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5°40'-116°08',北纬35°19'-35°52'。南北长44.39千米,东西宽37千米。东邻梁山、嘉祥,南接巨野、牡丹区,西连鄄城,北临黄河。总面积1642.74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人。郓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郓城水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称号,同时郓城也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
中文名称:郓城县
外文名称:YunchengCounty
别名:郓州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菏泽市辖县
下辖地区:2个街道、15个镇、5个乡
*驻地:唐塔街道
电话区号:0530
邮政区码:274700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
面积:1643平方公里(2010年)
人口:124万(2010年)
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去郑曹片
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3.3℃降水量694.7毫米
著名景点:水浒文化城、肖堌堆古文化遗址、唐塔公园、黄泥岗遗址
机场:曲阜机场、济南机场、郑州机场
火车站:郓城站
车牌代码:鲁R
名人:宋江、晁盖、彭丽媛、轩尼诗
行政代码:371725
1、基本概况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5°40′-116°08′、北纬35°19′-35°52′。东邻梁山县、嘉祥县,南接巨野县、牡丹区,西连鄄城县,北临黄河。全县南北长44.39千米,东西宽37千米,总面积1642.74平方千米,总人口122万人(2012年末)。辖2个街道、15个镇、5个乡:郓州街道、唐塔街道、黄安镇、杨庄集镇、侯集镇、武安镇、郭屯镇、丁里长镇、玉皇庙镇、程屯镇、随官屯镇、张营镇、潘渡镇、双桥镇、南赵楼镇、黄堆集镇、唐庙镇、黄集乡、李集乡、张集乡、水堡乡、陈坡乡。县*驻唐塔街道盘沟路30号。
地处黄河下游,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地肥沃,农田以引黄灌溉为主。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量694.7毫米。煤炭资源丰富。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基地。产业以机械、纺织、塑料、化肥、酿酒、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和饮食服务为主。辖区内有京九铁路郓城站、马寨站、任祥屯站,220国道、聊(城)商(丘)公路、济(宁)董(口)公路纵横交错。水浒文化发祥地。
2、行政区划
郓城县辖12个镇、9个乡:
郓城镇、黄安镇、杨庄集镇、侯集镇、武安镇、郭屯镇、丁里长镇、玉皇庙镇、程屯镇、随官屯镇、张营镇、潘渡镇、双桥乡、唐庙乡、南赵楼乡、黄堆集乡、黄集乡、李集乡、张集乡、水堡乡、郭陈坡乡。1001个行政村。
3、历史沿革
商王祖乙曾建都于此,史称庇。春秋为鲁国东郓地,鲁成公四年筑城名郓。隋置郓城县。《公羊传》曰“運”。郓城为古河所径,其为漫道所由之邑,因郓邑得名。
1991年10月3日,撤销城郊、张营、郭屯、武安、玉皇庙、候咽集、程屯等7个区。
1994年12月29日,撤销黄安乡、杨庄集乡,设立黄安镇、杨庄集镇。1994年12月29日,撤销丁里长乡,设立丁里长镇(鲁政函民字67号)。
1997年底全县共9个镇、29个乡,925个行政村。
2000年5月19日,撤销徐垓乡,设立徐垓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驻地不变;撤销随官屯乡,设立随官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41号)。2000年,郓城县辖11个镇、2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025800人,各乡镇人口:郓城镇86112武安镇33923黄安镇29824郭屯镇31508丁里长镇38767杨庄集镇31052程屯镇28710侯咽集镇36666玉皇庙镇28249徐垓镇24483随官屯镇25632蒋庙乡23896丁庙乡15544八里庄乡18829双桥乡24743五界首乡22420唐庙乡25736三屯乡18425南赵楼乡30847汉石桥乡20304张营乡26634黄堆集乡34888大人乡22842王井乡23848常庄乡21556肖皮口乡20314潘渡乡26882黄集乡30526伟庄乡15879李集乡26767梳洗楼乡22796苏阁乡20243大潭乡16139张鲁集乡24049刘口乡21037水堡乡22489陈坡乡26164郭庄乡27077。
2001年2月6日,将全县38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减少了17个乡镇,乡镇平均面积扩大为78.2平方千米,平均人口增加到5.1万人。原蒋庙乡、丁庙乡、八里庄乡成建制地合并为郓城镇,原郭庄乡、双桥乡合并为双桥乡,原五界乡、武安镇合并为武安镇,原徐垓乡、黄安镇全并为黄安镇,原三屯乡、唐庙乡合并为唐庙乡,原汉石桥乡、随官屯镇全并为随官屯镇,原大人乡、张营镇合并为张营镇,原常庄乡、杨庄集镇合并为杨庄集镇,原肖皮口乡、程屯镇合并为程屯镇,原王井乡、潘渡乡合并为潘渡乡,原伟庄乡、黄集乡合并为黄集乡,原苏阁乡、李集乡合并为李集乡,原大潭乡、张集乡合并为张集乡,原梳洗楼乡、侯集镇合并为侯集镇,原刘口乡、王皇庙镇合并为玉皇庙镇,郭陈坡乡、水堡乡、南赵楼乡、黄堆集乡、丁里长镇、郭屯镇保留不动。至2001年底,全县行政村1008个。
2002年5月14日,省*批复同意:郓城县撤销潘渡乡,设立潘渡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郓城县辖12个镇、9个乡。
4、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郓城县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位于山东西南部,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属华北平原。东临济宁市的梁山县和嘉祥县,南与巨野县、牡丹区相连,西与鄄城县为邻,北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
地质地貌
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地貌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5000—1/10000,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
气候
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
5、人口
截至2010年,郓城县21个乡镇,1025个村民委员会,16个社区居委会,乡村户数25.7万户,119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壮等23个少数民族不超过1500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4人。
