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院士称人才培养像种庄稼 科学家最缺时间

科普小知识2021-09-02 16:34:58
...

院士代表谈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一定会长得很好。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迅速增加,许多科技工作者有了“不赔钱”的感觉,有些浪费令人担忧。江苏省人大代表团的两位院士提出建议,对科研中的浪费性开支和能源浪费进行反思。

人才培养和*培养是有区别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昨日表示,目前人才计划太多,包括各部门、各省、各市、各大学。有些人才计划实施得很好,但现在的问题是,各种人才计划相当于设置许多台阶,吸引研究人员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安心地进行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培训,但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我看来,人才培养就像庄稼。只要土壤好,有充足的阳光、养分和水,庄稼就一定会长得好。此外,一些人才会脱颖而出。它不需要很多人才计划,并且需要很多时间来确定哪种作物特别高大强壮。我认为这没有必要。”他建议他希望减少人才计划,充分保证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并保持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一个人和十几个项目组专家

“我经常想到我们中国科学家最缺乏的东西。邢说:“我们以前听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但我认为我们中国科学家现在缺少工作时间。”。随着科学研究项目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都在四处奔波,挖掘项目,因此基础科学研究的时间无法保证,原创性也不可能。“最初申请一个项目需要很多步骤。申请后,根据规定,每年将举行一次总结会议,两年进行一次小评价,五年进行一次大评价。他不仅会被别人评价,还会被别人评价为裁判。”他以自己为例。他是科技部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是十几个项目的专家组成员。仅科技部的项目评估每年就要召开十多次评估会议。

他建议营造宽松协调的学术氛围,对基础好、有创新潜力的人才基地给予稳定的资金支持,不允许基地人员频繁申请项目和评估,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购买外国品牌的科学仪器要贵10倍。

“现在我们有钱了,国家对科技的投资增加了。自然科学基金会每五年计划翻一番。我们过去一个项目的投资不到10万元,但现在我们可以达到100万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直言不讳地说,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大量科学实验仪器在国外高价购买。“例如,南京科技大学的干涉仪在全国做得最好,但当每个人都有钱时,他们都买美国的。因此,价格差异非常大,超过100万英镑,而超过10万英镑。如果中国有,为什么要在国外买呢?”

她认为这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的浪费,这一点必须引起科技界的重视。她建议,今后设立这样的项目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这种实验仪器能在中国开发吗?如果能,你为什么要购买外国仪器?精度不够,性能不好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