学级与五当召分配并不一致。(1)因明部。学僧必须学会一定的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知识,能够解释“正确认识”和“不正确认识”之间的区别、建立正确的见解、攻破错误的观点等。全部学程五年,分为五年五级。要求学会背诵《入中观论》和《现观庄严论》二经,自头至尾,一字不漏。(2)般若部。般若意为“智慧”四年学程,分四年四级,课程内容着重阐明证得解脱次第的方法。(3)中观部。佛家常说的“断见”和“常见”,格鲁派采取俩种见解的中间观点,谓之中观,为格鲁派的主见。学习中有指定的经典,二年学程,分二年二级。(4)俱舍部。“俱舍”意为对法藏论,包括“颂”与“论”两种,实际上是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是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四年学程。(5)律学部。侓,是佛教对比丘(僧)、比丘尼所制定的禁戒。该部是在学习理论之后,以修行持戒为主,所以没有规定年限。
修习方法广闻经义(读经诵经),闻后思维(加深理解),通过辩经(答辩),然后修持。在师傅指导下,互相出题研究和辩论,从而加深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定期举行大型的辩经大会。
洞阔尔(时轮)学部
在本召该学部设置的时间最早(1749年),洞阔尔殿是该学部的专用殿堂,是密宗研习“时轮学”的学部。“时轮”一词既是时轮金刚本尊(佛像)名称,又是时轮理法的名称。“时轮”是指宇宙和生命在时间中的生灭规律和与此相应的修炼方法以及终极目的。这个学部除了修观有关的时轮密乘,还研习天文、占卜、历法、数学,用彩砂制作曼陀罗等。洞阔尔是音译,时轮是译音,白天黑夜是为“时”,自身的瑜伽修炼使气脉畅通是为“轮”。本学部主供佛哇时轮金刚,经名有《时轮金刚经》,研习的“时轮学”又是学部名称。时轮在字义上与天文、历算没有必然的联系,天文、历算只是本学部附修科目,都贯穿有佛教教义内容。
时轮学部学习方法是学习经典、教师口传(言教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些科目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中得到成就。因为参加学习的人数不多,所以只分年级,不分班。学修期为10—15年。毕业后可获得“却尔吉”称号(意为法师,一世洞阔尔活佛曾在拉萨获有此称号,却尔吉不是学位,学位应是“介仁巴”),享有却尔吉称号的喇嘛,在全召性集会时,都身穿绸缎,头戴金冠,是表达对一世洞阔尔活佛的怀念和敬意。
本召使用蒙古、藏、汉历法,*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已有千年的历史。藏历为“饶迥”纪年,以12年为一个小循环,60年为大循环,第一个“饶迥”年为公元1027年,2003年是第17“饶迥”的第7年。藏历把天体分为12宫,用12属相(12属相中又分为阴阳雌雄),五种自然元素(木、火、土、金、水)互相搭配纪年。
喇弥仁(成佛之道学)学部
该学部成立较晚,是五世洞阔尔活佛在位之时修建(1892年)。在内蒙古仅有五当召设有这个学部,是从五当召却依拉学部分出而形成的一个独立学部。《喇弥仁》是一部经典的名称,又译作《班琼喇弥仁》,即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梵语,意为“觉”、“智”。“道”,指修行者彻悟而得到佛教真理成为“菩提萨”(简称菩萨),已经达到彼岸,摆脱了六道轮回之苦,成佛成道了,这项学问是研习“成佛之道”的学问。“先显后密”是修行顺序(次第),这是宗喀巴大师在修行方法上的主张。在本学部结业,是喇嘛修行成道的开端。已算走完第一步,下一步是自愿入密宗学部学习,最后完成“成佛之道”的全部过程。学习内容:不直接应用《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大著,只需概括其要点的两部作为本学部的教科书:一为一世班禅所著《指导一切智能的简易法》。二是宗喀巴所写关于阿底峡《菩提道灯论》释述。本学部不似却依拉学部那样广泛的学经。只学习宗喀巴的教义学,所用的这两本教科书已有教义学的内容。本学部学僧兼学翻译经典的知识。修学9年,期满经过考试授“格西”学位。
阿会(密宗)学部
“阿会”有两个含义,禁咒之意与密宗修行有关,又可译作“小”,本学部经殿的规模最小。阿会殿内不仅供有密宗修行的胜乐金刚主尊佛像和密宗经典,还有医理学部的药师佛像和《四部医典》(血管、疾病、内科疗法、外科手术谓之四部)。医理学部是喇嘛自发组织的,不在五当召学部组织系统以内,医理学的实用性质很强,是附设的重要原因。本召不设要了医理专门课程,可以自己拜师学习。密宗学习内容与结业:密宗学部应以研究、修习密宗缘起内容为宗旨以背诵经典、学习造像、绘图基础知识和制作模型为教学内容。
格鲁派寺院中最完备的密宗学院,是先学显密宗理论,学画坛城(曼陀罗)图,本尊(佛像)图,还学习一些音乐器乐,最后进入实践阶段,即坐禅。密宗的实践十分复杂而又神秘。在教材上以宗喀巴所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四续部》为必修课。修学期限7—10年,经考核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密宗最高学位。
蒙医学产生于蒙古族的生产、生活实践,并吸收藏医、中医和其他各民族的医学成果。五当召设立的医学部曾经培养了很多著名的医师和医学家,《方海》、《方济学》、《蒙药正典》为五当召蒙医代表作。现在五当召还保存有藏医的《四部医典》及其它蒙医著作。
9、所获荣誉
五当召于1996年由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3月4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内蒙古唯一保存完整的纯藏式建筑群,也是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曾被评为内蒙古文明寺庙,十佳旅游景点。
10、来寺参访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距包头市区约54公里,
交通方式:
公交:包头市三区可以乘坐5路公交车到包头东站,东站前的广场有7路车到石拐区,然后转乘开往五当召的车,当天可以往返,生活设施完备.车程不到两小时.7路车票价9元
自驾:从起点-S211-包脑线-青五线-X076到终点。全程不到2个小时,路上有盘山路,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找到路标指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