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
《水经注》、《襄阳耆旧记》载:天帝赤帝(炎帝)之女,名曰瑶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依草,实为灵芝。战国时楚国宋玉《高唐赋》称“先王”游高唐白天梦见女神愿荐枕,神女临去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渚宫旧事》之三引《襄阳耆旧记》神女言:“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宋玉劝谏楚襄王亲自会见神女。后宋玉《神女赋》叙楚襄王果真夜梦神女,神女美艳绝伦、温婉娴雅,然而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追求。《墉城集仙录》称其为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将其纳入道教体系。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遂成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等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对文学史影响深远。作者的不同境界决定作品思想境界亦有高下之分。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根据原始宗教神话观念,楚王与神女交合乃天地相会,可以达到政治清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及个人身心强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因而巫山神女实为楚国民族护佑神。大禹治水行至巫山,神女瑶姬授以治水法宝,并遣属神助之。三峡民间有巫山神女斩杀十二妖龙、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等传说。(注:将瑶姬说成是玉帝之妹、杨戬之母出自现代网络作品,后经电视剧《宝莲灯前传》影响而误传更广)
中文名:瑶姬
外文名:YaoJi;Wushangoddess
其他名称:姚姬、巫山之女、巫山神女
登场作品:屈原《山鬼》,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等
性别:女
神话体系:中国神话体系
所属:先秦神话
居所:巫山一带
父母:炎帝、唐代起道教版为王母
姐妹:赤帝女、女娃等
1、角色背景
得名缘由
瑶姬:亦作“姚姬”。《文选·宋玉序》:“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阳耆旧记》:“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
《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
上述传说应该源于《山海经》中帝女女尸死于姑媱之山,并化为瑶草的传说。
姬,本意为姬姓,因周人为姬姓,周朝时姬也指代贵族妇女,并作为对女子的美称。《师古曰》姬本周姓,其女贵於列国之女,所以妇人美号皆称姬。
角色原型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表达了对神女坚贞传说的哀叹与反思。巫山神女作为女性坚贞的象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瑶姬,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除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的。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胡晓明《文选讲读》)。
百神图-巫山神女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的神女,是兴云降雨之神。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之女),封号为“妙用真人”,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神女峰。巫山人民竖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三峡行》:“*主席饶有兴趣地考察长江三峡。……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见那云雾绕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士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稹、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此处有误,见注①)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注①【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在《神女赋》中,神女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此即“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词典释义
巫山神女: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宋·陈德武《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后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瑶姬:
女神名。相传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一说即西王母第二十三女。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此传说与恋爱无关)。
唐朝李贺《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襄阳耆旧传》云:"楚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于巫山之阳台,精神化而为之也。”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传说瑶姬“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唐朝李商隐《木兰》诗:“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唐朝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2、相关传说
炎帝之女
瑶姬为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世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巫山县志》)
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参差错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神女峰。它如同一位万古绝代的佳丽,站在高崖上眺望脚下过往的万帆千舸,无限神往,美丽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悠闲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间;到了黄昏,它又由轻云变成了飘洒的暮雨,向着翠色的山岚,发出绵绵絮语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时地发出深情的呼唤。
到了第二天,它又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峰的动人传说:说她美丽而善良,帮助巴蜀人民建设家园;说她寂寞而冷清,总是在黑暗的夜里隐隐地啜(chuò)泣;说她容颜美艳,环佩作响,浑身异香;说她因怀念一段往事,从此留在了江边,生生世世,思念无穷无尽……
在神话中,神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瑶姬。瑶者,美玉也。她自幼生活在天上,最爱到天庭的后花园去玩耍。她喜欢那里潺(chán)潺的流水与和煦(xù)的微风,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那里,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闻着花儿淡淡的香气。饿了,有翠绿色的小鸟为她衔来香甜美味的水果和佳肴;渴了,有鲜花绿草为她奉上甘甜可口的露水。那时的瑶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后花园中总是回响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在四个女儿中,炎帝最喜欢瑶姬,不仅仅因为她有着如花朵般娇艳的美貌和天真无邪的本性,更因为她对别人能够给以无私的关心。她常常为了人间百姓过着艰辛的生活而伤心落泪。
未嫁而死
瑶姬渐渐长大了,出落得更加美艳动人。可是,就在她成年的那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她生了一场大病,来势汹汹的病魔很快就将她击倒在地。从此,她就只能躺在病榻上了,显得非常憔悴。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
