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牛子厚

科普小知识2021-12-19 15:43:21
...

牛子厚热爱京剧,竭诚奉献于中国京剧。吉林市因他而有“京剧第二故乡”之誉。他的生命也是一部戏剧传奇。揣度牛子厚的性格元素,是以磊落、洒脱、大气、豪爽、坚毅,又有几分纵情与率性构筑了自己的生命空间。生命的响声,是中国京剧舞台不绝的锣鼓之声。

中文名:牛子厚

别名:牛秉坤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市

出生日期:1866年

逝世日期:1943年

职业:商人

主要成就:创建“喜连成科班”

1、人物介绍

牛家原是甘肃人,后逃荒到山西省太原县。因家庭生活艰窘,无以为生,遂四散逃荒,并以砸碎家中仅有的一口铁锅,各执碎碴一片,作为日后重逢的凭证。后人把吉林牛家又称“砸锅牛”。牛家在东北祖辈相衍,辈次排列为“玉升麟秉章,世绍永安长”。牛家主要是从牛金玉和他两个儿子牛升云、牛升霄创业发展起来的。刚到东北时,牛金玉夫妇挑担辗转来到了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牛金玉夫妇通过与吉林副都统打招呼,先在小东门外开小店的侯家房后种地,开菜园子,共开了13垧地。他又和儿子们进东部山区采人参、淘砂金,饱尝了艰辛,历经了磨难。据传说,他曾得到一块“狗头金”,约有一斤七、八两重。牛家就这样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投资工商业准备了必要条件。


牛子厚

牛子厚声名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乐善好施。牛家的施舍非始于牛子厚,而是“率由旧章”,其父牛化麟,老实厚道,待人处事,不善言谈,愿做好事。捐巨资资助公益事业。对于贫民,往往“夏施单舍衣,冬设场赈粥”,让贫民愁眉而来,欢声而去。到了牛子厚这一代,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苦人施舍稀粥;捐款修建了“凌云寺”;创办了“三皇会”(盲人聚会之所);对无亲无故的贫寒人,慷慨相助。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为了解救嗷嗷待哺的市民,他曾在前门外设一粥场,施舍粥饭。因为他施舍行善,市民多有赞誉,“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清光绪皇帝、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永吉县长送楹联一副,称牛子厚是“泊然与人无争,修世服畴,应共松江流泽远;富而好行其德,赈灾济困,料诸庐室感恩多”。

2、成就

牛子厚又一大成就是创办了“喜连成”京剧科班,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和表演艺术家,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子厚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天于北京琉璃厂东北的魏染胡同一处宅院创办了喜连成科班。这时,正是庚子乱后,大清王朝已呈垂危之象。他先是在前门附近开设了粥厂,又在西河沿办起孤儿院,待到要创办科班,许多人竟都不解:济贫抚孤,是救世的义举;可办这科班,却是为何?要到多年以后,尘埃落定,风烟俱净,看那京剧艺苑星汉灿烂,一代大师风采焕然,才在兴会里把栏杆拍遍迭声赞叹,当时确是卓识远举,超俗而不凡。其时,兵燹过后,百业萧条,戏馆茶楼大都歇业关门,京剧舞台冷冷清清,人则星散四方,名丑萧长华为了生计,在街头架起炭火炉卖起烤白薯;名净李寿山推起木轮小胯车,穿街走巷,叫卖鸡蛋糕和冰糖萝卜汁;有名的琴师梅雨田干脆改行,做了钟表师。


