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文学奖
姚雪垠文学奖即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根据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遗愿及捐款设立,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始于2003年,每四年评选一次。
中文名:姚雪垠文学奖(即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设立时间:2003年
主办方: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
周期:每四年评选一次
1、奖项简介
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的亲属根据其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特捐赠姚雪垠先生的著作稿酬50万元人民币作为“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本奖的评奖宗旨是:力求以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为基准,要求获奖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思想性、严肃的历史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本奖的奖励对象为“新时期”(1979年)以来经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题材范围限于辛亥革命以前,单部作品字数不得少于20万字。本奖以奖励作品为主,同时参照作者在历史小说创作领域的成就,每四年评选一届。
姚雪垠先生的亲属就本奖及基金的设立曾致函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研究决定,“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及其评奖事项委托中华文学基金会管理并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为此设立了评奖办公室,负责本奖的征集、评选、颁发等组织协调工作。
本奖评委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与姚雪垠先生的亲属及有关方面共同协商推选,由熟悉国内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并有所研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且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
2、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姚雪垠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县人,现化著名作家。20年代末在省立开封第一中学学习(四年制)。1938年春发表了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用新鲜生动的语言,成功塑造了一个农民游击队员的形象,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重视。抗战后期任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这期间出版了《牛全德和红萝卜》、《新苗》、《重逢》、《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长夜》等中长篇小说和论文《小说是怎样写成的》。《长夜》是一部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以广阔的农村政治斗争道路的农民形象。另外,还有中篇传记文学《记卢鎔轩》,剧本《一封信》,小说《母爱》等。
1951年他到河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调到武汉作协。1957年开始创作历史小说《李自成》,计划写5卷,共约300万字。
1978年2月,姚雪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协委员,后任湖北省文联主席。
1983年秋,姚雪垠同志应开封高中邀请,曾到母校作学术报告。
3、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以下简称“本奖”)是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的生前夙愿,为了鼓励和推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
第二条本奖的奖励对象为新时期以来经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自2003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届,每届限2~3部。
第三条由姚雪垠先生的亲属提议并捐出姚雪垠先生稿酬50万元人民币,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研究决定,在中华文学基金会下设立“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以用于本奖的评选和颁发。
第二章参评范围
第四条本奖以奖励作品为主,同时参照作者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领域的成就;已经过世的(以参评截止日期为限)作者的作品不在此列。
第五条本奖题材范围限于辛亥革命以前,单部作品字数不得少于20万字。
第六条已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在参评范围以内。
第七条本奖采取单位推荐与评委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征集;推荐渠道如下:
(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家协会(各限2部);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社(各限2部);
(三)相关的研究机构(各限2部);
(四)评委(各限2部)。
第八条推荐者及作者需共同按要求填写“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参评作品推荐表(见附件),并提交参评作品样书5套。
第三章组织
第九条本奖评委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与姚雪垠先生的亲属及有关方面共同协商推选,聘请熟悉国内外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并有所研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且有影响的专家、学者11~13人担任。
第十条中华文学基金会专门设立评奖办公室,负责本奖的征集、评选、颁发等组织协调工作。
第四章评选与颁奖
第十一条本奖评选力求以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为基准,要求获奖作品必须具备深刻的思想性、严肃的历史性和高超的艺术性。
第十二条每逢评奖当年年初,由评奖办公室向各推荐单位和评委印发征集通知。
第十三条本奖评选分初评、复评两个阶段进行:
(一)初评:由评委通读作品,写出初评意见,从中选出若干入围作品进入复评;
(二)复评:评委审读入围作品,之后召开全体评委会交流磋商、综合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获得三分之二票数的作品获奖作品。
第十四条获奖作品确定后,于当年年底前举行本奖颁奖仪式。
第五章资金
第十五条本奖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的利息、利润或其他投资收益,以及热心于文学事业的企事业单位、机构和个人的资助。原则上不得动用“奖励基金”本金。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每届评奖的具体实施依据该届制定的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本章程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获奖作品是怎样选出的
一部符合参评条件的作品,要在获奖名单上留下名字,主要有4个渠道。*和各省区市的作协,可以推荐两部;各省区市的出版社,相关的研究机构,每位评委各可推荐两部。
评委的产生,直接关系评奖的含金量和公平公正。姚海天介绍说,评委的人选主要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提出人选,他本人也进行了推荐,共聘请了13位专家学者。一开始就注意了权威性和多层面。
“我们的评委中有教授,有文学评论家,老编辑,史学家等。既有懂历史的,也有懂小说的,部分评委还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目的就是保证这个奖项的权威、公正。”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评委的构成成分,组委会还考虑选择一个作家来作评委。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没有做此选择。
“从程序上说,由于经费等原因,我们还没有大的突破。还没搞建立评委库啊,京外评委不少于1/3啊等等。”姚海天说。由于成本等因素,也没有像中国图书奖那样,把名单交给读者,把反馈作为一项指标。“评选的公正主要靠评委的人格和责任感、荣誉感。”
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前后时间将近两年。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告诉记者,他是这样作评委的:首先要通读作品,写出初评意见,经过交换意见和投票,在将近50部作品中初评出14部参加复评。复评的作品经过全体评委的讨论、磋商,甚至是争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5部获奖作品。每部作品得票必须超过2/3。
评选的标准和原则是,历史科学和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深刻的思想性、严肃的历史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3个硬性指标。
“阅读量非常大,仅仅看完一部作品,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比如二月河一部《乾隆皇帝》就有300多万字,但评委们都做到了严肃认真,公正透明。”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朱晓岭表示,评委的工作让她感动,整个评选工作公开公正。
4、获奖作品
2003年,第一届
首届颁奖典礼于2003年11月7日在中国作家协会会议厅举行。
《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
共有五部作品获奖,分别是:
《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唐浩明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梦断关河》(凌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居正》(熊召政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汴京风骚:晨钟卷·午朝卷·暮鼓卷》(颜廷瑞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乾隆皇帝(六卷本)》(二月河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二届
本届评奖获得黑龙江省黑河市委的鼎力支持,今年4月,中华文学基金会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宣传部商定,共同举办本届评奖,并冠以“黑河杯”之名。
《漕运码头》
根据中国作家协会评奖规范,黑河杯·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评奖委员会也作了相应调整与轮换,同时,设立了顾问和组织委员会,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黑河杯·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共收到参评作品46部,经过初评审读和复评投票,于7月初选出5部入围作品,最终三部获奖。2007年11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
获奖作品:
《漕运码头》(王梓夫著,作家出版社)
《张之洞》(上·中·下)(唐浩明著,作家出版社)
《蒙古帝国》(I·II·III)(包丽英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龚古尔文学奖
下一篇: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