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咸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曾注解《论语》,何晏《论语集解》中所引包氏即包咸说。
中文名称:包咸
拼音:Baoxian
籍贯:会稽曲阿人
任职:右中郎将
人物成就:曾注解《论语》
1、人物简介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曾注解《论语》,何晏《论语集解》中所引包氏即包咸说。
2、人物生平
年轻时为诸生,在长安学习,以博士从细君为师,学《鲁诗》、《论语》。王莽末年,回乡里,在东海境被赤眉贼拘执。十多天,包咸早晨晚上诵经自如,赤眉贼奇怪,把他遣发走了。因此住在东海,造精舍讲授。光武即位,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太守黄谠任户曹史,想找包咸去教授他的儿子。包咸说:“礼有来学的,没有去教的。”黄谠就送儿子去向他请教,以他为师。举孝廉,授郎中。建武中,入朝廷教授皇太子学习《论语》,又作《论语》章句。授谏议大夫、侍中、右中郎将。
永平五年(62),升大鸿胪。每进见皇上,皇上以几杖赐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经传有疑义,常派小黄门到他家里去问。显宗认为包咸有老师的恩德,生活清苦,经常赏赐珍玩束帛,俸禄也比各公卿多,包咸都散给诸生中最贫困的。病重时,显宗亲自去看视。
八年(65),年七十二,死在任内。儿子包福,授郎中,也是用《论语》入朝廷教授和帝。
3、史书记载
后汉书·列传·儒林列传包咸传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贼所得,遂见拘执。十余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归乡里。太守黄谠署户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谠遂遣子师之。
举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拜谏议大夫、侍中、右中郎将。永平五年,迁大鸿胪。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经传有疑,辄遣小黄门就舍即问。
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常特赏赐珍玩束帛,奉禄增于诸卿,咸皆散与诸生之贫者。病笃、帝亲辇驾临视。八年,年七十二,卒于官。
4、家庭成员
儿子
包福,拜郎中,亦以《论语》入授和帝。
妻子
未记载。
5、历史传说
传说,汉代延陵出了一个神童,名叫包咸。他小肘候十分聪明,塾师一教便会。地方上找不到学问比他好的塾师,父亲只好将包咸送到京城长安去上太学。
包咸进了太学,在老师指点下阅读藏书,著书立说,成为太学生中的有名人物。
到了包咸三十六岁那年,天下大乱,到处发生农民起义,京城也乱糟糟的,他不能安心读书,只好背了一些书,离开长安回延陵。当他出了潼关,走到河南地界,突然碰上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这个队伍里的士兵,都用朱砂涂眉毛,打着“赤眉军”的旗号,每营有一个三老指挥。三老目不识丁。赤眉军发现一个背着书包的书生,就把他抓起来送到三老那里。他们认为读书人都是和皇帝财主穿连挡裤的。
包咸被关在军营中,仍然不忘记读书。他起早贪黑,读书自娱,读到惊奇高兴处,放声大笑,读到悲哀伤心处,失声痛哭。看守人员把情况禀报三老。三老吩咐看守人带来提审,命令把书包一起带上。三老问包咸是哪里人,干什么的?包咸说:“我是扬州郡风美县延陵乡人。是太学生。”
三老问:“你念的什么书?”
包咸答:“五百年前孔子写的书。”
三老听了哈哈大笑:“五百年前死人的书有什么念头?真是大傻瓜。”说完他下了座位,走到咆咸身边,从书包里随便抽出一本书,指着其中一行,命令包咸说:“念给我听!”
包咸一看是《论语》中的一句,念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三老一听:“对!骂得对!孔子不种田,该骂。”
三老又随手指一页叫包咸念。包咸照着书念:“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老问这是什么意思。包咸解释说:“不怕贫穷,只怕贫富不均。”三老说:“对呀,我们赤眉军就是为了劫富济贫。”
三老又抽出一本《孟子》要包咸念其中一行。包咸念:“民为贵,*次之,君为轻。”
三老拍手称赞,说:“这老头儿说得还有点道理。当然老百姓为主,皇帝算什么东西!”
三老回到座位以后说:“看来书里也有讲得对的地方。我们打下*以后,要给农民的孩子读书、识字、明理。”接着又对包咸说:“书呆子,你回延陵去吧,我们马上要去打长安了,打下长安再让你们读书人去读书吧。”
包咸辞别了赤眉军,走了一个多月,回到延陵。
第二年,王莽被杀,,刘秀登基,包咸被地方官举为孝廉,推荐到长安,被聘为皇太子的老师,成为延陵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学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