6、交通建设
郓城县
7、自然资源
水资源
郓城县
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地下水量约1.28亿立方米。
煤炭资源
郓城县煤炭地质储量丰富,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巨野煤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规划的十三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总储量55.7亿吨,设计7对矿井,境内优质煤地质储量30.81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890万吨的4对矿井:赵楼、郭屯、彭庄、郓城四对矿井全面开工建设,彭庄矿井、赵楼煤矿已正式投产运营,郓城矿井年内可见工程煤,赵楼煤矸石发电1*30千瓦发电厂已开工建设,规划面积5.01平方公里的煤化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洪达化工、富海化工等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利税20亿元;郭屯矿井320万千瓦坑口电厂和郓城煤矿2×100万千瓦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核准,煤电化开发潜力巨大。
生物资源
名优稀特品种较多,鲁西黄牛驰名中外,小尾寒羊被誉为“世界明珠”、“中*宝”,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量面指标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6年,全县植棉62万亩,总产100万担;桑园面积2万余亩,鲜茧产量60万斤;片林面积达到69万亩,木材蓄积量260万立方米;肉蛋奶总产16.14万吨;大牲畜存栏14.08万头,猪40.65万头,羊159.46万只,禽1215万只,林下规模养示范场150个,其中鸭450万只,鹅50万只,年产鸭羽、鹅羽737.5吨。
耕地资源
郓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县属黄河冲积平原,耕地面积153.8万亩,95%为优质耕地。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3米,过去有“自西向东渐倾斜,东走十里低三尺”之说。
8、经济发展
郓城县
郓城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两基”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科技工作先进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等。宋江武术院已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地民办武术学校,该校组建地“狗娃艺术团”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文艺演出,赢得广泛赞誉。
近年来,郓城县委、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突破菏泽”的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县域特点,以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投资环境
郓城靠近中原腹地,是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3个客货站,乘京九列车北上北京5小时即达,南下深圳18个小时路程。沿日东高速公路到山东重要港口城市青岛3个半小时,到日照港2小时,到省城济南2小时即达,以郓城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近3亿人口。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在此交汇,形成海铁联运,成为郓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交换机容量15.8万门,移动电话近5万户;县工业园区被山东省人民*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5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的16平方公里达到七通一平,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引进企业118家,投资总额30亿元;县城建成区2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人,工业区、商贸区、居民区、科教区布局比较合理,新规划的5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正在建设。
投资政策
在用地、证照办理、税收奖励、出口奖励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电力供应充足,投资2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8.3亿元装机12.5万千瓦的热电厂正在建设,入园企业可享受0.42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用水方便,企业用水1.33元/m3,生活用水1.20元/m3。全县劳动力4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近16万人,劳动力成本较低。服务环境优越,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建立了审批、收费服务大厅,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对大项目,实行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对重点企业实行扎口管理,挂牌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发展前景
郓城县
9、旅游景点
全县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14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0堌余件。境内有肖堆商代古文化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特别是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遗迹、遗址较多,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等古迹犹存。郓城县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遗址西距黄河1500米,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龙山、乐石。商、周、汉文化的遗存,是古代堌人类聚居之地。肖堌堆高8米,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3200平方米,遗址土呈灰黑色,暴露的石器、陶器残片,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说明至少在距今六千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郓城境内便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郓城历史悠久的实物例证。
