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兆林

科普小知识2022-04-19 14:11:17
...

刘兆林,男,汉族,1949年4月12日出生,黑龙江巴彦人,中*员。当代作家,现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笔名:纪兵、鲍红。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

中文名:刘兆林

籍贯:黑龙江巴彦

出生地:黑龙江巴彦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49年4月12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鲁迅文学院作家班

代表作品:《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黄豆生北国》、《爱情线》、《新兵老贺尝到的滋味》、《爸爸啊、爸爸》

1、人物经历

198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某部三师炮兵团战士、团政治处新闻干事,吉林省军区宣传处、文化处干事,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曾任职营教导员、师政治部主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主要作品


刘兆林

  着有长篇小说《不悔录》、《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黄豆生北国》、《爱情线》、《新兵老贺尝到的滋味》、《爸爸啊、爸爸》、《雪国热闹镇》(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中短篇小说。

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着有散文集《高窗听雪》,中篇小说《黑土地》、《因为无雪》、《妻子请来的客人》、《黄豆生北国》,中短篇小说集《刘兆林小说选》、《违约公布的日记》、《三角形太阳》、《船的陆地》、《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和鱼去散步》、《父亲祭》、《雪国热闹镇》,等。《雪国热闹镇》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改编的电影获1985年全国优秀故事片奖,长篇小说《绿色青春期》获当代军人喜爱的优秀军片图书奖、首届东北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作品还曾获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等多种重要文学奖。

曾获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等荣誉称号奖励。

3、人物评价


刘兆林

  在别人的笔停下的地方,他又向前探去了——这就是读刘兆林的散文集《在*想你》最突出最强烈的感受。

这部封面上标明“情感散文”的集子共收文七十余篇,分“亲情”、“私情”、“常情”、“笔情”、“旅情”五辑。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亲情”卷中的《父亲祭》。像《啊,索伦河谷的枪声》确立了刘兆林在小说领域的地位一样,这一篇也代表了他的散文成就。汪洋恣肆三万言,全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没有刻意结构的痕迹,真是剖开心来的滴血倾吐。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也是,弟妹相继病亡,这种苦难,与那个非常时代密切相关。其文下笔惊人:“你终于死了吗,父亲?你那日夜消耗也经久不衰的生命之灯真的突然熄灭了吗?我不敢相信这喜讯是真的。但一纸电报分明地写着喜讯:父亡速归。”把父亲去世说成是喜讯,这是对人的情感本能的挑战,一下子揪住了读者的心。文中写道,他在母亲葬礼上踢掉“恶魔”父亲手中的菜刀,把父亲扑倒在地,还没消毒就把强镇静针剂扎进父亲皮肉,“当时,扎死你我都不会悲痛”。——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曾以残躯拼命把晚年小脑萎缩、意识错乱、整夜打骂我母亲的瘦弱父亲扑倒在炕上……读《父亲祭》,不流泪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是写亲情,《寄给母亲的花》,表达得就没有像《父亲祭》、《和父亲搏斗》这样出格儿。也许,《父亲祭》的出格儿要拜父亲这个人物所赐,作者面对非常之人,就必然会有非常的情感体验,笔下自然流淌出非常的文字表达。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刘兆林说乘美以游心,我说是乘情以游文,看他《和妻子处关系》、《和儿子交朋友》等等,他的情文能唤起读者的个人生活体验,甚至对号入座,感同身受。每个人心里总有不可以对外人言说的东西,刘兆林也说了,这就是“私情”辑:《那年在厦门听雨》,他冒雨邀约一位可心的又互有好感的美丽女子,寄情山水,这样的文字让人心动,怀着期待,“世间还有那样清新可听的雨吗”?读罢,感觉作家这难得的坦诚胸襟也似那诗意的雨滋润着读者心绪。

在“旅情”中,有几篇令我印象深刻。刘兆林写游记有个特点,淡墨点染风光,工笔写意画人,使我想起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景恒定,而人多变:人胜景!《丝绸路上的少女》写到那样几个小女孩子:那个为“平等”机会而哭着逼人买她最大西瓜的最小女孩,那个以坦诚之心说谎骗人的卖锁阳女孩,那个因文静不争而丧失了生意机会的出租乘马的女孩,那个因“大哥”是规矩好人而不收费用的按摩女孩,都可爱得让人感觉此行不虚哟!

在“常情”辑《善待阑尾》中,作家提出的“阑尾人”这个概念令人感慨:“谁都有没用的那一天,甚至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也可能落在无用武之地的单位,那他也就等于是那个单位的阑尾了。哪天我一旦成了阑尾人时,千万要自觉善待自己,别没用了还心胸狭窄憋得发炎闹事。最好自觉性强些再强些,努力争取自行脱落,以免让别人担心你发炎。”这样的思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体味。

作家写“笔情”,是文坛生活的写照,写师写友,均画出一个个人物,这是小说家笔墨入了散文。《在*想你》,想的是谁?而在“笔情”里有一篇《不幸给他送上的礼物》,写他与一个残疾作者特殊的师生情,拯救这个十八岁后又瘫痪了十八年的人重新学会走路,扶植这个初中读了一半的人发表出版作品,这个人就是我。

上一篇:吴统文

下一篇:新工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