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信用

科普小知识2022-04-14 15:11:21
...

国家信用(也称财政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中文名:国家信用

英文名:nationalcredit

实质:国家为主体的信用活动

相关概念:商事活动;交易;国债;社会闲置资金

1、国家信用的内涵

国家信用定义

国家信用(也称财政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库券、地方*债券、财政统借统还外债等;二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供应资金,如以有偿的方式安排的某些财政支出。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是国家财政的需要2、由于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3、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

国家信用的形式包括: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提供贷款所形成的信用。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等主要以发行公债券或国库券方式所取得的信用。**债券:是一国**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可转让证券不可转让证券地方*债券:由地方*发行。*担保债券:*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

2、国家信用的特点

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国家信用关系中,国家财政作为*的代表成为债务人,是以国家(*)的信用做担保,信用极高,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在国外,“金边债券”之称。

具有“财政”和“信用”的双重性。国家信用一方面要根据*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要求,支持有关产业、项目及地区的发展,为调节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政策服务,使经济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有息、充当债务人。这与银行信用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一“信用”属性不同(银行信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是*银行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国家信用建立在双方自愿互利、协商签约的基础上,不能强迫任何个人和企业购买国债,这又与财政分配的强制性不同。

用途具有专一性。中长期国债券多用于弥补*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还有军事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国库券多用于弥补财政短期失衡,以及用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是取之用民,用之于民,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开支。4、国家信用的主体是*,*的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个人。5、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公债,(包括中长期国债券和短期国库券),其次是向*银行的短期借款。

3、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作用不同,它与社会生产及流通过程没有什么联系。利用这种形式所动员的资金,被国家掌握和利用。

调剂*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从而缓解货币流通,保持物价稳定。财政赤字有六种弥补方法:发行货币、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透支、增税、举借外债和举借内债。一般情况下,发行货币和向银行透支,会增大货币流通量,从而造成物价上涨,不可避免地使社会需求成为现实。而动用历年财政结余的条件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要受以往财政状况的制约,并且可动用的上限是总需求缺口。增税的立法程序复杂,易引起社会的不满。发行外债可以增加*的收入,但进口会因外债的借入而增加,而当出口没有相应增长时,国际收支中的贸易收支就会变得不平衡。因此,举借外债弥补赤字是用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取代财政收支的不平衡。


国家信用

所以最好是举借内债,可通过两条途径缓解总供求的矛盾。其一,由于内债来源于国内投资和消费,举借内债势必见搜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数量。其二,由于本年财政收入因债务收入而增加,财政赤字得以减少或消除。因此,举借内债弥补财政赤字不改变一国的货币流通量,因而从总体上并不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

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一个途径是通过投资总量,从两个方面来实现这一途径的,一是*通过发行债券将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不同边际投资倾向的资金筹集了起来。二是国债拉动其他投资。由于国债投资是*行为,*通过国债投资产生信号传递效应,从而引起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的增加。第二的途径是通过投资效率,投资主体间的投资效率是不同的,举债改变了投资的主题结构,因此,投资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可以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主动用国家信用,在总量上调节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有选择的支出安排和优惠政策等调节社会总产品需求的结构。

4、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

银行间国债市场:是国债的法人机构投资者从事国债交易的场所。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6日。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


国家信用

交易所交易:在我国主要集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分为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交易所交易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的2倍多。

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期货交易进入我国国债市场。因交易保证金比例过低(2%-3%),导致投机过度。于1995年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必须有发达的现货交易市场。因此,我国国债交易市场的完善,必须优先发展国债的现货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交易有着潜在的回避风险的作用,这里所回避的是利率风险。很明显,在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国债期货交易的潜在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又是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的前提。

5、国债的优势

1、国债的风险低,国债的偿还是以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信托的,没有违约风险。2、我国国债流动性强。我国国债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二级市场,许多国债可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投资者买卖方便。3、我国国债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吸引个人投资者。4、国库券可记名挂失,安全性强。5、部分国库券可提前支取,并按持有期长短按该档次计算利息。6、国债品种越来越丰富,投资者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6、国债存在的问题

国债市场缺乏长期的基准利率。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国债利率超过同期银行的现象还很普遍。所谓基准利率,即多种利率并存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近来我国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大多数是浮息国债。浮息国债是在*银行制定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多少个基点,通过投标机制来形成浮息国债利率。这种信用风险倒挂问题,增大国债的成本,也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因为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按比较的利率吸收存款,再投资于无信用风险的国债,这本身就属于套利。我国之所以没能连续发行固定利率的长期国债,主要原因是要使发行者的成本最小化。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已达历史低点,债券发行者(财政部)要使当期成本最小化,发浮息债券是最佳选择。但要使发行者在整个债券服务期的成本最小化,则固定利率债券是必不可少的。发行固定利率长期债券的本年度利率肯定要比浮息债券的本年度利率高,但考虑整个债券服务期(比如10年)就不一样了。现在发行固定利率的债券,可在未来10年锁定较低的利率,可能使整个债券服务期的发行者成本最小化。同时,发行固定利率的长期国债,还会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使将来发行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都要以国债利率为基准利率,可以清晰地计算收益曲线。

国债应该是*银行最重要的公开市场买卖的对象,但公开市场业务对象应该是短期国债,因为短期国债价格风险低,但短期国债的数量与发行频率不能适应*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


国家信用

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曲线应该是金融工具定价的基准利率,其中短期国债收益率应该是货币市场工具的基准利率,中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应该是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基准利率。形成两个关键的条件:国债品种齐全、交易规模足够大。

国债市场处于被分割的状态。我国现在存在着银行间国债市场、凭证式国债买卖场所(银行柜台)和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这几个国债市场处于被行政分割的状态,带来了国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一致:交易所场内机制是集中撮合来形成价格,其效率较高,用很少的债券可以做很多回购;而银行间债券市场则采用询价交易系统。在这种*下,参与者无法根据需要*选择市场进行交易,以及*地从一个市场过渡到另一个市场,这必然会带来套利和投机的机会,加大市场价格风险。

(5)国债市场的托管支付清算系统相对落后。*国债公司托管的债券已超过13000亿元,上交所、深交所原来也都托管了债券。虽然从单个市场来看,上交所托管支付清算系统是相当有效的,但是如果将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市场统盘考虑,我国的国债托管支付清算系统还需改进。这主要表现在托管、转托管和支付清算系统的连接相对落后。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风险和问题恰恰是发生在托管和清算环节上,因此我国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控制风险,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托管支付清算系统,国债市场绝对是不健全的。

上一篇:社会信用体系

下一篇:符号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