瑶姬
溪流边,没有了瑶姬梳妆的身影,溪流仿佛在呜咽着;微风里,没有了瑶姬灵动的身姿,微风仿佛也在呼唤着。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炎帝心急如焚,但却束手无策:自己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却不能让人起死回生。
不久,瑶姬就死了,被安葬在巫山上。瑶姬是神仙,她的香魂飘到姑瑶山化作芬芳的瑶草。瑶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果实似菟丝子。女子若服食了瑶草果,便会变得明艳美丽,惹人喜欢。这瑶草在姑瑶山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人形,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说的巫山神女-瑶姬。
助禹治水
瑶姬在重生之后,已不能重回天宫了。她生性活泼,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姑瑶山上,就经常化身成各种形态在人间游走。她深切地关爱着人间的百姓,到处为人们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渐渐地,巫山上有神女的消息就流传了开来。人们都很感谢这位美丽善良的女神。
有一年,巴蜀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大禹开始受命治水。他一路凿山通河,来到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不承想触怒了一只在巫山上潜修了多年的蛤蟆精。这只蛤蟆就使用法术阻挠大禹开山。大禹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他决定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
瑶姬敬佩大禹不求回报但求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就传授给大禹差神役鬼的法术,并赠给他一本能够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制伏了蛤蟆精,止住了飓风。之后,瑶姬又派遣侍臣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终于获救了!神女关爱三峡人民,唯恐长江之水再度泛滥,遂化为神女峰,永驻三峡。
由此,人们对瑶姬更加感激不尽,关于她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而对于她的容貌,人们也都认为是举世无双的美艳。
梦会楚王
在千年之后的战国时期,关于瑶姬的传说又达到了一个极致(主要见于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故事要从楚怀王游历三峡时说起。
楚怀王到三峡地区狩猎,一路上奔波劳顿,便在临时的行宫高唐馆中小憩(qì)。睡梦中,他隐约听到有音乐声响起,还闻到不时飘来阵阵奇香。他睁开眼,只见四周祥云弥漫,异彩纷呈。更奇妙的是,他竟看到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袅袅婷婷,款款而来。这女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楚怀王面前,对他说:“我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没有成亲就亡故了,被埋在巫山南坡。今天特地前来与你相会。”楚王见她禀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得天独厚,含有天地间一切之美,顿时心生爱慕,遂与她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次日,楚怀王恍然梦醒时,他怀疑这只是一场梦,可是这时分明又飘来一阵香气,正是昨晚闻到的异香,方才明白。楚怀王不能忘情于瑶姬,便带人到巫山中去寻找她。听当地的人说,山上的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楚怀王慨叹不已,只好在巫山临江一侧修筑楼阁,命名为“朝云”,以示对瑶姬的怀念。
《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
文学吟咏
宋玉之后,关于瑶姬的诗作屡见不鲜。唐·元稹在《离思五首(其四)》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李白在《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唐·孟郊在《巫山曲》中也提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唐·刘禹锡到巫山游览时有感而发,在《巫山神女庙》中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宋·吴简言在《神女庙》一诗中这样写道:“惆怅巫娥事不平,当年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歌颂神女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谓不胜枚举。
巫山神女惊世殊·*词
通过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的歌吹弦诵,巫山神女的形象得以完美地再现于我们面前。走出神话,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三峡大谷。一代伟人*所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伟大预言已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空中变成了现实。若神女真能感知人间真情,一定会像昔日助大禹治水那样帮助我们实现今天的宏图伟业。
王母之女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王母娘娘心里烦,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凡心,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母亲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她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明亮的双眼象闪烁的星辰,全身幽香飘逸
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知道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瑶姬看着,心想:这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它们的尸体变成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据说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瑶姬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登龙、圣泉、朝云、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为了纪念她,人们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神女庙。
杜甫诗云---神女峰娟妙
云雾中迷离动人的神女身姿
3、历史渊源
谁梦神女
玉(宋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先王”游高唐时,梦巫山之女愿荐枕席,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是宋玉对楚襄王讲述的一个过去关于“先王”的故事。楚襄王仅是此故事的听者。由于《高唐赋》在开头写的是“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有人就误以为此故事是楚襄王的,而实际上,做此“白日梦”者是“先王”。
楚襄王听了这个故事后,很感兴趣,也想梦见神女。楚襄王令宋玉作《高唐赋》追述先王之事。
当天夜里,楚襄王真的在梦中见到了神女,其美貌“上古既无,世所未见”。楚襄王就很激动,“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但是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热情,“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圣洁不可侵犯,最终离去。留下楚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此即《神女赋》之内容。
另:《神女赋》中究竟是楚襄王还是宋玉梦见了神女存在争议。因“王”与“玉”互讹。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种意见认为这篇序中的几个「王」,「玉」弄错了位置。
但不管《神女赋》中是谁梦见了神女,与神女有关系的只有“先王”一人而已。“既则神女但与怀王交御,虽见梦於襄,而未尝及乱也”。
注:
【但】:只
