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

科普小知识2022-03-22 15:28:40
...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教学班17个、学生1702人,教职工95人、校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较大规模学校。学校是英山县三所农村普高之一,是英山县东河流域唯一的一所高中。

1、学校简介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英山县东河流域唯一的一所高中。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高考备考经验丰富。五十多年来,为高等学校输送了3000余名优秀大学生,为英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文化传统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

营校策略;人心、环境、规则、质量

校训;立德、求知、创造、奉献

师训:爱岗、爱生、爱校,为人、为学、为师

学训:乐学、笃行、思辨、健美

办学理念:倡导尊重的教育

工作思路:

强化管理正校风,优化校风促教学,加强教学上质量,提高质量好招生,扩大招生快发展,持续发展上品位。

3、学校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旅美校友胡知宇大律师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持续努力,雷店高中得以快速发展: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管理得以加强,校风学风大为好转,教研教改不断深化,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已逐步成为我县教育管理的品牌学校,教学质量的先进学校,校园环境的绿化学校,人民满意的示范学校。学校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风好正扬帆的喜人局面。

学校高举老区精神教育旗帜,创造出的“农村中学德育立体化模式”在全省予以交流推广。学校推出的“加强教学,提高质量”36条举措,已经发挥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效应,2008年高考创该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好的成绩,跻身黄冈巿普高教学质量先进行列。多年来,坚持了“重点抓收入,突出争政策,从严抓管理,全面保平衡”的财务后勤工作思路,为学校财务状况的好转、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坚持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务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树立了党员形象,展示了党员风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多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以“讲团结、讲奉献、讲公正、讲诚信、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在教师队伍中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教师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优良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文明、卫生”意识和学生成人责任意识,持续深入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实行保安昼夜巡查制度,门卫登记制度,班主任陪宿制度,提高安全法纪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4、科研成果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风气日益浓厚。教务处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系统深入的教研活动,教研教改气氛渐浓,备考科学性不断增强。5年来,20多位教师先后发表了市级以上的论文100多篇,“四优”成果丰硕,学生竞赛成绩喜人。

学校面对生源质量差的实际,进行大胆改革,调整教学结构,突出抓好特长生培养,扩大美术班、体育班、音乐班办班规模,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以数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成才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和空间,同时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真正达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在雷高都获得成功的目的。

5、校园环境

学校十分注重育人环境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建设。2003年以来,共计投资近500万元兴建教学楼、综合楼、后勤楼共三栋,新建水泥球场3个、维修改造平房70联、建休闲健身场一个、装备了9间教师办公室、添置了20多万元的办公用品和体育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绿化、硬化、美化的工作,学校已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规范警示标语、校训、条幅和班级文化的布置,办好文化长廊、广播台和校刊,校园里出现良好的文化氛围。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新时期雷店高中又确立了“八个进一步”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关注学生生活,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进一步优化学风校风,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研教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让学生天天满意、让家长人人满意、让社会方方满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雷店高中永远的追求。

6、创新之路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自然,创新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性,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也将变成一纸空话,因而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新的先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为学生的创新创设条件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行为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所支配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若不破坏旧事物,就不可能有新事物的产生。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落实科学的创新行为,就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

1.扣紧时代脉搏。科学迅猛发展、经济高速腾飞的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能按规程办事,还必须具有极大的创新精神。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剖析问题、寻求机遇、捕捉灵感等能力绝不是所谓的天赋,而来自于所受的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方面的素养。而这又不是灌输语文知识而得来的“高分”所能达到的。面对时代挑战,只有教师自身有了创新的紧迫感,才能切实而有效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使之“可持续发展”。

2.甩掉“应试”包袱。毋庸默默置疑,推行素质教育,就定然会有一套与之相应的新的考核评估方式,尽管有一个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若陷入创新不便考核、升学分数上不去等顾虑之中,依然我行我素,那将会在新的考核方式下痛心疾首,不仅学生能力的培养落空,就是极度崇尚的学生分数也必定大幅度滑跌。

3.消除崇拜心理。传统教育养成了一些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崇拜心理,这一则是它有现成的或供照搬照抄的备课内容,更主要的它有权威性,是各种考试试卷答案的标准来源。在这种心理下,教师自己尚且不敢越雷池一步,盲目推崇答案的整齐划一,根本谈不上放开手脚去指导学生创新了。黄冈巿1999年中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古字释义题,指出《愚公移山》中“杂然相许”一句的“许”字的含义。这个“许”字,教学用书上注为“赞同”,提供的阅卷答案为“赞同,赞许”,但不少考生答作“同意”或“赞成”。这本来是很正确的,可批阅此题的教师却一律判错,恐怕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作祟的结果吧。

4.改变保姆作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动辄越俎代庖,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却一律替学生具体细致的代想、代说、代做了。就是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最能训练学生创新的能力,也最该指导学生去创新的“听说训练”等内容,不少教师也课前拟好了说法,来个众口一词。在这样细心、周到、严格的保姆面前,学生又哪里会有创新的机会、欲望与动力呢?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

二.充分相信学生,还给创新创新机会

能不能创新,首先要看有没有机会;而机会的给予与否,则取决于教师信不信任学生。若是对学生持怀疑态度,定然不能提供内容、空间、时间等方面的保障,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诋毁学生的创新行为。所以,信任学生,把创新机会还给学生,实乃是教师的一大可喜的创新。

