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海地7.0级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据联合国确认,此次海地地震造成该国超过22万人死亡,近20万人受伤。超过100名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工作人员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
中文名称:海地大地震
时间: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
地理位置: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烈度:10度
震中经纬度:西经72.5度,北纬18.5度
震级:里氏7.0级
伤亡人数: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截止2010年1月26日)
1、地震简介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据国际红十字会估计,此次大地震为海地带来多达300万难民。
2、震后救援
联合国
2010年1月13日晚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联合国向海地提供1000万美元的紧急地震援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除了紧急调运90吨高能量饼干还将从多米尼加*采购大米、玉米面和植物油等食品提供给灾民。
1月12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海地总统府倒塌
美洲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在海地遭受强烈地震袭击后,自己对事件高度关注并为海地人民祈祷,他同时承诺为海地提供必要的援助。美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将向海地提供包括军方及民用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表示将向海地派出灾害应急小组展开救援,同时派地震专家赶赴海地评估受灾情况。
加拿大宣布将派出一架救援飞机前往海地,向震区运送医疗用品和大批救援物资。
美洲开发银行宣布向海地提供2亿美元紧急援助,主要用于为震后灾民提供食品、药品及临时住所。
*副总统兼外长胡安·卡洛斯·巴雷拉说,*国家民防局局长负责救援指挥,巴救援小组将以最快速度进入海地实施救援。此外,巴*于1月13日成立捐赠中心,为海地募集食品和药品等。
巴西国防部长和军事长官1月13日启程前往海地震区。同时,巴西宣布向海地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援助。巴西农业部称,该国首批运送14吨食物,包括糖、奶粉和沙丁鱼。
中国
中国和海地没有外交关系,除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外,中国在海地驻有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共125人,其中六名女队员。由地震应急抢险、医疗救护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0余人1月13日20时30分从首都国际机场启程飞赴海地,支援海地抢险救灾。这支救援任务由搜索营救、医疗救助及后勤保障三个分队组成。这支队伍中大部分队员多次参与国内外救援任务,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救援队携带了十余吨的搜救设备,上百种救援器械,包括搜索、营救、医疗救助、通讯保障等设备。由武警总医院十五名医生组成的医疗分队将在灾区展开一个小型流动医院。此外,救援队还携带了三只训练有素的搜救犬,他们曾在汶川大地震中执行过救援任务。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向海地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在地震中房屋被毁,忍受饥饿的人们。
欧洲
2010年1月13日,法国外交部长伯纳德·库什内表示,法国准备向海地派遣救援人员和两架载有救援物资的飞机。法国负责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茹瓦扬代说,法国将于当天向海地派遣两架飞机。其中一架搭载有25名宪兵及医护人员的飞机将从法国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外省马提尼克首府法兰西堡起飞,另一架搭载有60名救援人员的飞机将从法国南部马赛起飞。法国内政部下属的民事安全司则宣布,将在24小时内从两个海外省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及法国本土调遣总计130名救援人员和6条搜救犬前往震区。
2010年1月13日,欧盟宣布将向受损严重的海地震区提供3百万欧元救援物资。欧盟方面还表示,首批救援物资可能包括纯净水、通讯设备和医疗用品。
2010年1月13日,德国外交部当天宣布,向海地地震灾区提供100万欧元的资金援助,用于对灾民的紧急救助。随后,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尼贝尔表示,德国还将向当地灾民提供价值50万欧元的食品援助,这批食品将由在地震灾区的德国技术合作机构工作人员发放。包括地震救援队在内的德国专业救援力量也已整装待命,准备随时开赴地震灾区。当天早些时候,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柏林说,德国*将向海地提供任何可能的帮助。
3、原因分析
板块移动引发地震不可预测期待减灾——美研究和勘探机构专家就海地地震成因及减灾答记者问
地震现场
加勒比岛国海地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和大气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彭志刚、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维克托·蔡就此次地震的成因及如何减少地震损失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记者:加勒比地区是否为地震危险带?
彭志刚:加勒比地区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因此地震学家对这一地区发生如此大的地震并不感到十分惊讶。
维克托·蔡:包括海地在内的加勒比诸岛位于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一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
记者:海地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为何主震后发生很多余震?
