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上海香山路七号(原莫利爱路二十九号),是我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和他的夫人宋庆龄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四年在上海的寓所。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一九三七年。这幢楼房是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送给孙中山的。故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故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二、三十年代时的原样布置的。孙中山曾在这里总结他几十年革命的经验,完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并在此第一次会见中国*的代表,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所属区域:上海
地理位置:上海香山路7号
面积:2500余平方米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开放:1988年
1、简介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是一座幽静的欧式花园住宅,系当年旅居海外的华侨,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集资购赠。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至1924年,居住在这里。
屋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室内阳台。室内的陈列是1956年宋庆龄按当年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
其中较为珍贵的有:一块用五色木块拼成的镶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拍摄照片的大镜框,镶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拍摄的照片,这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着当时的五色国旗,意喻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共和。镜框四周刻着相同的花朵图案,每个图案由18颗星组成,表示在辛亥革命时全国先后有18个省响应。相片的周围用彩色丝带围成一个钟形,意喻中山先生要用革命的钟声唤起中国民众。在餐厅中悬挂着的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的祖传宝刀。一幅由孙中山亲自绘制的上海地图。1915年孙中山、宋庆龄在东京结婚后的合影。
1924年5月5日,借纪念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3周年的机会,国共两党的同志在这里聚会共商国事时,在室内和草坪上的合影。其中到场的*人有*、邓中夏、向警予、罗章龙等。这些合影,至今还珍贵地保存在故居内。
这里是孙中山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亦是孙中山的思想从旧*主义向新*主义转变的见证,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起和酝酿之处。孙中山著名的《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就在这里撰写的。
瞻仰故居,眼前的这一切,让人回想起孙中山先生为追求*理想、反帝反封建而叱咤风云的一生。
孙中山文物馆毗邻孙中山故居,是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馆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其中第三层是临时展览),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展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孙中山文物馆于2006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2、历史沿革
1918年6月26日
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职务后离粤来沪,与夫人宋庆龄入住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1918年至1920年间,孙中山在寓所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当爱国学生被北洋军阀*逮捕的消息传来,孙中山即指示《民国日报》大力宣传报道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并多次在寓所接见学生代表,声援和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1920年6月2日
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李烈钧及云南代表在寓所举行会议,讨论应付时局办法。次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共同发表宣言,指责桂系军阀牺牲护法主张,私自与北洋*议和的行为,声明将军*及国会移往云南。
1920年11月20日
经陈独秀介绍,孙中山在寓所会见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孙中山详细询问了俄国革命情况,并要求与苏俄建立电台联系。
孙中山在上海寓所策动、指挥了讨伐桂系军阀的斗争。10月,桂系军阀被逐出广州。11月25日,孙中山偕唐绍仪、伍廷芳和夫人宋庆龄等离沪赴广州重建军*。
孙中山
1922年8月
孙中山讨伐叛逆陈炯明受挫,*离粤返沪,14日中午抵达寓所。当天,孙中山即召集同志讨论国会与时局问题。
8月25日
孙中山在寓所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远东局势和中国革命、改组*以及国共合作等问题进行会谈。
8月底
孙中山在寓所会见中国*代表李大钊,就振兴*以振兴中国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9月初,孙中山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
9月4日
孙中山召集在沪各省*同志五十三人,在寓所前草坪上召开改进*第一次会议。马林、陈独秀出席了会议。
1923年1月18日起
孙中山在寓所与苏俄代表越飞举行多次会谈,商讨改组*、建立军队以及苏俄援助中国等问题。1月26日,他们联名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4年11月17日