唐塔
郓城县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4米。万人堌堆义军公墓,是郓城人民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见证,是统治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动和对广大人民进行教育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黄泥岗遗址
黄泥岗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黄堆集古称黄泥岗,是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英雄晁盖、吴用、白胜、阮氏兄弟“智取生辰纲”的地方。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10、当地特产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育率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裘肉兼用等优点。郓城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是全国小尾寒羊生产基地。
小尾寒羊属裘肉兼用型,2—3个月的羔皮为最好,皮质薄、绒毛多、皮组织致密坚韧,毛股清晰,并具有波浪形或螺旋形花弯,经过熟制后花形基本不变,形似云朵,洁白如玉,非常美观,加工的裘衣,具有轻、柔、暖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鲁西南,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和山东省鲁西黄牛繁育基地县。数量多、质量好。
鲁西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被毛黄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公牛体重700-900kg,母牛500-650kg。
鲁西黄牛肉用性能好,生长快、成熟早、产肉率高,肉质鲜美,大理石状花纹明显。屠宰率58%,净肉率49.06%,眼肌面积103.6厘米,*,曾有“山东膘牛”的美誉,出口日本、欧洲、南洋地区。
青山羊
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羔皮品种,产于鲁西南地区,郓城县是青山羊集中产区和商业部定名的猾子皮、板皮生产基地县。
青山羊被毛由黑白毛混生而成青色,公羊体重25-40公斤,母羊20-30公斤。40-60日龄性成熟,4-5月龄初次配种,常年发情,年产二胎,产羔率年均227.5%。屠宰率42.5%,净肉率46.4%。
青山羊以猾子皮和板皮质量好而驰名中外,青滑皮具有青色的波浪型花纹,人工不能染制,非常美观,国际市场声誉很高,供不应求。
刁东古筝
刁东古筝据《山东风物大全》载,“古筝”始于秦代,渊源于瑟。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菏泽郓城一带。
汉魏时期曹植在此做官时有“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的诗句,可为当时筝艺兴盛的写照。郓城镇刁庄古筝厂生产的古筝,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古雅大方,音色优美,深受海内外古筝行家的青睐,全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玉斋、高自成、赵登山、张艳、韩延贵等所用的古筝都是刁庄古筝厂制作的。唐筝多为12弦,元、明、清时期为14、15弦,几经改革研制,刁庄古筝品种已发展到16、18、21、23、26弦。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郓半夏
郓半夏,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半夏、性辛温、有毒。其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湿水饮,胸膈胀满,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郓城传统地道药材之一。以资源丰富,色白、质实、个大而闻名,历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间,户部尚书佀钟(郓城人),曾将郓城产半夏带进宫廷,受到赏识,自那时起,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郓城肠衣
郓城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制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
郓城肠衣厂生产的肠衣质量上乘,色泽鲜艳,皮质透明,品质圆润、坚韧,富有弹性,并且规格齐全,卫生可靠。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菏泽市优质产品。
柳编制品
柳编制品是郓城县的传统手工工艺。柳编制品和种类繁多,为出口工艺品。
远销德国、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1、历史文化
郓城县
传统文艺体育
郓城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还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传统节日及重大庆典期间,作为民间艺术节目演出,多与其他民间杂耍相配合。郓城舞龙花样很多,其套路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九节翻肚”、“巨龙叩首”等等。龙灯一般分为九节,龙头系用纸浆糊成,龙腹、龙尾皆用竹蔑编扎成骨架,外罩用布画成龙身。每节龙内燃火绳,俗称“黄烟”。舞龙队约20余人组成。成分两班轮换,一班为十人,九节龙九人,另加舞龙珠一人。舞龙时奏民族锣鼓乐《闹长沙》、《紧校场》等,回龙时则奏舒展明快的《回龙曲》。县宋江武术院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40余人。每逢节假日便配合武术队演出,活跃了城镇人民文化生活。
斗羊
斗羊是郓城一项传统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举办斗羊比赛,届时,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对对公绵羊捉对厮杀抵角相斗,羊角的撞击声不绝于耳,场面惊险激烈。