彭志刚: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地震定位及震源机制,海地地震发生在“恩里基约-芭蕉园”断层的左旋走滑断层,这一断层的类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相似,它每年要承受约7毫米的板块移动。达到里氏7级的地震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陆续引发余震,其中一些余震的震级会比较高,导致进一步损失。
维克托·蔡:海地地震是板块移动的自然结果,此次地震缓解了两大板块间累积的部分应力。震级越高的主震引发的余震数量通常也越多,此次地震发生较多余震与主震震级较高相一致。
记者:影响地震救援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彭志刚: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地震救援存在“黄金72小时”之说(即地震发生后72小时内,被埋压灾民的存活率较高)。
维克托·蔡:向灾区迅速运送救援物资和专业设备可能最重要。由于此次地震震区的经济状况不好,救援工作想取得成功,需要其他源头或国家的财政援助。
记者:此次地震再次提出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即地震能否预测并避免震灾,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彭志刚:地震学家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大规模地震发生的时间。不过,专家们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由于地处主要断层带,加勒比地区非常危险。海地首都太子港过去数百年来曾多次遭受地震打击。专家常说,地震本身不会杀人,(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才会杀人。如果建筑物的质量足以应付强烈的地震晃动,震灾的惨剧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会大大减轻,这需要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通力合作。确保建筑物质量合格非常重要,尤其对邻近主要活跃断层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维克托·蔡:就目前而言,专家仅能预测今后10年到20年发生大地震的百分率,更高级的预测尚无可能。不过,地震界有句谚语:地震不杀人,建筑物杀人。因此,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即使不能预测或躲避地震,也能采取很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震后重建所面临的困境。
4、海地概况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西部。东与多米尼加*相邻,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75.8%的国土为山地,其余为平原和高原。海岸线长1080余公里。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
海地,原为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被哥伦布发现,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地。1790年爆发反法独立战争。1804年1月1日独立,定国名为海地,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1915~1934年被美国占领。1957~1986年杜瓦利埃家族实行*。1988年举行首次*选举。2004年爆发动乱,阿里斯蒂德总统流亡国外,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进驻。
5、背景资料
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地震活跃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
其中一次地震发生在1751年,当时伊斯帕尼奥拉岛仍处在法国的殖民控制下。
此外,在1770年时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地震。据来自法国历史学家莫罗德·圣·梅里(MoreaudeSaint-Méry,1750年-1819年)的资料记载,1751年10月18日的地震发生以后,太子港“只有一座砖石建筑物没有坍塌”,但1770年6月3日发生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倒塌了”。
1842年5月7日发生在海地北部城市海地角的一次地震摧毁了海地北部部分城镇和邻国多米尼加*部分地区。
1946年,一次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多米尼加*和海地,并引发了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大量人员受重伤。
一份199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海地处于地震活动末期的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上,这一地区的地震多由板块的水平移动而引起。这个断层带从伊斯帕尼奥拉岛*部一直延伸到牙买加,处于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虽然这个地区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地震活动,但是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有发生7.2级以上重大地震的危险,其破坏力类似于1692年牙买加地震。
2008年3月,保罗·曼和一个2006级学生研究小组在加勒比地区第十八次地质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危险评估报告,特别注明了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的较大变形,由于过去40年间,这一断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小组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有可能引发7.2级以上的地震。
海地的一份报纸《LeMatin》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援引地质学家帕特里克·查尔斯的评论指出,太子港处于发生地震的高风险地区。
6、周年纪念
2015年1月12日,海地*宣布每年的1月12日为全国“纪念和反思日”,以悼念5年前那场大地震中的遇难者。根据海地*的政令,在纪念日当天,海地全国所有*机构、军事设施、警察机关等官方机构都将降半旗,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停业,电台和电视台取消娱乐节目。
2016年的1月12日是海地大地震灾难6周年。潘基文秘书长余1月11日就此发表声明,缅怀6年前在这场灾难中逝去的20万海地遇难者以及102名联合国在当地的工作人员。他表示,联合国与失去亲人的海地人民将坚定地团结在一起。潘基文秘书长在声明中表示,海地恢复和长期的发展的道路并非易事。目前仍有许多海地人民持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食物匮乏和缺少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等。当地仍然需要国际的援助。为此,他呼吁国际社会在海地的重建过程中向海地人民提供支持。潘基文表示,对于此次灾难和遇难者的纪念必须转化为一股全新的振奋人心的力量和团结一致为海地建立一个稳定、*和富裕的未来的呼声。他再次申明,联合国将继续为海地人民实现美好愿景提供支持。
7、中方遇难人员
王树林
王树林
王树林,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北京市人,1983年10月加入中国*,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三级警监警衔。
1969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教,1980年9月调*部工作,历任计划财务局物资处副科长、主任科员,计划装备司装备处副处长、装备财务局物资警械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到山东省烟台市*局挂职锻炼,任牟平*副局长。2000年3月任*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钟荐勤
