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姓名:周有光
原名:周耀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6年1月13日
出生地:江苏常州
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
代表作品:《汉字改革概论》《新语文的建设》《世界文字发展史》《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等
1、人物简介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23年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因五卅*离校,改读由爱国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1927年至1948年,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浙江教育学院等校,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经济学,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
1955年奉调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先后担任文改会委员和副主任、国家语委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兼教育组副组长。
周先生先后发表《汉字改革概论》《新语文的建设》《世界文字发展史》《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等专著20余种,论文近400篇。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先生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成就卓著。周先生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
2、生平经历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
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周有光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当时提倡国语,可是没有人讲国语,老师教书都是用方言;第二,当时已经提倡白话文,老师也提倡,可上课学的都是古文,写文章一定要写古文,儿女给父母写信一定要写文言,写白话文在那时是大不敬。但是有一位老师思想很新,经常宣传白话文,对周有光接触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语言学。在大学读书时,周有光积极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1933年4月30日,与张允和结婚。结婚后夫妇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经被逮捕入狱,周有光未能如愿作成河上肇的学生。
1935年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上海银行有兼职,参加了反日救国会(章乃器小组),女儿小禾出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带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1945年抗战胜利复回新华银行工作,先后被派驻纽约,伦敦。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
1946年,周有光被新华银行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他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
1949年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1955年10月,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这一变动无意中帮助周有光躲过了1957年开始的,在上海以经济学界为重点的“*”。
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于1961年出版。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周有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汉字改革课程,其讲义《汉字改革概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三百余年汉语拼音字母的演进史和中国人自创拼音字母的历程。
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劳动之余,凭借带去的各种语言版的《*语录》开始比较文字研究。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有光与其他老年知识分子被放回家。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80年开始,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1984年迁至北京朝内后拐棒胡同。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
2006年1月13日,周有光年满一百岁。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历了满清*、北洋*、国民*、共产*四个时期,故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1月10日他生日三天前,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他举办了“庆贺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座谈会”。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
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
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但由于出版物语言较为偏激,故而周有光百岁以后的多部作品被列为禁书。其作品及平时言论中表现出对中国*的不满,认为*早已偏离*的道路。
3、人物去世
2017年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4、家庭概况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
周有光的夫人是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昆曲研究家。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为晚清高官,父亲张武龄是民国初年的富商,热心投资教育;张允和有六个兄弟、三个姊妹。四个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即为周有光的夫人,三姐张兆和的丈夫是作家沈从文,四妹张充和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HansH.Frankel)。张允和与她的三个姐妹同为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一批预科女学生。
早在1925年,由于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与张允和同学,两家的兄弟姊妹们便已相互认识。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交为朋友。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适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两人开始*恋爱。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夫妻。结婚整1年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儿子晓平,1935年又有了女儿小禾。1941年全家在重庆避难,女儿小禾患盲肠炎夭折。1959年,孙女周和庆出生。1993年重孙出生,取名周安迪。
5、人物轶事
“周百科”的由来
周有光
周有光从小时候开始,就读了很多书,喜欢看《西游记》是他还记得的,至于其他的书,则因为“太多了,说不上来了。”不过,周有光还清楚地记得让自己终身受益的书,那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周有光的书房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周有光专门有一书架摆满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共三排,从上至下分别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他的连襟沈从文还开玩笑地给他起了个“周百科”的外号。
“这部书非常好。一个题目,简简单单给你讲,而如果去看书,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本书,看百科全书反而可以节约时间,”周有光自认《百科全书》的作用非常大,“对我非常有用,其实对每个人也有用。百科全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你可以先了解大致情况,然而再查看其他比较专业的书。”
到了后来更有趣,改革开放时期,中美两国要搞文化合作工作,当中有一项就是要翻译美国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周有光竟然做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其实,《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本来是英国的,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的很多企业都卖给了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如此。我们翻译《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为“周百科”。
与杨绛会面互道“久闻大名”
