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白山市江源区

科普小知识2022-06-18 15:41:20
...

江源区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位于东经126°23′~127°11′,北纬41°48′~42°13′之间,东与抚松县接壤,西与柳河县、八道江区毗邻,南与临江市交界,北与靖宇县相连。东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江源区

别名:江源县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吉林省白山市

下辖地区:6个镇、4个街道

*驻地:孙家堡子街道

电话区号:(+86)0439

行政代码:220605

地理位置:吉林省东南部

面积:1348平方公里

人口:268466人(2003年)

方言:东北官话,朝鲜语

气候条件:北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棒槌峰,干饭盆

车牌代码:吉F

1、历史沿革


江源区

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

清时,江源属盛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临江县,江源区属之。

1945年后,为临江县辖镇,名为孙家堡子(区划沿革与临江市同)。

1946年1月23日,在孙家堡子设三岔子区,划归吉辽省通化分省临江县管辖,为临江县辖区,属临江县第五区。

1946年7月,临江为辽宁省通化专区驻地,三岔子区隶属于辽宁省通化专区临江县。

1947年1月20日,临江为辽宁省直辖县,6月中旬,临江县划入辽宁省第一专区,为临江县的第十区(三岔子镇)。

1948年2月11日,复归辽宁省直辖;6月21日,划归安东省管辖。

1956年,成立三岔子镇,为临江县辖镇。1960年,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为浑江市(县级)辖镇。

1985年前,属浑江市(县级市)所辖。

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改为地级市,设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

1994年1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区。

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吉林省江源县。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吉林省江源县,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以原江源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源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驻孙家堡子镇。

2、行政区划

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随之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区,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吉林省江源县。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全区辖松树镇、湾沟镇、大阳岔镇、砟子镇、石人镇、大石人镇6个镇,孙家堡子街道、江源街道、城墙街道、正岔街道4个街道,60个行政村,29个社区。

3、地理位置

地理境域

江源区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位于东经126°23′~127°11′,北纬41°48′~42°13′之间,东与抚松县接壤,西与柳河县、八道江区毗邻,南与临江市交界,北与靖宇县相连。东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江源区地势复杂,河流蜿蜒,沟谷交错,境内有老岭山脉和龙岗山脉。老岭山脉呈北东向贯穿县区,为江源区与临江市分界岭,也是浑江水系与鸭绿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岗山脉呈东西向贯穿县区,为江源区与靖宇县的分界岭。境内有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水系,130余条河流。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为中低山区,而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流域为低山窄谷区。

气候特征

江源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长,寒冷,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2002小时左右。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页岩土、铁矿石、煤炭、石膏、滑石粉、硅石、瓷石、透闪石、松花石、黄金等28种,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2.6亿吨,年产量300万吨左右,是中国重点产煤区;黄金探明储量20吨,年产量200公斤以上;石膏探明储量7442.2万吨,瓷石探明储量350万吨,均居于吉林省前列;页岩土探明储量4776万吨,拥有各类建材生产线30余条,分7大类10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石人镇成为了“东北瓦都”。江源区是松花石的主产地之一,储量居中国首位,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松花石之乡”。

林木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76%,是东北林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吉林森工集团所属的金桥地板集团成为东南亚地板最大出口企业,产品荣获全国知名品牌,江源区地板、胶合板、刨花板“三板”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世界仅有的两处寒武奥陶地质公园,一处在加拿大,一处在江源区大阳岔境内。辖区内由著名的“干饭盆”原始生态森林旅游公园。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拥有野生经济动植物1200多种,以绿色产品为主的长白山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体系日益完善,林地经济总收入实现9000万元,有食用菌产业基地、中草药材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牧产品加工基地,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

5、人口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区共有34个民族。

2003年,江源区总人口为268446人,总户数93902户;在总人口中:男性137537人,女性1309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00。非农业人口203688人,长时间暂住户口人员为6088人。

6、经济发展

2014年,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3亿元、88.7亿元、57亿元,同比增长9.5%、2%、11%。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1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9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夯实了我区转型发展的基础,增强了发展潜力和活力。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6.83亿元,同比增长1.3%;对上争取到位资金14.8亿元;财政支出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工资、民生、维稳等保障性支出和绩效等激励性支出得到有效保证。全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658元、12020元,同比增长14%和14.5%,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第一产业