【怀王】:后世之人认为《高唐赋》中与神女交御之“先王”为楚怀王,但原文中只说是“先王”,并未具体指明。
【见梦於襄】:被楚襄王梦见
【未尝】:不曾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披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神女赋》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美貌描写
神女赋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高矮胖瘦适宜。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身披着华藻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炎帝之女
炎帝(南方天帝)之女
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於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通,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於巫山之南,号为“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
对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子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於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梦幸神女者是楚之“先王”,不是楚襄王。详见本词条“历史渊源-谁梦神女”。】
王母之女
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练神飞化之道。……复女有石天尊神女坛,坛侧有竹,垂之若簪,有槁叶飞物着坛上者,竹则因风而扫之,终岁莹洁,不为之污,楚世世祀焉。(《太平广记》卷第五十六(女仙一)引《集仙录》)
4、文献记载
巫山神女
古籍
瑶姬下凡佐禹治水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评价
《高唐》、《神女》二赋有如珠联璧合的整体,有着文断而神连的绝妙构思:《高唐》导其先,赋山水游猎之奇厄骇俗;《神女》殿于后,绘美女情态之惊艳神奇。
讹传
【此为明代的一本小说中所写文段,错误甚多。这个错误百出的小说本身向我们证明了:神女与楚王间的传说在后世流传中出现了很多错误。】
5、文学影响
曲赋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最早是东汉傅毅的《舞赋》,虚设楚襄王游云梦,宴饮之间,以歌舞助兴,使宋玉即舞作赋。其结构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写法。曹魏时曹植的《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骇”写迷离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梦境一般;铺叙洛神的美丽,更是继承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技巧而有所发展。以美人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则是承楚辞精神而来,难怪有人视之为“屈灵均之嗣声”。南朝谢跳《七夕赋》:“晒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兮徒芳。”其中“瑶草”即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为瑶草的典故。李白《惜余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诗词
诗词中更是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兴抒情。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戏曲
至于将巫山神女故事写成戏曲的也不少。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金院本有《病襄王》,宋官本杂剧有《楚巫山彩云归》,元明杂剧有杨讷《楚襄王会巫娥女》、王子一《楚阳台》、佚名《巫娥女醉赴阳台梦》、汪道昆《高唐梦》等。遗憾的是,除汪道昆的《高唐梦》今存于《盛明杂剧》中外,其余剧本都全已散佚,具体已不可考。
传说
此外,当代巫山地区还流行着神女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都赋予神女美丽善良、造福于民的性格,从而丰富了神女的人性内涵。
纵观巫山神女传说的发展演变,我们不难发现:那披着云霞羽衣,伫立在朝云暮雨、迷离惝恍的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是我国漫长封建社会那无爱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甘霖,滋润着我们这古老民族在礼教现实的干旱中那干渴的心;她那明媚靓丽、脍炙人口的动人形象,宛如那漫漫长夜中一颗璀璨的晨星,昭示着真善美人性复归的黎明。
6、相关作品
《感兴八首》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飒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咏怀古迹》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巫山高》
阎立本(一作阎复本诗)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mò)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神女庙》节选
宋·苏轼
……
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
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巫山》原诗过长,下为节选宋·苏轼
……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
……
《三峡歌》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水调歌头·游泳》
*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y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7、相关景点
文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神女峰声名远播。
现代学者对宋玉两赋的研究,已不再着眼于琐细的考证,而是着重探讨高唐神女之源流与神性原型,特别是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来解读巫山神女传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就推出了他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两赋的成果:《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学者们认为,此文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拓荒之作,为现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高唐神女的研究一时成为先秦文学与神话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参加了探讨巫山神女之谜的行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在巫山县东巫峡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最。从远处眺望,此峰宛如一位矫健的少女,亭亭玉立,俯视长江。又名望霞峰。
神女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为此峰写了许多诗词歌赋。
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不多见。
历代有多首以神女庙为题材的诗作。
2003年下半年,巫山县建138m高(世界最高)的“神女塑像”消息传开,立即引起中国数十家媒体关注。2004年1月,重庆市长王鸿举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一人造塑像将有损三峡自然景观。他告诫要尊重自然,对这一项目建设要慎重。巫山县旅游局局长龚立说,该项目只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从2004年开始就明显冷了下来,日前县里已正式决定停建该项目。虽然停建这一塑像,但巫山旅游还将围绕神女峰来做“文章”。龚立说,神女峰景区开发包括两方面:一是巫山准备从5月初推出神女溪旅游线,在溪上游客还可漂流。二是徒步攀登神女峰。游客可在不同的高度欣赏高峡平湖的景致。此与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草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