孙中山、宋庆龄等从广州北上途经上海,中午抵达莫利爱路寓所。19日,孙中山在寓所召开上海新闻记者茶话会,强调北上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22日,孙中山偕宋庆龄等一行离开上海继续北上。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嘱将房屋(即莫利爱路寓所)、书籍和衣物留给夫人以为纪念。宋庆龄料理完丧事后回到上海继续在此居住。
1933年2月17日
宋庆龄在寓所宴请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等出席作陪。
1936年1月初
宋庆龄在寓所约见*地下工作者董健吾,托他将一份*要求同*谈判的重要信件转交给陕北瓦窑堡的***和*。*接报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同*谈判的五项原则。
1936年春
宋庆龄约美国医生马海德到寓所会谈,安排马海德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赴陕北苏区考察。斯诺后来写出了著名的《西行漫记》一书。
1937年12月23日
宋庆龄接受**要求她撤退到香港的建议,在新西兰朋友路易·艾黎的掩护下,离沪去香港。
1945年12月底
宋庆龄将莫利爱路寓所移赠给国民*,作为孙中山的永久性纪念地。
3、建筑布局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义”全文。
南京东部中山陵东、灵谷寺西的林海中,溪流绿树掩映着一座仿清喇嘛庙的古典建筑,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这里就是保存展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史迹的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是中山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之一,原由中国佛教会捐建,初为收藏佛经所用。建筑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个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1936年冬竣工。
孙中山纪念馆主楼前为一椭圆形的广场,四周花木扶疏。广场北侧两段石阶上便是主楼。第一段石阶正中矗立着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高2.6米,重一吨多,是孙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尊铜像曾矗立于新街口广场的*,时间长达24年,为许多南京市民所熟悉。第二段石阶平台上置有一对铜鼎,系南京化学工业总公司于1989年开馆之际捐赠。主楼是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挑檐飞角,气势不凡,檐脊覆黄色琉璃瓦,主脊与垂脊以龙凤、狮头吻合,脊顶*饰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三楼正中悬有一方直额,上书"藏经楼"三字,黑底金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手笔,大门门楣横匾上书有"孙中山纪念馆"六个大字,这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名誉主席屈武所书。
藏经楼外观为三层,中间还有一夹层,共四层。底层大厅里连续不断播放《总理奉安大典》资料录像片,这部录像片是根据当年孙中山先生病逝、安葬时拍摄的实况影片录制的,真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病逝、公祭、建陵、迎榇和奉安的全过程,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大厅的四壁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镌刻有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手书"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
建筑布局
三楼室外回廊四壁设《永恒的纪念》大型图片资料展,展示各国*及知名人士晋谒中山陵的历史镜头。展橱里则展出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书籍。
三楼是孙中山先生史迹陈列室,这是孙中山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四个展厅,共展出孙中山先生的史料图片378幅,还有实物、手迹、书籍等。全部陈列分九个部分: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新的征途、病逝建陵、迎榇奉安、陵园今昔、浩气长存。
四楼展厅用于举办各种临时陈列。
主楼后面是一座大型碑廊,碑廊长125米,左右对称环抱主楼,中轴线上建僧房5间,两翼有回廊与碑亭两座相连。碑廊内镶嵌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每块碑高1.9米,宽0.9米,上面镌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义》全文,共16讲,15.5万字。碑文分别由张乃恭、陈天赐、叶恭绰、邓散木等民国时期14位书法家正楷书写,风格各异。其中唐仲芳刻石,尤为书必俱佳的珍品,被定为二级文物。由北美安提瓜华人、香港意利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先生、董事蒋明先生捐资兴建的中山书院于199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落成,正式向海内外开放,成为孙中山纪念馆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书院位于藏经楼西侧,占地2800平方米,楼外铺以草坪,广植各种名花佳木。主楼为两层仿古建筑,整个建筑典雅秀丽,令人赏心悦目。书院主要用于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楼下辟三个陈列展厅,厅内展出**及外国元首谒陵的照片及《孙中山著作及学术研究成果展》。另在东厅还举办《中山陵收藏书画精品展》,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著名书画家林散之、萧娴、武中奇、费新我、黄养辉等人的书画精品。
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是孙中山纪念馆下属机构之一,位于藏经楼东侧有六百年历史的灵谷公园无梁殿内,展出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蜡像。这些蜡像组成22组场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风貌。蜡像按真人大小1:1制作,造型准确,形态逼真。
