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市黄道婆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2022-01-10 14:06:42
...

中文名:黄道婆纪念馆

所属区域:中国上海

门票:免门票

开放时间:900-1600

1、纪念馆简介


纺织机

2003年3月21日,黄道婆纪念馆在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东湾村开馆,与清幽古朴的黄道婆墓相邻相伴。

纪念馆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踏进院内,就见矗立着的高达2.2米的黄道婆塑像,门柱上写着“两手织就云裳,一梭穿行宇宙”的对联,横批是周谷城老先生写的“衣被天下”。纪念馆设三个展馆,主展厅展示黄道婆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我国纺织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其他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纺织工具和棉纺织品。纺织工具展厅里,弹花机、纺纱机、织布机样式各异,共有30多台(件)。在棉纺织品展厅里,各种花色的棉土布、蓝印花布、棉织衣裤、围裙肚兜、床单被套等物件有300多件,其中不少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珍品。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一句民谣在江南流传了几百年。黄道婆出生于松江乌泥泾镇,年轻时流落在崖州(今海南省),从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制造纺织工具和织布技术,并于1295年至1296年间返回故乡。她不但将制棉经验传授给别人,而且不断地改良轧花车、纺车等纺织工具以及织造、配花、织花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对我国当时植棉和纺织业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2、展馆设置

纪念馆设三个展馆,主展厅内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陈列展示黄道婆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我国纺织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其他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纺织工具和棉纺织品。纺织工具展厅里,弹花机、纺织机、纺布机样式各异、共有30多台(件)。在棉纺织品展厅里,各种花色的棉土布、蓝印花布、棉织衣裤、围裙肚兜、床单被套等物件有300多件,其中不少是民清时期保留下来的珍品。

3、黄道婆简介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馆内藏品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4、黄道婆的贡献

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有着不畏艰辛、勇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松江一带推广传播。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为弘扬元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丰功伟绩和激励后来者,2003年徐汇区文化局、华径镇人民*共同出资在墓地旁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陈列展品300余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