牛子厚

由于家资豪富,牛子厚的业余爱好也是丰富多彩的。摄影、园艺、修理钟表、看病,以及占卜、算卦、批八字等无所不好,尤其喜欢戏曲,特别是对京剧情有独锺。日常,除了经商外,在业余时间,他经常摄影照相洗照片、嫁接果木、给人看病等。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吉林城发生大火,烧毁繁华街道、官府衙门大半,毁掉民房2400余间。就是他用自己的照相机拍下珍贵的照片资料,记录了当时火光熊熊和一片瓦砾的悲惨景像,使我们今天能目睹当年房倒屋塌、街道破烂的情景。他还经常吹打弹拉,凡笙管笛箫无不精通。他因母亲爱看皮影戏,又赶上家里准备办庆祝堂会,而当时“地处边陲”的吉林又无大戏可看,于是在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通过京剧艺人叶春善,请到北京“四喜班”戏班来吉林“康乐茶园”演出。在交往和演出过程中,他通过观察和了解,知道叶春善为人诚恳,办事认真,京剧中生、旦、净、末、丑行行精通。于是,很得牛子厚的赏识和信赖。进而,牛子厚向叶春善提出:请叶开办一个京剧科班,由叶总其成,由牛家出资,在北京、吉林两地轮流演出,既可解决牛家看戏的问题,也可以为京剧培养一批人才。叶对此很慎重,唯恐辜负了牛子厚的美意,推托再三,终于应允。由于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正在东北酝酿战争,局势紧张,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牛子厚就将来吉演出的戏班送回北京。临行前,牛子厚再次要求叶回京先招几个学员试试看。1904年(光绪三十年)叶春善在他家中招了六名学员。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又招了十几名学员,在临近租了一个小院练功学戏,牛子厚拨出白银二百八十两作为开班经费。根据牛子厚的指示又租了宣武门外前铁厂七号房屋一所,叶家也搬入其内,又招了一些学员。于是,才正式给戏剧科班起名,以牛子厚的三个儿子的乳名(牛喜贵、牛连贵、牛成贵)各取一字,定名为“喜连成科班”,又向北京东大寺精忠庙立案(清朝时对梨园行说公道话的机构),又招收一批学员,并聘请了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唐宗成等京剧名师分科执教。后来,由于“喜连成”科班办得有成效,牛子厚又为该班派专人管理财务,增添了服装道具,又增聘了13位京剧名家作教师。

1912年因家务纠纷,牛子厚无暇顾及“喜连成”科班,就将科班交给叶春善管理。此时牛家与叶家已经结亲。牛子厚和叶春善成了“连襟”(东北话“连桥”)。后来叶先生又与大财主沈玉昆合作,沈先生又对科班投资,经征得牛子厚同意,改名为“富连成”科班。该科班从1904年(光绪三十年)到1944年共招收了12班,培养了京剧学员700余人。在该科班学习的学员因是受正规专业教育,很多学员日后在京剧界都成了“名角”,还有些人誉满全国,誉满全球。比如梅兰芳原名梅喜群,后改名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都是从这个科班学成的学员。

牛子厚对培养京剧人才倾注心血,梨园弟子也给予他盛情回报。1934年,家道衰落的牛子厚迁居北京。京剧界名人梅兰芳、萧长华等倡议梨园界给牛先生义演三天,用演出的收入为牛子厚购买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西河沿胡同的一所四合院,房屋14间,又用1500元银大洋购买香木棺材一口。

牛子厚对京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1943年牛子厚于北京病故,终年77岁,后归葬于吉林市。

3、京剧《牛子厚》

京剧《牛子厚》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

这部戏以1894年至1943年间,吉林富商牛子厚创建“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京剧科班,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故事为主线,成功地刻画出一个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情系梨园、智慧耿直、有情有义、沉浮商海的传奇人物。

从牛子厚一出场,甲午海战后,北京舍粥济难民,触目伤情,便有一段唱“寻商机难解郁闷唱口皮黄,闻此声激起我心中痴狂”;巧遇叶春善,请其邀角儿到家乡给老母唱戏祝寿,也有一段念白“长长老百姓的精神头”;与夫人李闻莺为办科班筹资起争执,牛子厚唱道“每当我琐事缠身,心情郁闷,来上一段皮黄顿时云消雾散,心旷神怡;戏,唱尽人生百态,教我做人做事,教我忠孝节义,给我浩然正气”;再到时局混乱、其子经营不善终至生意颓败,李闻莺病重弥留之际,哭诉感怀,“这世道生意不好做,还是人长远,你那科班倒能流传千古”;直至抗战末期,曾带艺入“喜连成”科班的梅兰芳探望已逾古稀之龄的牛子厚,见梅兰芳蓄起胡须不给日本人唱戏,牛子厚感叹,“科班弟子个个都是金丹,国剧就是长咱国人的精气神儿”,嘱咐梅兰芳,“戏可以不给日本人唱,功可得天天练,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能荒废了,我给你拉胡琴,你吊吊嗓”,一曲未尽,牛子厚溘然长逝。

上一篇:高逸峰

下一篇:酒与污水定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