江源区

湾沟宝源、砟子八宝等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健康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种植突破5800万袋。江源绿色黑木耳种植基地荣获吉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成功试验荷兰黑珍珠番茄、美国红提等16个果蔬新品种,全年果蔬种植面积突破2.3万亩,产量达到6260万公斤。引进日本和牛冷配、无公害肉牛综合饲养、冷水鱼及林蛙繁育等新技术,推动信诺、玉程、圣达等6户养殖企业发展壮大,成功繁育长白山黑牛500头,肉牛存栏达到5000头,冷水鱼养殖突破60万尾,林蛙销售达到40万公斤。全年特色农业预计实现产值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8%。

第二产业


江源区

强化要素配置,狠抓技改升级,积极协调域内金融机构,为*硅业等17户企业协调各类贷款1.4亿元;着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为12户企业引进专业人才25名,企业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积极对上争取,鼎运煤化工120万吨焦化等12个重点项目列入全省“五个一批”项目库,鸿源瓷业等50户企业进入全省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强化对内引导,投资27亿元,对三林木业等106户企业进行生产流程和产品工艺改造,20户企业实现技改升级。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6亿元,实现增加值77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

出台《江源区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细则》,聘请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编制《江源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制定《江源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保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方案》,落实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推动了全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60户,总户数达到754户,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上缴税金7.1亿元。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2013年,林源春生态科技、三林木业2个产品获得吉林省名牌称号,林源春生态科技被评为吉林省3A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潜龙公司、聚缘文化传媒等4户企业的8个产品获准使用吉林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第三产业

2013年,江源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亿元,比2012年增长12.6%。2013年新开工三产项目16个,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义乌小商品贸易城,总投资7500万元的长白山奇石文化城二期、三期等5个项目快速推进。预计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5.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83.3%,比2012年增长10.5%。

7、社会发展

教育事业

2013年,江源区投资2884万元,对江源区中小学教室保暖设施、36所学校教学仪器和3所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新增保安79人、校车21台。投资2092万元,完成20所学校维修改造和32所学校教学仪器更新换代任务;面向社会招聘教师54人,基层学校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

医疗事业

投资2650万元,对12家医疗机构和20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区医改工作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江源区投资1907万元,对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进行修缮和改造,16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江源区出台《江源区城乡困难群众“提前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在吉林省率先实行困难群众医疗提前救助。

广播事业

2013年,江源区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1795户、“户户通”1970户。

文化事业


江源区夜景

2013年,江源区聘请北京者凡旅游规划公司,编制《江源区旅游策划及重点地块项目建议书》,对江源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干饭盆景区被吉林省评为平安景区、被国家评为AAA级风景旅游区。长白山奇石文化城荣获吉林省AAA级先进平安景区称号。区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区松花石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社会保障

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新增就业9176人,再就业3951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我区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2万人和5.92万人,发放养老金5.43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及其他各类补助资金1.21亿元,社会救助一门式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多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救助。区民政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平安江源扎实推进。联合接访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信访工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

基础建设

2013年,江源区投入4000万元,开展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江源区29个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安全建设

纵深推进“两抢一盗”、“黄赌毒”等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419起,群众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深入开展春季检查、夏季攻坚和秋冬会战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586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率和重大危险源整治率均达到100%。高薪聘请1名*、2名省级安全生产专家,全区煤矿日常监管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现场会在江源区成功召开,江源区被省*评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区)。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实现全区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8、旅游资源

江源湖风景区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境内,距江源区*2公里左右,距白山市中心21公里。风景区为一低山所围绕的河谷地,北界以分割爱民村与三岔子村的山脊为界,西侧是两座横亘的低山,南以低山山脊为界。东达谷口,低山围合的谷地内有一条河流——小清河蜿蜒流淌。

神仙谷位于江源区大阳岔境内,201国道北侧。传说曾是神仙住过的地方。雨季来临的时候,这里烟雨蒙蒙,云蒸霞蔚,景色迷人,有长白山下第一谷之称。

“九曲峡”为山中小峡,峡长200米,峡中斜流小瀑,蜿蜒九曲。


枫林公园

枫林公园位于正岔街道镇立新村,毗邻靖白公路。这里的枫叶有九品、七品、五品之分。色彩丰富,有深红、桃红、紫色、金黄、花斑枫叶。

棒槌峰位于201国道南侧,是两座巨大的石峰,有103.8米高,外形像棒槌。

干饭盆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境内长白山中,地处长白山南麓,距长白山160公里。景区内有棒槌峰、九曲峡、寒奥地质园、枫叶岭、石门沟、长白山怪石阵六大景点。

9、风俗人情

据史料记载长白山是满族的发源地,如今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共同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就生活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在长期的生活和战斗中,他们同汉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朝鲜族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独具风格,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上一篇:阳新县

下一篇:鸡西市梨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