2015年5月22日,周老在协和医院与杨绛先生完成了“历史性的会面”。“周老得知杨绛先生住院,便提出想去探望,一开始杨绛先生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应有更好的状态见周老。我们觉得错过今天,他们也许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于是保姆将周老推到病房,杨绛先生一脸羞涩,彼此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久闻大名’。”
6、主要著作
《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上海东方书店1952年第1版,1953年第6版。
《字母的故事》上海东方书店1954年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修订版。
《拼音字母基础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第1版。
《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年第1版,1964年修订第2版,1979年第3版,香港尔雅社1978年修订本;“日本罗马字社”1985年日文翻译版,译者橘田广国。
《电报拼音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5年第1版。
《汉语手指字母论集》文字改革出版社1965年第1版。
《拼音化问题》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第1版。
《汉字声旁读音便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
《语文风云》文字改革出版社,1981年第1版。
《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版。
《世界字母简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越南有潘文阁教授译本。
《汉语拼音词汇》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初稿本,1964年增订版,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编本。
《语文闲谈》(初编上下)1995年第1版,1997年第2版;(续编上下)1997年第1版,(三编上下)2000年第1版,北京三联书店。
《新中国的金融问题》香港经济导报社1949年第1版。
《资本的原始积累》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文化畅想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1版。
《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新时代的新语文》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1版。
《人类文字浅说》语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多情人不老》张允和、周有光合著,“双叶集丛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日本有竹中宪一教授译本。
《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1版。
《周有光语文论集》共4册,上海文化出版社。
《周有光髦耋文存》北京三联书店。
《周有光百岁新稿》新知三联书店。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三联书店,2007年9月
《朝闻道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3月版。(作者104岁新著)
《文化学丛谈》语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
7、学术观念
文化学
周有光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且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语言文字学
一、周有光认为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有两件突出的事情:一件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用于处理语言文字,并发展为信息网络;另一件是国际共同语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目标是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
二、周有光把语文现代化和语言学挂钩,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三、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语化: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写音节。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四、周有光研究了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提出了汉字分级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即:1、符号形式,2、语言段落,3、表达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符号形式) | (语言段落) | (表达方法) | (简称) |
图符 | 篇章或章节 | 表形 | 表形文字 |
图符或字符 | 章节或语句 | 表形兼表意 | 形意文字 |
字符 | 语词 | 表意 | 表意文字 |
字符或字母 | 语词或音节 | 表意兼表音 | 意音文字 |
字母 | 音节或音素 | 表音 | 表音文字 |
音节字母 | 音节 | 表音 | 音节文字 |
辅音字母 | 音节或音素 | 表音 | 辅音文字 |
音素字母 | 音素 | 表音 | 音素文字 |
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
他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
他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语音标准是否确定是共同语“成年”的标志;共同语是否普及,首先在全国学校成为校园语言,是教育“成年”的标志。凡是认真工业化的国家都以普及共同语作为建国大事。周先生还提出普通话普及的标准,即“全国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等等。
8、重要贡献
周有光前半生正式专业为经济学,但自述上大学时就开始对语言学、文字改革产生兴趣,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美国国会图书馆既藏有周有光的经济学著作,也藏有他的语言学著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语文现代化方面,其成果主要有:
●汉语拼音方案方面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82年,周有光的努力,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
●语文的现代化方面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
●文字发展规律方面
周有光研究发现,文字的特点决定于文化(包括宗教)的传播,不决定于语言的特点;他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
●中文信息处理方面
周有光致力于研究无编码的“从拼音到汉字”的自动变换法,他还提出“两个双语言”建议,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急需实行两个双语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国内双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国际双语言。
9、人物评价
周先生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周先生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来看中国。
周有光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国亮、周有光等九位百岁老校友,用知识改造社会、用文化重塑民族、用奋斗书写自我,是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王生洪(复旦大学校长)
周先生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爸爸说过,观察自己的一生要跳出自己。后来他的确跳出了自己。他从中国人的识字问题,到世界文字发展、比较文字学,进而研究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研究结果出了三本书。他对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系统地把知识组织起来是很有帮助的。
——周晓平(周有光之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有光具有“*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中新网
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晶报
10、百岁口述
《周有光百岁口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5月1日出版。该书上篇为周有光的百岁口述,从常州青果巷开始,忆及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光华大学,结爱张允和,留学东洋,避战四川,游历欧美,后归国,任教复旦大学,又奉调北京,参与起草《汉语拼音方案》,遭下放宁夏,至逐步恢复工作,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编委之一,直到如今著述不息。下篇则试图从张允和生前留下的字里行间,找到一些对她的夫君百岁追忆的脚注。此外近百幅影像,再现了当年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之“合肥四姊妹”,这一个个家庭的生活和情感,折射中国社会的缩影。
撰写者李怀宇,1976年生,广东澄海人。当过记者、编辑。著有《亲爱的风流人物——58位港台妙人素描》《访问历史——三十位中国知识人的笑声泪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