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李觉

科普小知识2021-10-12 15:22:59
...

李觉(1914—2010.2.12),男,曾用名李书阁,中国*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山东沂水人。中国大学肄业。曾任东北军骑兵师副排长。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后任晋西游击队营教导员,鲁西军区团政治处副主任,冀鲁豫军区分区参谋处长、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平汉、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参谋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局长、副部长,核工业部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文名:李觉

别名:曾用名李书阁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沂水

出生日期:1914

逝世日期:2010.02.12

职业: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毕业院校:北平弘达学院,北平中国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核工业的优秀领导*

代表作品:《当代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军事工作史料丛书》等

1、人物生平

1914年2月出生于山东沂水坡城峪,早在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积极参加“一二·九”等学生运动。

1933年至1936年李觉同志先后就读于北平弘达学院、北平中国大学。

1936年3月至9月在甘肃西峰东北军骑兵集团军学校学习。

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

1937年至1940年历任东北军骑兵三师七团一连副排长、红军步校三团及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文化教员、山西孝义县总部随营学校工作员、山西决死十一总队政治指导员、晋西支队三大队党总支书记、晋西支队二团三营教导员。

1940年至1947年历任鲁西军区教三旅七团政治处副主任、冀鲁豫八分区作战股股长、参谋处处长、冀鲁豫军区一纵一旅参谋长兼一团团长、一纵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1947年至1952年历任二野一纵20旅副旅长、二野五兵团16军47师师长、二野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二野五兵团18军第二参谋长。

1950年3月,王其梅和李觉率领前指,指挥52师先遣支队向甘孜进发。昌都战役,李觉协助张国华军长指挥,取得了胜利。李觉酒量很大,和西北进藏部队会师时,慕生忠说他身上有22个枪眼,李觉敬了他22杯酒。

1952年至1957年,历任*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8月调入二机部工作,任二机部九局局长。

1964年至1982年,任二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李觉参加了首次核试验工作,是*首次核试验委员会11位常委之一。他亲身经历了核试验全程。

1957年他担任核研制基地司令员,参与了踏勘选址、基础建设,科学试验、实弹总装,一直把原子弹送上铁塔。

1964年至1982年任二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82年5月任核工业部顾问。

1997年4月离休。

2005年获得**、国务院、*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2010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逝世消息

李觉同志于2010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中国*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核工业的优秀领导*,原二机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觉同志(部长级医疗待遇)的遗体告别仪式2010年2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李觉同志逝世后,**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分别致电悼唁、送花圈,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组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自治区政协、*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兵种部、第十六集团军发来唁电、送花圈表示悼唁。

帕巴拉·格列朗杰、常万全、迟万春、朱光亚、周光召也送了花圈。

中核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黄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总装备部军兵种部副部长蒋校平,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王寿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党委书记张克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巴桑·顿珠,中核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又奇、余剑锋、邱建刚、杨长利,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森,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纪检组组长冯先银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核工业老领导蒋心雄、李定凡、周秩、刘书林、陈肇博、闵耀中参加送别。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国家有关方面负责人、离退休老领导、两院院士有:阴法唐、聂力、多吉才让、怀国模、刘正威、段存华、张华祝、黄齐陶、高潮、郝文明、胡仁宇、胡思得、姜悦楷、朱祖良、李英杰、任益民、钱绍钧、陈能宽、于敏、潘自强、孙维昌、王润民、宋家树、尤德良、张兴钤等。

送花圈的单位有:中核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民政部离退休*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核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和京区单位及部分京外单位。

送花圈的领导和离退休老领导有:刘杰、丁衡高、李宝光、梁步庭、张庆黎、张忱、张翔、虞云耀、向巴平措、白玛赤林、杨金山、王增钵、卢春房、彭仕禄、程开甲、张丕绪、刁筠寿、李由、高新华、赵宏、李玉仑、罗云光、巴桑、列确、李忠良、黄国俊、钱福源、周家鼎等。

国家、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中核集团公司总部、京区成员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李觉同志亲属、生前友好等7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3、人物评价

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回忆说:“当年,我们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大家都住帐篷,一切从头建起。那时没有高压锅,饭也煮不熟。第一座楼房盖成后,让谁住进去呢?当时的负责人李觉将军决定,领导住帐篷,科研人员住新楼。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把帐篷留给自己住,这是真正的*员的精神。李觉同志的这个决定,深深感动了广大科研人员。我对他十分佩服。平时,李觉的作风就很*,他爱护、尊重科技人员,十分注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想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聚集那么多知名科学家,与有一批像李觉这样的*员、领导*分不开。”

李觉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一生,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不求名、不为利,心胸坦荡,与人为善,艰苦朴素,积极工作,无怨无悔,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为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发展和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李觉同志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中国核工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是中国核工业的一大损失。

4、人物轶事

在革命战争年代,李觉同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攻打山东南乐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自带领突击队执行爆破任务。1938年秋,日寇进攻太行山,李觉同志奉命率部袭击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军,战斗十分惨烈,我方1000多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三、四百人,李觉同志中弹负伤后依然坚持战斗,他和同志们的英勇战斗,有力配合了太行山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大西南和成都战役中是刘邓首长指挥作战的主要参谋人员。解放战争后期,又作为教员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和骨干。