钟荐勤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生,江西南丰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5月加入中国*,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云南省*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战士、司务长,1999年1月起任红河边防支队正排职检查员、河口边防大队正排职干事、老范寨*检查站副指导员、南溪*检查站副连职检查员,2004年2月起任云南省*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副连职干事、边防战士报社正连职干事、文化工作记者站副营职干事,2008年12月任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钦
李钦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生,云南蒙自人,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2月加入中国*,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师职参谋长,武警大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军区边防团战士,昆明陆军学院外语训练大队学员、*、教员,1987年12月调入云南省*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任副连职参谋,1990年10月起任云南省*边防总队司令部调研处参谋、技术11级翻译和边防处副处长、处长,2001年7月任昆明边防学校边境管理学员大队大队长,2002年6月任云南省*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副支队长兼河口边防大队大队长,2003年4月起先后任云南省*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担任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治委员、党总支书记。
郭宝山
郭宝山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北镇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
196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黑龙江省军区战士,1970年8月至1974年4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1974年4月起任辽宁省军区排长,海军某部参谋、翻译,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在苏州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进修,1988年2月转业到*部工作,历任*部外事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2年2月任*部外事局助理巡视员,2004年9月任*部外事局副局长,2005年10月任*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和志虹
和志虹
和志虹,女,纳西族,1975年3月生,云南丽江人,1998年7月入伍,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武警少校警衔。
1998年7月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入伍到云南省*边防总队工作。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检查员,1999年12月起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检查员、助理翻译、副科长、政治教导员,2009年11月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晓明
李晓明
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河南沈丘人,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3月加入中国*,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警司警衔。
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河南省项城市*局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被*部派往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执行维和任务,任中国维和警队副队长,后升任联合国东帝汶警察司令部战略计划局副主管。2004年9月调*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工作,2007年9月任主任科员。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曾在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
赵化宇
赵化宇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河南辉县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1994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警督警衔。
1990年9月至1994年8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学习,毕业后到河南省新乡市化纤厂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学习,毕业后到*部工作,历任装备财务局*采购办公室主任科员、副主任,警务保障局*采购工作处副处长,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到湖北省孝感市*局挂职锻炼,任孝南*副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
朱晓平
朱晓平
朱晓平,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上海市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警监警衔。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到*部工作,历任*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98年12月任*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局级),2006年1月任*人民*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警务联络部部长,2009年3月任*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8、幸存者回忆
2010年1月18日,两位在海地地震中成功逃生的清华同方公司的张振堂和杨德广两位工程师说:“遇到这种天灾人祸,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靠我们的国家,靠我们的部队。我们现在天天盼着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
张振堂和杨德广都是河南人,分别于2009年8月和10月被派到海地工作。他们在太子港一民宅租住。张振堂住在3楼,杨德广住在1楼。地震发生时,他们都在房间里,房子一楼的两道大门,都从里面锁上了。张振堂当时刚给公司发完联系申请续签事宜的电子邮件。地震发生了,张振堂想到一楼的大门已经锁上,就毅然决定到阳台上躲避。他从卧室爬上了阳台,头上裹着从房间里抓到的一条毯子。在阳台上,他看见屋子里的酒都摔碎了。书架、沙发和冰箱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大概过了一分钟,外面平静了。张振堂从三楼的阳台跳到二楼的一个水缸上,然后从二楼下到一楼的屋顶,再顺着一个消防梯下来。此时,住在一楼的杨德广已经用钥匙打开了两道大门,站到了马路上。出来之前,杨德广一直用双手抱着头躲在卫生间里。现在,他们所住的楼二楼以上都没有了墙,完全不能住人了。
2010年1月13日凌晨3点多,蹲坐在马路上的张振堂和杨德广接到了清华同方的领导打来的电话,问他们是否平安,向单位报了平安之后,他们回到房间取了两个沙发垫和几件衣服出来在马路上过夜。他们身边到处都是从房间里跑出来的海地灾民,马路上都是神色慌张跑来跑去的人。当天下午,外交部在海地的工作人员张哲找到了张振堂和杨德光,并开车把他们带到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安置在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