4、展品陈列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建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宾客上百万人次,它已成为中山陵园乃至南京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先后被命名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军区青年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青少年德育基地。
近年来,孙中山纪念馆在史料陈列、文史研究和馆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中山陵园史话》、《民国名人与中山陵》、《孙中山手书碑刻》、《吴敬恒碑刻》等,并刊出《中山陵文史信息》与各地同行交流。孙中山纪念馆与海内外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建立了广泛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都要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还与*国父纪念馆、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建立了联系和交流。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暨孙中山诞辰135周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办了系列主题展,推出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图片展》、《辛亥革命时期货币展》以及《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等三个展览。其中《史料展》共展出历史图片及文物130余件,集中介绍了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上海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货币展》展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货币、债券、纪念币等珍贵文物共83件,这些文物是已故著名钱币专家马定祥生前收集、珍藏的,其中不少是珍品、孤品。
5、述评与展望
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研究现状述评与展望
上海孙中山故居内保存有大量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藏书,是研究他们思想的重要资料。孙中山逝世后,故居藏书经过两个阶段的整理之后,针对藏书的研究或利用藏书对孙中山进行的研究随之开展。自1990年代起,针对藏书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故居藏书的边缘问题、利用《藏书目录》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将《目录》研究结论作为探讨孙中山思想的辅证材料,以及利用《目录》等各种文献资料研究孙中山藏书和读书情况等四种形式,然而以上各形式都未直接涉及藏书本身。本文认为,针对故居藏书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研究,或许可以回答诸如有关孙中山是否亲自购买、翻阅、摆放藏书等疑问,同时对于了解孙中山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关注重点,以及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分类标准、所关心的学科前沿问题,乃至于他的视野范围和兴趣偏好都会有所裨益。
1918至1924年间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在此居住。期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著作,并为演讲“三*义”准备材料,是为其思想凝炼总结之重要时期。
1925年3月25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留下《家事遗嘱》,将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了夫人宋庆龄。此后,宋庆龄继续在寓所内居住,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离沪移居香港、重庆。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寓所赠与国民*,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故居内保存有大量藏书,是研究孙中山和宋庆龄思想的重要资料。这批“所遗之书籍”大抵有1932种5230册,其中西文(包括英、法、德、俄文)种类最多,计有1528种2029册,中文389种3143册,日文15种58册。
藏书整理的两个阶段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书
针对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的整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至1981年宋庆龄逝世前,该阶段以整理藏书为主。
孙中山逝世后,身在北京的宋庆龄立即打电报到上海寓所,嘱咐保持孙中山在世时的原状,因此故居内的藏书也基本维持了当时摆放的顺序。大约到了1950年代中后期,宋庆龄曾组织工作人员对故居藏书进行整理,并在藏书的书脊上粘贴编号标签,这些编号保存至今。第二阶段为宋庆龄逝世后的1980年代,在整理藏书的基础上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工作。
1981年宋庆龄逝世,不久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此后针对故居藏书进行的第二次整理,便是1980年代在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孙中山故居管理处的组织下进行的。
6、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售票)
取票地点:
景区售票处
入园凭证:
同程网预订成功确认订单短信。
特惠政策:
军人持军人证、离休人员持证件、儿童身高1.3米以下、7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
发票说明:
所有门票均提供发票,在景区现场支付的订单,您需在取票时向景区索要发票,离开景区后将无法提供,敬请谅解。
退改规则:
现场支付、游客需提前一天致电同程网客服进行日期修改,或者自行在网上取消订单,重新预定
温馨提示:
每年11月10日、11月12日、3月10日、3月12日,景区封馆不能预订门票。
附近轨交:
地铁10号线陕西南路站,5号出口,沿陕西南路往南走,沿复兴中路向东至思南路,右转再走3分钟就到香山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