1950年,时任二野作战处处长的李觉同志向刘邓首长主动请缨,要求参加进军*,并受命为18军第二参谋长。他协助指挥了昌都战役和被喻为“第二次长征”的和平解放*大进军。*军区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员,参加*工委工作,任*工委委员。在藏期间,环境异常艰苦,斗争极为复杂,任务十分繁重。他参与领导前方部队开展生产,抢修康藏公路,解决了运输问题;他认真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积极团结*上层爱国人士,落实民族政策,巩固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多次粉碎了藏独分子*的阴谋;他负责疏通了对印度的贸易,确保了进藏部队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稳定了军心。李觉同志积极倡导指战员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遵守政策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逐渐形成了“老*精神”,成为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光荣传统。李觉同志为和平解放*、建设*,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指战员和藏族同胞的爱戴。

1957年8月,李觉同志调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他是我国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组织领导*之一,长期工作在条件极其艰苦的青海高原核武器研制基地。李觉同志凭着一颗爱党爱国之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他甘当科研人员的小学生和铺路石。从机构组建、人员调配、核武器研制基地的选址、勘测施工,他都亲自过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主动与*各部委、各省市、工厂和科研院所协调工作,坚持做到让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其他的事情由他这个“后勤部长”去办。他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科研人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64年10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壮了国威,大振了军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威慑和核垄断,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1967年,我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李觉同志为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是核爆炸现场指挥者之一,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件之后,*下令将赵启民、赵登程调出9院,回北京接受审查。为解决9院的问题,*提议,经*批准,在京西宾馆召开了第9研究院临时党委扩大会议,揭发了赵登程的罪行,将其逮捕,赵启民被隔离审查。*亲自点将,李觉、赵敬璞(原9院党委书记)、周秩(二机部404厂厂长)、胡若嘏(国防科委2局局长)等4人组成了国防科委学习组,赴九院处理“二赵”破坏造成的问题。李觉、赵敬璞到了9院四川基地,周秩、胡若嘏到9院221基地。国防科委学习组到9院后,经过7个月的艰苦努力,稳定了局势,了解到许多情况,研究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而“京西会议”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

“*”期间,李觉同志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核武器和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中,他和其他部领导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亲临现场,到地方协调,召开专家会议,为建设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为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觉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处处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受广大核工业人的拥护和爱戴。

退居二线后,他继续关心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核工业建设。1983至1997年,受核工业部党组委托,历时十余年,主持编纂完成《当代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军事工作史料丛书》,同时还参与对《解放*史》及《刘邓大军征程志略》等史书的审核,为国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7年夏,二机部成立了核武器局,对外称“九局”。经宋任穷提议,*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被任命为局长,负责核武器研制和基地建设工作。之前,李觉正在北京的一家医院疗养。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宋任穷向*打报告,提名李觉为核武器研究所所长,得到了党*的批准。

宋任穷找到李觉。寒暄之后,宋任穷开门见山地说:“老李,你的工作已经定了。”李觉问具体工作时,宋任穷说:“要你来搞原子弹!二机部新成立核武器局,让你来当局长。”听说要让自己搞原子弹,李觉感到很吃惊,以为听错了,心想自己过去扔过手榴弹,也造过炮弹,还用手电筒的灯泡搞过电雷管。但从来也没有想过搞原子弹这样高精尖端的东西。他说:“我不懂原子弹,连见也没有见过,怎么搞呀?”宋任穷是军人出身,说话很干脆:“你不懂,我也不懂;你没有见过,我也没有见过。我看还是要靠我们的老传统,过去在战争年代,*教导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今天,就要在研制过程中学习研制,一定要把原子弹造出来。”

为给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选择一个最佳地址,李觉带着有关专家跑遍了中国的大西北,最终看中了青海的金银滩。1959年夏天,来到基地建设的工作人员就达1.5万人。到1962年底,工作人员人数已突破了2万。同时,原在北京的九院也整体搬迁到了金银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就在这里诞生,因而后来被人们誉为“原子城”。

1964年10月14日19时19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罗布泊试验基地爆心的铁塔顶端,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16日,李觉向试委会报告,原子弹塔上安装和测试引爆系统第三次检查完毕,请示6时半开始插接雷管,张爱萍等签字批准。

各单位最后进行自检、互检和领导检查后,张爱萍随即下达命令:8时插接雷管。

插接雷管,是最关键、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道工序。试验委员会将这一任务交给李觉执行。

上午10时,李觉等人分乘两辆吉普车到铁塔进行最后的检查。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警卫战士立即撤离爆心区。李觉的车是最后离开的,走出几百米,他又让车停下来,向铁塔看了最后一眼。随后,在指挥部的路口,李觉把一把钥匙交给了在那里等候的刘西尧。那是铁塔下配电箱上的钥匙,引爆原子弹的电源已经合闸了。

随着主操作员韩云梯有力地按下了牵动人心的最后一个按钮,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3秒钟后,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冲击波如同飓风般席卷开来,随后,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时,一轮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光照寰宇,辉耀九天。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7秒钟后,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上升至7000到8000米的高空……

上一篇:刘德海

下一篇:李桂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