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八五"计划

科普小知识2022-01-15 15:51:26
...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八个五年计划(简称“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八五”计划。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同志重要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期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八五”期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确立了*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

1、简介

1989年11月9日,*十三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中国制定“八五”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1990年12月30日,*十三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把10年规划远景和5年中期安排结合起来,从实现本世纪末战略目标的要求出发来制定“八五”计划。10年规划部分设想的概略一些,着重是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八五”计划部分具体一些,重点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任务、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上。“八五”计划总的要求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10年平均每年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1%,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八五”计划规定: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8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为26000亿元(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

1993年,国家计委对“八五”计划进行了调整,重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八五”计划后3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平均每年6%调高到8-9%。⑵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加快能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钢铁、建筑材料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加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粮食产量指标未作调整,但要求大幅度地增加优质品种的产量;按照规模经济、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⑶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调整。扩大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扩大投资规模。

“八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765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比1990年增长75.9%,年均增长12%,比"七五"时期加快近4个百分点。1991-1995年的5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1637亿元,年均增长3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8%;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八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11.8%,最高年14.2%,最低年9.3%。

1990年中国*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2、计划制定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同志重要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3、计划指标

1990年中国*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计划内容:“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八五”期间新建铁路5800公里。

完成情况:“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43.1:28.5和“七五”末期的27.1:41.6: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47.7:32.0。  

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

4、计划内容

序言

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标的指导方针


“八五”计划

(一)奋斗目标和总体蓝图

(二)基本指导方针

(三)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

二、“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综合经济指标

(一)基本任务

(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三)综合经济效益

(四)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

(五)财政和信贷

三、“八五”期间主要经济部门发展的任务和政策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二)水利建设

(三)能源工业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五)原材料工业

(六)地质勘查和气象

(七)电子工业

(八)机械制造工业

(九)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

(十)轻纺工业

(十一)建筑业

(十二)商品流通

四、“八五”期间地区经济发展的布局和政策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地区经济协作和联合

(六)城乡规划和建设

(七)国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

五、“八五”期间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任务和政策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八五”期间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

(一)进出口贸易

(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智力

(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

七、“八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二)改革企业*

(三)发展*市场体系

(四)改革价格*

(五)改革财政税收*

(六)改革金融*

(七)改革工资制度

(八)改革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九)改革计划*和投资*

(十)加强经济调控体系建设

八、“八五”期间人民生活和消费政策

(一)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

(二)控制人口增长

(三)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

(四)卫生保健事业

九、“八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一)文化建设

(二)思想建设

(三)**和法制建设

5、执行情况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八五”计划

“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粮食、棉花、肉类。居世界第二位的是钢和化学纤维。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

在整个“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17.9%,比“七五”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长22.9%,大大高于“七五”年均4.1%的水平。

“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这些项目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43.1:28.5和“七五”末期的27.1:41.6: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47.7:32.0。


“八五”计划

经济*

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八五”期间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对外开放的县市超过1100个,兴办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和l3个保税区。

“八五”期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1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9.5%,高于“六五”的12.8%和“七五”的10.6%。年出口额已突破1000亿元,占世界商品贸易的比重从“七五”的1.6%增加到3%。199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十一位;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736亿美元,比“七五”末期的111亿美元增加5.6倍。

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578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分别为7.7%和4.5%,大大高于“七五”的3.7%和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7275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10.6%,大大高于“七五”时期3.3%的水平。199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3万亿元,比“七五”末期增加两万多亿元。

“八五“”期间,城乡新建住房面积43亿平方米,到1994年末,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20.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7.7平方米。

“八五”期间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约增加5000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增加3740万人。贫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500万人减少到6500万人。

“八五”期间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降到1995年的10.55‰。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78.7%和84.8%,比1990年提高4和5个百分点。

6、取得成就

(一)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二)经济结构变动加速,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三)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四)经济*改革全面深化,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日益增强

(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方兴未艾

(六)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成绩斐然

(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上一篇:赛艇人生

下一篇:河西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