1.还给学生创新的内容。不可否认,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偏重于基本课文与语法常识,而对那些最能训练学生创新的“听说训练”、“作文训练”、“语文活动”以及课文后的“联想”型练习等内容却淡化处理,或干脆放之任之。这种残废式的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语文意识低下,语文能力平庸且残缺不全的。

2.还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语文毕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若局促一室之内,是很难激发创新意识,丰富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质量的。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主持节目、作文竞赛、班级小报、社会调查等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既是对课内创新活动的强化与补充,又给学生提供了吸纳信息、活跃思维、产生灵感的良好机会,为课内的创新补充了大量的养分。

3.还给学生创新的时间。不给学生创新时间,除上面所说的因为内容的处理,空间的局限而造成时间损失外,还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简缩了大量的创新时间。有些教师也极想让学生创新,也设计了不少供学生创新的问题,但在处理上却因急于赶进度或害怕麻烦,问题刚一提出或学生尚在思考便自以为是地讲解起来,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侵占了。没有充裕的时间,创新最多只存在于教师的意念之中。

4.还给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师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欲望的增长与消退。有两位教师讲授《苏州园林》,他们都结合课后练习第七题安排了“自出心裁”一词的情境造句,但在教学处理上却完全不同。甲老师的一位学生造了一个令他大为光火的句子:“初一时,数学老师眼里只有那么几个尖子生,我便想出一个数学课上学鸟叫的自出心裁的方法,尽管挨了一顿臭骂,但终于引起了他的注意,并记下了我的名字。”这位老师一听完,便肆意挖苦了一番:“简直乱弹琴!多好的一个词呀,就这么让你白白地糟蹋了!难怪成绩差,一门心思全用偏了!不过,你的这种‘自出心裁’的造句方法确实达到了你引起老师注意并记下你名字的目的!”其实,乙班的一个学生所造的句子更损了:“因家住深山沟,离村小学较远,三年级前只好在分部复式班学习,仅有的一位老师喜欢安排我们几个成绩差的学生轮流值日给他烧水煮饭,愤激之下,我们几个想出了一个自出心裁的方法,便是在开水中兑入一点潲水,终于偷偷出了一口恶气。”但乙班老师却叫了一声好,并带头鼓掌:“很新颖,很有创意!可见,‘自出心裁’一词并非赞誉的专利,是可以灵活地加以运用的。也正是这种灵活性,才使句中的‘自出心裁’肯定加了引号,否则就有点‘报复’之嫌,那可要重新设想一个自出心裁的解决师生关系的好办法了。”两位教师的两种处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只有细于平日的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尤其是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创新状态。

三.更新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新

从教师的创新走向学生的创新,主要靠教学方法这根纽带。为适应学生创新的需要,教师应主动地积极地更新教法,实现几个转变。


英山县雷店高级中学

1.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消极转向积极,再在教师的有效参与下,定会焕发出昂扬的创新激情。那么,再让学生给“教师”作比喻时,除去“园丁”、“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陈词旧调外,必然出现诸如“啄木鸟”、“拓荒牛”、“启明星”、“过河石”、“登山梯”、“生血剂”之类新颖而生动的形象。

2.从学生个体走向学生群体。一些教师只把目光盯着少数几个语文成绩好或自觉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内容处理、活动组织、辅导安排等方面应注意层次性与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创新需要。

3.从定点思维走向辐射思维。“教学用书—教师—学生”的模式只会造成学生单一的思维定式,而要创新就得指导学生把思维辐射开去。在品析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指导学生跳出苏轼与子由兄弟亲情的束缚去*联想。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有用来互勉即将分别的同学友情的,有用来祝福某部电视剧中男女主人公悲壮爱情的,有用来向往*、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有用来深信中华崛起的,有用来抒发共产主义激情的,有用来祈祷战难国家的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等等。这既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词句的内涵,更让学生尝到了创新的乐趣,坚定了创新的信心。

4.从顺向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学习《陌上桑》一诗时,老师没有指导学生直接认知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手法,而是让学生给这首诗挑毛病。学生觉得很新奇,气氛很活跃,竟然提出了一大串问题。“罗敷一身贵妇妆扮,是一个农家女吗?”“罗敷盛夸的夫婿也不过是‘专城居’,与‘使君’官位相当,能压得倒他吗?”“郞使罗敷的话是临时编造的,但反映了她对爱情观,所追慕的也不过是一位容貌出众、官派头十足的封建官僚,这符合劳动人民的感情吗?”“既然罗敷是官家宝眷,为何不随夫相伴,却要在家养蚕采桑?‘使君’会相信吗?”等等。这正是学生在逆向思维中迸发出来的灿烂的创新火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共同商讨,不仅完成了本诗的学习要求,而且让学生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提高了诗歌的鉴赏能力。

总之,强调教师创新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充分地认识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跨世纪人才素质中的突出作用,也是为了说明指导学生创新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勇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7、学校荣誉

自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湖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黄冈巿师德师风先进集体”、“黄冈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黄冈市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学校”、“黄冈巿劳技教育双优学校”、“英山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英山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英山县高考优胜单位”、“英山县平安和谐校园”、“英山县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英山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集体荣誉称号。

上一篇:安陆洑水镇初级中学

下一篇: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