斗鸡
郓城斗鸡,俗名咬鸡,古称唆鸡。它外型美观,一般重6公斤左右,羽毛多为红、黄、黑、白、花五色色。斗鸡大而不笨,动作灵活,生性好斗,扑、翻、腾、打皆能,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型鸡钟。郓城斗鸡因产于郓城县而得名。斗鸡表演,也是郓城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年,春秋战国时期《列传》《春秋左氏传》中就有斗鸡的记载。斗鸡的出击方法有嘴啄、翅扑和爪击。斗鸡刚勇好胜,不肯轻易认输。它们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人们喜爱斗鸡的重要原因。郓城斗鸡迅速发展,斗鸡活动空前兴盛。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两次专程来菏泽,分别拍摄了《斗鸡》和《鲁西斗鸡》两部记录影片,并发行海内外。1990年,作为斗鸡之乡的郓城,曾派出斗鸡参加了北京龙潭庙会斗鸡邀请赛,以十战七胜的成绩夺魁。
12、特色文化
浓郁的水浒文化
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宋江是今郓城县水堡乡人,元人杂剧〈坐楼〉词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话,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迹犹存。晁盖家住郓城县晁庄,在晁氏家谱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盖造了皇帝的反,在续家谱时,把“盖”字的草头去掉,写成“盍”(“盖”字的繁体字为“盖”),这叫做砍头入谱。《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黄泥岗就是现在郓城的黄堆集,至今村东还有一个大土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
姓氏文化
据有关资料和族谱记载,公元前508年(春秋周敬王十二年),濮州陈甫迁郓境内建村陈,其后裔散居四处建村,原陈庄遂名老陈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郓城境内定居最早的姓氏。汉朝丞相张良生前看中了郓城的风水,死后葬于郓城西北境,其后裔用其字“子房”建村守墓,成为郓城境内较早的张姓。据侯咽集镇孟胡同《孟氏族谱》载:唐朝末年,其始祖孟达从梁山迁居郓境内的姜庄,后姜姓外徙,孟姓人丁兴旺,改村名为孟胡同。可见,姜、孟亦为郓地较早的姓氏。公元961年(宋建隆二年),疏通了五丈河(即今宋金河),水运复兴,郓境从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东东部等地迁入晁、吴、殷、芦、祝、丁、梁、刘、孙、杨、徐、戴、燕、魏、边、张、施等20余姓。明朝为开垦荒地,自1368年(明洪武元年)至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大批山西、河南、安徽等地人迁入郓城。以及从江苏、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浙江等地陆续迁入邢、陈、史、郑、吕、罗、杨等50余姓。清朝顺治和康熙年间,皇帝鼓励开荒,外县、外省人继续向郓境迁移。又有多种姓氏陆续迁入郓城。1990年人口普查,郓城县姓氏共有266个,姓李、刘、王者最多。
通过挖掘和弘扬郓城的优秀地名文化,提高这所鲁西南著名古城的知名度,提升当地文化的底蕴和整体形象,为繁荣郓城的文化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戏曲文化
郓城县
涌现出了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人刘桂松(出生于郓城,后因学艺到巨野),著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爱霞。原山东省柳子剧院院长现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青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武兰香、陈凤英,豫剧十大名旦章兰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
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山东枣梆、两夹弦的发祥地。
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郓城拥有福盛班,王沙窝班,八班等山东梆子科班,现在的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山东梆子基础的、具有光荣传统的山东梆子剧团,著名山东梆子鼓师李心刚、著名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任心才曾先后任剧团团长,在鲁西南和豫东一带具有较大的影响。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
郓城是枣梆的发源地,*还拥有创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的枣梆戏班-义盛班。
同时郓城还是两加弦在鲁西南地区的根据地。
13、著名人物
彭丽媛:国家主席*的夫人、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少将军衔),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津贴”,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
轩尼诗:中国钢琴轻音乐演奏家、创作人、编导及制作人。轩尼诗钢琴曲轻音乐作品、轩辕黄帝文化产业创始人。
马兴瑞: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实践五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海洋一号”卫星前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第十八届*委员。
房爱卿: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经济师、商务部副部长。
陈进行:经济学研究生,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高玉潮:农学学士,经济师。任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董忠堂: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任仲义:菏泽市人民*副市长、党组成员。
刘传谨:菏泽市人民*副市长、市*党组成员、菏泽市牡丹区委书记。
宋江: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历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张宪周:清殿试为武状元。
佀钟:明官员,历任御史,大理寺丞、右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